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房市失業問題大增 中國民眾勒緊褲腰帶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清零三年,重創經濟。占經濟活動四分之一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遭中共打壓後,一直不景氣。2022年中國新建住宅銷售額大跌28%,創下五年新低。

根據路透社4月14日報道,吉林省居民劉寶祥在一個城市經營麻將館,在吉林遼源也擁有一些商業地產,以前在這個地區被認為是富有的,也會花數萬人民幣去買貂皮大衣,在看到自己擁有的兩套公寓在過去兩年中貶值大約三分之一後,他不再購買昂貴的時尚單品,也沒出去旅遊過。

中共清零三年,重創經濟。占經濟活動四分之一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遭中共打壓後,一直不景氣。2022年中國新建住宅銷售額大跌28%,只相當於1.7兆美元,創下五年新低。受到房企債務違約潮、預售樓盤施工延期以及疫情封控措施削弱消費者信心等因素的拖累,銷售面積則降至近十年來最低水平。

分析人士預計,中國房地產行業2023年將維持低迷狀態,給整個經濟的復甦蒙上陰影。

在中國,大約70%的家庭財富都在房地產領域,在房價急劇下跌後感覺更窮的中國人,正在削減開支以期重建財富。這種現象正在影響家庭消費,而中共決策者希望家庭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凱投宏觀估計,由於房價和股價下跌,2022年中國家庭淨財富總體下降4.3%,這是至少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凱投宏觀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對路透社說:「家庭已經減少了消費,以應對負面的財富效應。」,「最近擁有大量抵押貸款的購房者將受到最大影響,因此可能會是減少消費最多的。」

與生活在上海或北京等大城市的居民相比,小城市的居民感受房市低迷帶來的痛苦更大。

在中共統計局調查的70個城市中,35個三線城市的新房平均價格在2月連續第13個月同比下降。該局沒有公布確切價格,但房地產經紀人表示,其中一些城市房價比高峰期下降20~30%,而在官方調查未涵蓋的較小城市,如遼源,房價甚至下跌的幅度更大。

河北廊坊居民艾米麗說,她名下的公寓現在售價為每平方米8,000元,不到她三年前支付的18,000元的一半。艾米麗說,「我已經支付了數十萬元首付,還清了超過100萬元貸款,目前還有超過100萬元的貸款要償還。」,只能勒緊褲腰帶,苦不堪言。

自中共2022年12月取消清零政策以來,家庭消費有所回升,但消費者信心仍低於過去二十年設定的範圍。

一些經濟學家指出,2022年中國家庭銀行存款增加了17.8萬億元人民幣,2023年一季度存款又增加了9.9萬億元。許多中國人正在使用儲蓄提前償還抵押貸款。

華寶信託駐上海的經濟學家聶文表示,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之前,創紀錄的儲蓄不太可能轉化為大量支出,因為在世界經濟放緩情況下,中國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占消費50%的中產階級居民會繼續保持謹慎。」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此前也告訴《金融時報》:「外界高估了中國消費者的熱情,多餘的儲蓄不會輕易被花掉的。」

還有其他分析人士也表示了同樣的看法,中國的大部分儲蓄都不容易被調動和重新轉化為消費。

社交媒體內容創作者簡(Jane)在重慶市中心擁有一間150萬人民幣的公寓,目前公寓價格已經貶值約14%,「感覺就像我們為自己買了一座監獄。」

中國房地產重要開發商之一融創在停牌一年後4月13日首次重返香港股市,第一天股市交易卻遭遇創紀錄的暴跌,跌幅達到96%,總市值蒸發超過逾2500億港元。

這對已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打擊,也讓外界擔憂負債纍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重新復甦。

另一方面,除了房地產不景氣,內需不振引起的失業問題也引起廣泛注意。中國失業大軍湧入外賣行業,騎手收入腰斬。陸媒「界面新聞」官方媒體號「每日人物社」4月14日發出一篇題為「人滿為患,外賣騎手這份兜底的工作也快指望不上了」的文章,引爆網絡。「失業大軍湧入外賣 騎手收入腰斬」衝上百度熱搜。

28歲的新手外賣員羅頌所住的出租屋,是個不到120平的四居室,裡面已經塞進了接近30位外賣騎手,上下鋪,沒有公共區域,行李箱塞在床底。他之前住的宿舍人少,兩個月前突然來了很多新人,只得換大宿舍。

新人們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羅頌和丁長義長期駐紮在熱鬧的北四環商圈,一天單量2300單左右,但平均下來,每個人只能跑30單。他們計算過,中午用餐高峰期,一位熟悉路線的騎手可以送出15~20單,30單的總量即意味著除了中午和晚上,騎手們幾乎沒有訂單。

大陸財經金融網站「金融界」說,全國各地騎手抱怨訂單少、單價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團平台訂單「大盤」增長放緩。另一方面,騎手數量猛增,失業大軍湧入外賣行業,騎手收入腰斬,越來越內卷。

網友「每日人物社」說,「大不了就去送外賣」——曾經是很多職場打工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很多人當真的一條人生退路。但現在送外賣的人太多了,他們是失意又失業的職場打工人、創業失敗的小老闆、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他們湧進外賣行業,讓這份公平又易得的工作快要失去兜底的意義。可是如果連外賣都不招人了,他們,或者說我們,又能走向哪裡?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雨、夏松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691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