內需低迷加劇內捲 中國經濟走向何方?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由於內需不振、經濟差,中國進口低迷,從台灣、韓國等地的進口大幅降低,近期汽車銷售開啟「自殺式」價格戰,中國經濟未來走向存疑。
中共官媒在3月9日對外聲稱,部份國際人士認為,中國將為世界帶來發展機遇。但真實的情況是,中國1至2月的進出口值,仍處在同比持續下跌中。
根據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1月至2月的進口總值3,894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0.2%。中共海關總署在3月7日所公布的「2023年1月至2月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地區)總值表(美元值)」中顯示,中國從台灣的進口總額下跌了30.9%、從韓國的進口總額下跌了29.0%,其次則是從紐西蘭進口跌幅為26.26%。
中國是台灣近期出口跌幅最大的出口國。台灣中華民國財政部3月7日公布的2月份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顯示,2月份,台灣對中國包括香港的出口額同比下跌30.2%,和其它國家或地區相比跌幅最大,且「主要貨品出口全數下滑」。
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中,大幅下跌的多是和高科技產業相關的產品。比如,資訊、通訊與視聽產品下跌了43.0%,光學器材下跌了39.3%,電子零組件下跌了31.3%。
台灣對中國的出口1月份同比下跌了33.5%;去年12月份同比下跌了16.4%,2022年11月份同比下跌了20.9%。而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則在2022年的前10個月,就已創下了18年以來的新低。
中華民國官方2月份公布的對國際貿易情勢分析摘要指出,「中國大陸產銷受疫情干擾」是台灣出口連續減少的原因之一。而中華民國財政部2022年11月份曾表示,中國除疫情封控外,房市低迷也導致景氣放緩。
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額截至2月已連續下跌9個月。韓國2月的出口數據顯示,對中國的出口跌幅最大,為24.2%,並且除了無線通信產品,多數產品的出口都在下跌。例如2月1日至25日期間,出口至中國的半導體總值減少了39.0%,顯示器跌幅更大,跌了43.5%。
而韓國的主要出口國中,對美國的出口額增加了16.2%,對歐盟的出口額增加了13.2%,對印度的出口額增加了11.0%。
中國內需持續低迷,不僅是進口不斷下滑,還導致國內市場的競爭加劇。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從2023年初便已開始,目前包括比亞迪和長安汽車先後發表官方聲明加入降價潮。
為鼓勵汽車消費,中共多個地方政府發放購車補貼,近期湖北省推出了「東風政企補貼」,即政府和企業同時提供購車補貼。
這項補貼涵蓋了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誌、嵐圖等多家企業,共涉及七大品牌的56款車型,補貼項目中的最高金額達人民幣9萬元。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於3月8日發表的「2023年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顯示,1月—2月累計零售267.9萬輛,同比下降19.8%;1月—2月廣義乘用車的產量合計同比下跌了15.1%。
2月份的廠商批發銷售中,比亞迪汽車和長安汽車分別排在第一、第二;零售銷售中,比亞迪汽車仍排名第一,長安汽車第三。
中共官媒「澎湃新聞」3月11日報道指出,比亞迪和長安汽車作為行業「領頭羊」官宣降價,意義不可小覷,汽車行業的業內人士對如此「內捲」的價格戰表示擔心,認為是「自殺式」降價。
報道還稱,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中國汽車行業產能過剩,很多車企銷售量不到1萬輛,產銷太低的話,生產線都沒辦法維持營運。即便對於東風等大型汽車企業,從一定角度來說,維持工廠運轉比盈利或是減少虧損更重要。
內需不振,外需也同樣在下滑。中國1月至2月的出口總值為5,063億美元,同比下跌6.8%。中國對美國出口自2022年8月以來開始同比下跌,並且跌幅在逐漸擴大。1月至2月間,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貨物總額同比下跌了21.8%。
旅英中國金融資深從業人士方奇3月10日向大紀元表示:「中國1月至2月份對歐洲、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國的出口都下降了,只有對俄羅斯上升19.8%、對東盟上升9.0%,但中國的貿易順差,在過去基本上都是由美國貢獻的。
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逐步減少了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一方面,美國的進出口對歐洲、北美(墨西哥)、亞太其它國家(越南、印度)增加了;另一方面,美日的供應鏈大規模撤離,後續將會影響歐洲和台灣的供應鏈也遷出中國大陸。
美國曾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對美出口的大幅下跌,勢必影響中國的賺取外匯,以及2023年的經濟復甦。
而中共官媒《經濟日報》卻在3月10日的報道中聲稱,俄羅斯、肯尼亞和南非的媒體,都表示中國在過去五年的表現「令人驚歎」,未來能為世界提供機遇。
時政評論員黎宜明3月11日對大紀元表示,實際上,中共和俄羅斯走得很近,而中共對肯尼亞和南非的滲透和大撒幣都很嚴重。
關於美國和歐洲減少了從中國進口的原因,黎宜明認為,美國原以為中國可以通過經濟轉變來促進政治轉變,但現在也已經徹底絕望了。法國曾經左傾很厲害,50年代就和中共建交了,德國情況也類似,但目前法國和德國都清醒了,如果中共強大了,西方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李思齊、王佳宜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6322)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