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押行霓虹招牌談起 一窺香港典當業今昔
【新視角看新聞】深水埗的南昌押與灣仔的成隆押,兩間押行的上方近日已立起了全新霓虹招牌,而南昌押與成隆押拆下的舊招牌,交予非牟利機構「霓虹交滙」保存,成為時代的見證。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曾蓮撰文,於大紀元新聞網發表。
途經深水埗的南昌押與灣仔的成隆押,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兩間押行的上方近日已立起了全新霓虹招牌,昔日一對霓虹招牌,如今變成單個符合最新《建築物條例》的招牌,仍然呈現「蝠鼠吊金錢」的傳統樣式,在夜空中熠熠生輝。南昌押與成隆押拆下的舊招牌,交予非牟利機構「霓虹交滙」保存,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
大押的獨特招牌樣式都是香港街頭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很深入民心,也成為很多香港紀念品的樣式。曾蓮覺得在香港似乎是一個好西化或者好現代的社會,但仍可以從招牌看到這些古老的中華傳統,其實很難得!
「霓虹交滙」總經理陳倩雯(Cardin)相信,保育舊式霓虹招牌的路雖然艱難,但一定是值得的,從那閃爍的燈光中,可以一窺傳統行業的奧妙。
香港剩下的一對對的霓虹招牌已經所剩無多,得知要拆卸時就覺得好可惜,加上招牌上方的『囍』是高可寧家族的註冊商標,這兩塊招牌就更顯得珍貴。」當Cardin得知南昌押與成隆押的招牌即將清拆時,她主動聯絡押行的相關負責人,說明來意,希望可以保育到這兩對珍貴的招牌。
大押有關負責人解釋,他個人也支持把招牌保育,但建議需得到董事局一致通過才能成事。Cardin最初也很忐忑沒有甚麼勝算,但沒想到保育招牌真的得到董事會的一致通過,而且了解到他們對自家招牌特別重視,高家上下與押行員工都說很不捨得這對招牌,都很有感情。
Cardin還了解到,高氏家族對自家招牌的重視程度頗高,定期會巡視不同的押行查看招牌的情況,若有損壞都會定期維修,確保霓虹燈長亮夜空。
港澳地區的當舖招牌,其獨特的形狀也有意頭的講究。香港歷史文化研究者徐振邦在《香港當舖遊蹤》一書中解釋,由紅色、綠色霓虹光管制作而成的押店商標,相當搶眼,其「蝠鼠吊金錢」的設計也有來頭,鼠的形象在典當業中很有地位,蝙蝠似鼠,倒掛的蝙蝠並取其「福」的諧音,設計上為蝙蝠連著圓形錢幣,意為「利」。
有著「典當業大王」之稱的港澳著名富商高可寧,在其屬下的押行招牌設計中特有的「囍」字,是高家旗下大押的註冊商標。如今即使舊招牌拆除後,兩間押行全新製作的霓虹招牌,都沿用傳統設計「囍」字。
追溯典當業的歷史,可以堪稱現代金融業的鼻祖,自漢朝已經產生,南北朝時期的佛寺「質庫」成為雛形,作為一種善舉,所得利息當作日常營運。
當舖對許多人而言是神秘的地方,門口位置有「遮醜板」遮擋,外人無法窺見內裡的情況。客人帶著要典當的物品進入其中,「二叔公」(朝奉)坐在高高的櫃檯後,居高臨下,一雙慧眼一覽無餘,檢查貨品、訂價議價,寫得一手內行人才看得懂的「當票字」,確定金額後收貨、開當票給客人。
與銀行借貸不同,不用資產審查、入息證明,只需典當的物品和身份證明就可以。因為保安問題,通常繼承行業的都是熟人或親人,並非人人都可以入行。
昔日一些人對典當業有誤解,覺得是跟『大耳窿』(高利貸)相提並論,其實不是的,去當舖資金周轉,始終要有實物去當,如果沒有能力還錢,只不過是你那件東西斷檔,不能再拿回來,不會有負面的影響。另外,後來政府立法規定利息率,也規範了大押利息。」
Cardin還觀察到,在押行工作的二叔公、票檯等通常都是基於對行號的信任而留任多年,甚至一輩子都不轉行,工作穩定。南昌大押負責人亦向Cardin解釋,老闆待員工非常好,因此很多員工也為大押工作一世。
深水埗南昌押所在的建築是一座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戰前轉角唐樓,樓高5層,Cardin解釋,當舖通常都設有好幾層樓,每一層樓都存放不同的物品,商戶想了很多辦法防盜、防潮等,妥善保管客人的物品也是體現信譽的一環。
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典當的物品有棉胎、家用電器、衣物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物品已經不再值錢,現時典當的物品主要是金飾珠寶手錶及新款的電子產品等,也不需要過去那麼大的空間存放大型物品。
聽業內人士分享,一般押行旁邊都會有錶行、珠寶行、故衣行等等,當舖的斷期貨就賣給這些店,可能現在年輕一代已經不知道甚麼是『故衣行』了,但在過去這是跟押行密切關聯的行業。」
Cardin感言,透過霓虹招牌,可以認識到許多舊時的行業,例如「故衣行」,衣物種類繁多,二手唐裝、長衫、禮服、西裝、旗袍及童裝都能找到,也不只是賣舊衣服,還有二手棉胎、電器,與押行當年典當的物品息息相關。
如今的各類金融機構、銀行貸款方式層出不窮,對傳統的典當業的確有衝擊,當舖的客源與過去相比也有了部份變化。不講不知道,其實現在外籍傭工是押行的忠實顧客,有的在中環一帶的押行甚至為了招攬生意,設有電視播放菲律賓節目,成為周末外傭的聚腳點。
Cardin理解,因銀行貸款有諸多繁複的手續,典當首飾解決燃眉之急來得更快更方便,待儲夠錢後再贖回,因此成為外傭青睞的資金周轉方式。
每一個傳統行業,都應該對他們有尊重,每一塊招牌背後都代表著一個行業的特色和貢獻,透過招牌來講這個行業的故事,這也是「霓虹交匯」保育霓虹招牌時,與商戶老闆傾談時常常提到的問題。也或許是這樣,才感動到很多人願意合作,一塊塊原本要進入堆填區的霓虹招牌得以保存。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331)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