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庫克先見李強 後會莫迪 蘋果公司釋何信號?

【新視角看新聞】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先赴華會見中共總理李強,隨後去印度參加蘋果專賣店開幕並會見總理莫迪。分析認為,庫克此舉動,是蘋果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的有力跡象。

在中國深耕20年的蘋果公司,成為美中地緣衝突的核心。最近,蘋果公司總裁蒂姆‧庫克(Tim Cook)先赴華會見中共總理李強,隨後又去印度參加兩家蘋果專賣店的開幕典禮,同時會見總理莫迪。分析認為,庫克這一系列行動,是蘋果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的有力跡象。

3月27日,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在北京與李強會面,李強保證,儘管地緣政治發生變化,中國將持續開放並提供頂級的商業環境。下午,庫克又與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面。

4月18日,蘋果公司CEO庫克參加印度蘋果店開幕典禮

4月19日,庫克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庫克在推文稱,他們致力於在這個國家保持增長和投資。莫迪則在推文中指出,很高興他們能就各種話題交換意見,印度正在發生技術驅動型的轉型。

疫情三年後,2023年3月份底庫克開啟首次中國之行,在一次活動中庫克告訴中國聽眾,蘋果和中國一起共同成長,兩者之間是「共生」關係,他還宣布在中國擴大一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農村教育計劃。

蘋果公司一直對其是否計劃供應鏈移出中國保持沉默,小心翼翼地避免暗示減少在中國的投資。他們擔心,如果將太多的產能移出,或者過渡得太快,中共可能會報復。

二十多年來,蘋果公司在中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製造和組裝業務,涉及數千個商業夥伴。如今,95%以上的iPhone、AirPods、Mac和iPad都是在中國製造的,蘋果公司近20%的收入來自其「大中華區」,包括台灣和香港。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庫克的錯誤在於,儘管有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習近平對內加強鎮壓,對外採取戰狼策略,但在過去十年裡,庫克還是加倍下注中國,時間如此之長,造成的問題如此巨大。

台灣大學農經系主任張宏浩教授對大紀元表示,現在世界上走兩個不同的規範,一個是中規,一個是美規。晶片戰打到現在,蘋果公司身為美國的大廠之一,可能也是面對些許壓力。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對大紀元表示,「由於中共整個政治環境的惡化,台海關係也是非常不好,很多企業從中國慢慢撤離,因為他們估算在中國所能獲得的經濟利潤,已經沒有辦法去承受可能遭受的不確定風險。」

庫克和蘋果公司,現在面臨著來自投資者和美國政界的巨大壓力,要求他們與中國「脫鉤」,並加快實施多元化戰略。

蘋果供應鏈撤離中國的步伐正在悄悄進行,《日經新聞》2022年10月發表報告表示,東京一家專業公司iPhone14手機進行了拆解,發現美國企業的零件所佔比例,由iPhone 13的22.6%增加到iPhone 14的32.4%;中國製造的零件,也從iPhone 13的4.5%,減少到iPhone 14的3.8%。

報告指出,之所以中國製造的零件比例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富士康將部份中國工廠搬到了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導致零件的採購與供應出現了多樣化。

為了其政治議程,習近平的決策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不再把經濟增長放在優先地位,連續三年的嚴格清零政策就是一個例子,這打擊了蘋果的未來預期。

《日經新聞》的一項分析顯示,蘋果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一半以上在上海和周邊地區設有工廠,由於2022年春季上海封城的影響,蘋果遭受40億元至80億美元的損失。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2022年,習近平要鞏固權威,強制採取封控措施、提出共同富裕等,把部份外資嚇跑。如果外資的疑慮沒有消除的話,印度或者是東南亞部份工資相對便宜的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會更勝中國大陸。

蘋果在中國市場已日益飽和,印度是蘋果尚未完全攻佔的最大市場。這意味著,印度對蘋果的銷量增長至關重要。據Counterpoint報道表示,目前iPhone在印度市場份額只為5%。

2023年1月,印度商務部長告訴CNBC,蘋果正在該國生產其最新的iPhone 14,並制定了在印度生產多達25%的iPhone的目標。

庫克4月份的印度之行,被認為是蘋果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的最有力跡象,印度已成為蘋果的一個巨大的戰略重點。

《金融時報》報道表示,印度政府,尤其是印度南部各邦,都在為電子和其它行業的投資者提供激勵措施,以吸引尋求從中國轉向多元化的製造商。

富士康在2023年2月份,成功地遊說了印度卡納塔克邦,推動力新的勞動法修訂,這意味著在印度可以實行類似於中國的兩班制生產。

台灣DigiTimes Research在1月預測,到2027年,印度有望組裝高達50%的蘋果iPhone手機,生產規模與中國相當。

邱達生表示,現在看樣子印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但工資很低,而且軟件的人才很多。庫克在產品的設計方面,可以跟當地合作。現在印度人口又超越中國,當然是未來一個很有潛力的一個市場。

蘋果到中國後,為中國製造業提供了高水準的培訓基地,帶動了整個手機產業鏈的發展,比如柔性線路板行業。專家認為,如果蘋果撤離中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能會慢慢陷落。

宋國誠表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基本上由外資和外企投資建立的,如果說蘋果等外國企業,都陸陸續續地撤離中國,它會引起其它的下游企業,也會跟著慢慢地撤離中國。那麼整個中國經濟本身就等於是地基被掏空了。

換句話說,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慢慢都會陷落,慢慢都會消失的,這對中共來講,算是一個極大的一個經濟危機。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宋唐、駱亞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131)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