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三條攻擊戰線 烏克蘭反攻在即

【新視角看新聞】烏克蘭可能展開的反攻會帶來多大的變化,被外界不斷討論。5月份氣溫明顯上升,烏克蘭軍隊在多地進行試探性攻擊,春夏反攻蓄勢待發。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沈舟文章,於大紀元首發。

烏克蘭隨時可能展開的反攻會帶來多大的變化,已經被外界不斷討論。5月份氣溫明顯上升,泥濘鬆軟的土地正很快乾燥,烏克蘭軍隊似乎在多地進行試探性攻擊,春夏反攻蓄勢待發。

烏克蘭軍隊有三條攻擊線路可以選擇,主要看哪裡的戰場形勢更有利,更能占據主動。

一、直取克里米亞

烏克蘭若從南部赫爾松(Kherson)地區反攻,直接向克里米亞突擊,被認為是最有創意性的行動。

若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俄羅斯海軍、空軍會失去克里米亞的基地,很可能再難以控制黑海。烏克蘭的反艦導彈,也可能令俄軍黑海艦隊的行動被嚴重限制,防空導彈令俄軍戰機也不敢輕易出動。這樣一來,烏克蘭有望重獲黑海通道。

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的政治意義也很大,克里姆林宮會立刻陷入政治危機中,但難度和風險也最大。

烏克蘭反攻部隊首先要從赫爾松一線大規模渡過第聶伯河,臨時架設的浮橋會成為俄軍火砲、火箭炮攻擊的目標,俄軍戰機也可能出動空襲;浮橋能維持多久難以確定,附近集結的部隊和裝備也相當危險。

若烏克蘭軍隊成功渡河,突破俄軍防線,長驅直入克里米亞,補給將非常關鍵。

烏克蘭主力進入克里米亞後,俄軍若大舉南下,可能會將烏克蘭軍隊封在克里米亞,並切斷烏克蘭的陸路補給線;烏軍再先進的坦克、裝甲車都難有用武之地,俄軍在兵力上又可能逐漸占有優勢,結局不言而喻。

估計烏克蘭統帥部會慎重決策,不會讓精心準備的反攻主力身處險地。烏克蘭的反攻可能會造成俄軍重大傷亡,但若搭上最精銳的主力,將會陷入被動、得不償失。

二、中路突擊

烏克蘭軍隊最穩妥的反擊路線,應該是從中部城市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渡過第聶伯河,然後向南展開攻擊。

扎波羅熱地區的河道較窄,東岸大片地區仍在烏克蘭手中,烏克蘭軍隊可以從容過河,補給通道相對暢通。烏克蘭軍隊過河後,也比較容易立足,向南、向北、向東都可以尋找戰機,迴旋餘地較大;即便一擊不成,仍可全身而退。

扎波羅熱算一個中型城市,適合作為烏克蘭軍隊反攻的中轉基地,俄軍多次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此處,但打擊效果有限。俄軍預料到烏克蘭軍隊最可能從此處反擊,已經在扎波羅熱向南的區域部署了縱深防禦。

俄軍自從放棄攻占基輔的計劃後,把主要攻擊力量全部用於烏克蘭東部地區,在中部和南部採取守勢。即便俄軍能在東部地區取得一些進展,實際也無險可守,始終難逃拉鋸式的消耗戰。假如俄軍能從中部推進到第聶伯河東岸,之後的防禦要容易得多,也更可能成為談判的籌碼,但俄軍已經沒有這樣的實力。

從中部到東部的大片區域,烏克蘭軍隊總能找到俄軍的薄弱之處。烏克蘭軍隊可分出一部,沿第聶伯河東岸向南進攻或佯攻,另一部則繞過俄軍重點防線的側翼,抄俄軍後路。兩路反攻部隊若以典型的鉗型攻勢,對中部防禦的俄軍形成包圍之勢,按照俄軍目前的士氣,有可能放棄陣地逃走,精心部署的防禦可能不攻自破。

三、東部強攻

2022年9月,烏克蘭軍隊出人意料地從東北部展開大規模反攻,收復大片失地,主要因為俄軍防禦空虛。俄軍補充兵員後,重點加強在烏克蘭東部的攻勢,也重新部署縱深防禦。

烏克蘭軍隊的反攻仍然可以從中部或南部地區發起,迫使部分俄軍從東部南下救援。烏克蘭獲得大量北約援助的裝甲車後,局部機動能力很可能超過俄軍,烏克蘭軍隊可以尋機殲滅俄羅斯南下的援軍,也可以迅速機動北上,從東部展開強攻,有可能打俄軍一個措手不及。

俄軍雖然在東部地區聚集,但士氣並不高。烏克蘭軍隊若能快速突破俄軍防線,將可能造成俄軍的混亂和潰敗。儘管烏克蘭軍隊傷亡可能要大,但對密集駐紮的俄軍殺傷可能也更大,俄軍損失的裝備可能也更多,會令俄軍再次元氣大傷。

烏克蘭從東部強攻的條件之一,應該是俄軍被迫分兵南下支援,否則烏克蘭軍隊不會鋌而走險。烏克蘭軍隊從東部反攻的風險,比中路反攻要大,但收益可能也最大,有機會打垮俄軍主力,一舉扭轉戰場局勢。美軍和北約應該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情報支援,不會讓烏克蘭軍隊輕易犯險,但若發現良機,也會緊緊抓住。

烏克蘭軍隊的兵力可能不足以在東部全線突破俄軍防禦,但只要在局部突破,就可能打破俄軍的陣線,烏克蘭軍隊還可以見好就收,以大量殺傷俄軍為目的,隨時轉換動態進攻和防禦。

4月27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公開透露,北約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230輛坦克、超過1,550輛裝甲車,培訓和裝備了超過9個新的烏克蘭裝甲旅。

顯然,北約對自己的裝備和訓練水平都有信心,暗示新培訓的烏克蘭軍隊戰力超過俄軍。

過去俄軍試圖在消耗烏克蘭防禦的兵員,因為俄羅斯人口多,自認能繼續徵兵;同時覺得烏克蘭兵員會難以為繼,或者至少令烏克蘭疲於防守,難以反動大規模反攻。然而雙方傷亡不成比例,烏克蘭軍隊反而成功拖住了俄軍,俄軍以攻為守的策略已經失敗了。

俄軍每月繼續平均損失約140輛坦克,每月卻只能生產約20輛坦克。俄軍仍有大量火砲,但缺乏砲彈,無法再像2022年那樣每天發射2萬發砲彈。

戰爭已持續一年多,流血不可避免,只要俄軍傷亡比例更大,難以守住占領的烏克蘭領土,離戰爭結束的日子就不遠了。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358)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