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國如何協調 軍援拯救烏克蘭
【新視角看新聞】四十多國集團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取得了成功,現在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嚴重挑戰,因為戰爭已從早期激戰放緩為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消耗戰。
據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5月1日披露,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四十多國集團似乎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在拯救烏克蘭的過程中,「名稱乏味」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發揮了極其關鍵但鮮為人知的作用,而現在已到了戰爭的關鍵時刻。
當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每個月在德國西南部的拉姆施泰因美國空軍基地的一個鑲木板的巨大宴會廳裡召集四十多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時,長達數小時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通常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五角大樓國際安全事務負責人塞萊斯特‧沃蘭德請每位與會者宣讀他們的國家準備向烏克蘭捐贈哪些武器。
這使得每月一次的國防領導人們低調的閉門會議成為武裝烏克蘭軍隊一切軍事裝備的核心力量。「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已經幫助烏克蘭建立了一支臨時但令人驚訝的現代化軍隊,甚至能夠媲美一些北約成員國。
四十多國集團在德國拉姆施泰因集會的推動力在俄烏戰爭初期並沒有馬上出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後,奧斯汀準備祕密前往戰火中的烏克蘭,他每天早上6點30分在五角大樓三樓召集一個工作人員會議,稱為「政策行動同步」(policy op sync)會,並以每天主持兩次會議的模式關注烏克蘭的戰況,他意識到一個重大問題正在醞釀之中。
烏克蘭在俄羅斯最初的大規模猛攻下僥倖生還,但越來越明顯的是,美國和其它國家需要對烏克蘭做出長期承諾。在戰爭初期的那些日子裡,儘管有些國家已經迅速開始承諾支援烏克蘭武器,可是卻沒有人協調,沒有人願意冒著援助烏克蘭而可能對西方國家造成嚴重誤判的風險。
於是,奧斯汀成立了「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並決定每個月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舉行一次會議。
奧斯汀、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和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共同與會,由奧斯汀領導會議討論,發表開場白和結束語,不過他在更多時間裡是在聽取其他人發言。五角大樓國際安全事務負責人沃蘭德主持會議,推動每位與會者發言。
支持烏克蘭的四十多國集團的最後幾次月會,見證了盟友們如何認真思考找到資金和工業能力來更換烏克蘭的舊式裝備,以用於對俄羅斯的作戰,這都需要時間、計劃和大量投資。
在拉姆施泰因會議上,與會各國的國防部長們通常是在會上宣讀已經準備好的發言稿,會議井然有序。不過與會各國之間確實會發生爭執,但是那些爭執通常是發生在會議大廳的外面。
波蘭和愛沙尼亞等東歐國家在為烏克蘭提供援助方面積極推動並迅速行動,而德國和法國則經常滯後。美國,尤其是奧斯汀部長,有時必須要協調好這兩方面。
與會成員們都認為這個會議機制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這要歸功於奧斯汀穩健的領導、冷靜的表現和深厚的軍事知識。據參與拉姆施泰因會議的官員表示,奧斯汀關注與任何參與國成員的雙邊關係,包括他總是公開讚揚給予了烏克蘭軍事援助的國家的功勞,這也為他本人贏得了信譽。
美國總統拜登有時會要求奧斯汀,利用拉姆施泰因會議直接請求他的各國同行們採取更多措施幫助烏克蘭,因為在整個俄烏戰爭期間,奧斯汀始終都能設法將他與各國國防部長的良好關係轉化為對烏克蘭的具體援助。
比如,在戰爭初期,奧斯汀親自與斯洛伐克國防部長達成協議,讓這個東歐國家向烏克蘭派遣了一套俄製S-300防空系統,以換取美國將一套「愛國者」導彈系統重新部署到斯洛伐克。
還有,在今年1月,當奧斯汀向德國請求派出其豹式坦克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仍然拒絕,並繼續表示除非美國首先派出自己的艾布蘭主戰坦克時,拜登為艾布蘭坦克進入烏克蘭開了綠燈,這為德國向烏克蘭派出豹式坦克鋪平了道路。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Hanno Pevkur)在拉姆施泰因告訴「政客」,儘管各國之間存在差異,「總的來說,我們必須而且能夠做得更多。我們都明白利害攸關的是什麼」,「我們確實做了很多事情。」
他還說,「這就是我們必須聚集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走到一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幫助烏克蘭。」
從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到現在已經持續一年零兩個多月了,「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的四十多國集團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取得了成功,但是現在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嚴重挑戰,因為戰爭已經從早期的激戰放緩為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殘酷消耗戰。俄羅斯是全球國土面積第一大國,烏克蘭是歐洲除俄羅斯外的第一國土面積大國。這場衝突的武器消耗規模非同尋常。
現在的問題是,是否以及何時向烏克蘭派遣西方的戰鬥機,在最近的4月21日會議上,四十多國集團又出現了一些分歧。
雖然奧斯汀和其他美國官員已經明確表示,他們不認為F-16對烏克蘭當前的戰鬥是必要的,但其他人表示「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仍在爭論這個問題。
北約祕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趁與會者們短暫休息伸展筋骨時在露台上對記者們說,「目前還在討論其它類型的噴射式戰鬥機。」
其他人似乎確信,西方的戰鬥機仍然將在某個時候飛往烏克蘭。
芬蘭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埃薩‧普爾基寧(Esa Pulkkinen)說,「西方戰鬥機將成為烏克蘭武裝部隊整合西方武器的一部分,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
根據GEOPOLITIQUE節目上法國國際和安全問題分析專家尼古拉‧騰澤(Nicolas Tenzer)的分析,烏克蘭懇求了很久的戰鬥機,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要求。
會議還討論了某些武器向烏克蘭戰場運輸的延遲問題,而其中最緊迫的是德國和西班牙的主戰坦克。與此同時,向烏克蘭大規模轉移武器的捐助國開始擔心他們自己的武器庫存,最近的會議已經開始轉向在北約盟國重新裝備自己和長期維持捐贈烏克蘭武器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
芬蘭國防部副部長普爾基寧在上個月的會議上說,「我們已經在捐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現在更多的問題是可持續性。」
支持烏克蘭的多國集團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做一些更困難的事情:隨著戰爭的進行和個別生產線達到臨界點,各國聯合製造彈藥和其它軍事物資的能力也要提高。
自俄烏戰爭開始以來,長期支持烏克蘭一直是所有北約國家的一個話題,即使承諾的武器裝備出現了一些交付延誤,但是軍事援助仍在繼續源源不斷地越過邊界流向烏克蘭。14個多月過去了,隨著新的烏克蘭春季和夏季大反攻的到來,這種承諾沒有改變。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雯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24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