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融架構改革 一口氣倒退20年?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在過去40多年中,多次搞所謂機構改革,現今進行黨政部門改革,同時強化中共黨對政府的控制。中共金融領域改革後的架構在經濟上已經被質疑倒退了20年。
中共在過去40多年中,多次搞所謂機構改革,但都跳不出怪圈。近期,中共當局又宣布進行機構改革,對黨政部門動大手術,同時強化中共黨對政府的控制。這次機關改革的一個特徵是,金融領域改革後的架構退回到了20多年前。而中共在經濟上已經被質疑倒退了20年。
2023年兩會期間,中共公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3月16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文公布。
中共黨務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中央科技委會、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被列為此次加深黨務機構改革的首項任務。
這次黨政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後,多方分析指,此次「機構改革」體現了當局正在重新劃分管制系統,強化中共黨對政府的控制。
1997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歷史背景下,「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由時任總理朱鎔基主導成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對金融機構黨的組織實行垂直領導,主要是負責相關部門和機構人事、監察等工作。
不過,隨著中國加入WTO並啟動金融監管體系改革,2002年中共宣布撤銷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中共現在再次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無疑是倒退到20多年前的舉動。
習近平這次恢復成立「金融工作委員會」,目的是什麼?反映了他的什麼心態?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3月22日對大紀元表示,簡單來說是金融維穩。他把除了證券以外的東西都撥到這個機構裡去。就是要達到把中國大部份的錢都掌握在他的手上,包括金融保險等重要的資金,防止這些金融業萬一出問題。
黃世聰表示,「中國近年來,很多金融股、銀行、保險業(公司)爆雷,這樣下去會衝擊中共政權。加強對它們的監管,防止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發生,這是他的原意和本意。」
2003年3月,中共銀監會正式組建,形成以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一行三會」為主導的分業監管格局。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中共轉為以「一行兩會」的模式監管金融。
2023年3月7日,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又將轉為「一行一總局一會一局」(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的模式。
這意味著,中共央行將恢復省分行制度,目前在省會城市設立的中心支行將轉成為省分行。
但這次改革習近平將把中共央行恢復到朱鎔基之前的模式,取消大區分行,並在30多個地方設立地方分支機構。中國央行可能不僅要聽命於中共權力中心,還要聽命於中共地方要員,這是習近平削弱央行自主權的又一措施。
習當局為什麼會採用二十多年前的架構來控制金融?
黃世聰表示,習近平要繼續掌握中國的權力,不外乎要抓緊槍桿子、筆桿子、錢袋子。他已經把黨政軍大概都抓在手裡,對他來說最沒有安全感的就是金融系統。主要原因就是出於維穩的考量,說到底是為了他自身的政權考量。
習近平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台以來,一直試圖「加強黨的領導」,並在這次的機構設置中予以體現。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3月22日對大紀元表示,習用這種模式將金融體系納入到黨的一元化的控制之下。用黨的力量控制管理和監控全國金融體系。
宋國誠分析指出,習近平這麼做的目的,一是中共要防止所謂的金融犯罪、洗錢或者是不良按揭貸款,另外是要實行全國一盤棋的資金控制。但這樣的做法本身是反自由經濟市場的,或者說是反市場模式、市場操作規律的做法。
黃世聰表示,中共這次所謂的機構改革其實是走回頭路,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中國經濟在最近幾年頻出問題,主要原因是在於監管過度,不斷的管制民間的活力,造成國進民退的結果。
《黨:中共統治者的神祕世界》(The Party)一書的作者、悉尼外交政策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說,「習近平一直以來都說,(黨政)分開是多餘的。現在我們看到他的觀點被付諸實踐。」
前美國外交官、新書《過度擴張》(Overreach)的作者謝淑麗(Susan Shirk)稱,「習近平正在恢復毛澤東時期的許多做法,即由黨管理經濟,把意識形態忠誠度的重要性擺在專業能力前面,」
雖然「國進民退」的勢頭,在胡錦濤掌權後期已經出現,但是這個形勢在習近平掌權後加速發展。這與朱鎔基掌管國務院時代,國企紛紛私有化形成對比。
在宋國誠看來,習近平的做法是逆反朱鎔基的市場開放操作。他要回到朱鎔基以前的那種統治型的經濟形態,回到「改革開放」以前的國有經濟的體制。「總的來講,就是政治要凌駕於經濟,政治的安全要高於經濟的發展。習要走集體經濟的老路,等於就是倒退到20、30年以前的狀況。」
2022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多地宣布重啟幾十年前「供銷社」、「國營大食堂」機制的消息頻上熱搜。
在《湖北日報》發表了一則以《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為題的報道後,人們發現,除了湖北,還有不少地方都出現了關於「恢復重建供銷社」的報道,一夜之間,沉寂已久的供銷社重回大眾視野。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方曉、駱亞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6559)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