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之父國會作證:防AI風險至關重要
【新視角看新聞】「ChatGPT之父」奧特曼表示AI被用來左右選舉結果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監管是限制大選被破壞的必要行動。並計劃和六大洲的國家主要城市,與政策制定者和公眾談論這項技術。
5月16日,「ChatGPT之父」、OpenAI行政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就人工智能可能大規模破壞美國就業、傳播選舉虛假消息等問題告訴國會:美國政府防止人工智能造成的風險至關重要。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各國監管機構都在探索對這項技術的最佳監管方式。
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下屬的隱私、技術和法律小組委員會16日召開人工智能聽證會,傳喚OpenAI行政總裁奧特曼、IBM首席隱私與信任官克里斯蒂娜‧蒙哥馬利(Christina Montgomery)和紐約大學名譽教授加里‧馬庫斯(Gary Marcus)出席作證。
該小組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布盧門撒爾(Richard Blumenthal)說,人工智能公司應該被要求在發布它們之前測試他們的系統並披露已知的風險,同時他也對人工智能系統如何破壞就業市場的穩定表示擔憂。
布盧門撒爾表示,面對人工智能工具的爆炸性增長將對社會產生嚴重影響,人工智能迫切需要規則和措施。他說,人工智能可能將取代數百萬美國勞工,動搖人們對公共安全和關鍵機構的信任。
布盧門撒爾說,「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幻想,它們已經真實存在。」聽證會的目的是「揭開這些新技術的神祕面紗並追究責任」,「合理的保障措施不會與創新對立。」他說,該小組將在為時已晚之前編寫人工智能的法律規則。
「ChatGPT之父」奧特曼在作證時說,人工智能被用來左右下一次選舉結果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監管是限制AI破壞大選的必要行動。
奧特曼說:「隨著這項技術的進步,我們了解到人們對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感到焦慮。我們也是。」
奧特曼進一步提出:「鑒於我們明年將舉行選舉…..我確實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一些監管,將是相當明智的舉措……這是我最關心的領域之一。」
至於就業領域,奧特曼表示將繼續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究和開發,他認為「研發工具的益處遠遠超過了風險」。
奧特曼說,雖然人工智能將影響美國的就業,但他對人工智能的工作表現「非常樂觀」。
在被問及他對人工智能最擔心的事情時,奧特曼大多迴避了具體細節,只是說這個行業可能對「世界造成重大傷害」,「如果這項技術出了問題,可能將出大問題。」
為此,奧特曼提議成立一個美國或全球機構,為最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頒發許可證,並有權「收回該許可證,以確保該技術符合安全標準」。奧特曼說,該機構還必須要求人工智能公司接受獨立審計,以確保合規。
有議員詢問,若國會頒布這些規則,他會領導執行這些規則嗎?奧特曼則是表示了婉拒,他自己對成為聯邦政府人工智能技術的最高監管機構主管不感興趣,但他會推薦適合人選。
奧特曼表示,雖然他在OpenAI賺的錢只夠買健康保險,而且沒有OpenAI的股權,但「我做這份工作是因為我喜歡它」。
奧特曼的公司在去年年底發布ChatGPT後,搖身一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ChatGPT是一個免費的聊天機器人工具,以高度類似人類的回答聲名大噪。
該公司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產品還包括圖像製造者DALL-E。微軟已向這家初創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並將其技術整合到自己的產品中,包括其搜索引擎Bing。
奧特曼還計劃自本月開始全球巡迴之旅,前往六大洲的國家首都和主要城市,與政策制定者和公眾談論這項技術。在參議院作證前夕,他與幾十位美國立法者共進晚餐。
而隨著ChatGPT和Dall-E等人工智能程序逐漸應用到工作中來,美國紐約市府也已同步在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應用到推動市政上面,市長亞當斯正在徵求首位「人工智能總管」——正式職稱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主任」。
紐約市技術與創新辦公室研究與合作執行主任福爾德(Alex Foard)表示,人工智能總管(AI czar)將領導一個小組,負責規劃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整體策略和規範,並與市府機構共同合作,進行公眾教育,宣導人工智能的優勢和風險。
福爾德指出,目前美國已經有幾個大城市利用人工智能來提升市政服務的效率,如洛杉磯使用人工智能預測模型來找出哪些民眾可能淪為遊民,提前介入預防;西雅圖已使用人工智能來找出最可能發生車禍的十字路口;芝加哥警察也曾測試過一種演算法,根據逮捕、槍擊和幫派關係的數據綜合研判,來預測哪些人最可能會犯下暴力罪行。
因此紐約市也希望探索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未來可以在哪些方面增進市政效益。
亞當斯為了治理鼠患,日前特設年薪15.5萬美元的「滅鼠總管」(rat czar)職位,「人工智能總管」薪資也不差,約為7.5萬美元至14萬美元之間。
其實紐約市政府之前已有類似的人工智能主管。2019年在前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任內,聘請擁有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機器學習博士學位的初創公司創辦人帕里克(Neal Parikh)負責制定人工智能策略,當時的職稱是市長辦公室首席技術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然而,Google5月10日公布自家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械人「Bard」。Bard能夠用英文、日文及韓文操作,在全球逾180個都能夠使用,不過中國大陸、北韓、古巴、伊朗、俄羅斯、敘利亞、蘇丹等榜上無名,這些國家共通點為本身實施網禁或正被國際制裁。
以往在互聯網世界被視為獨立於中國大陸的香港,同樣被Bard排除在外,在香港登陸Bard,會顯示「Bard isn’t currently supported in your country. Stay tuned!」(你所在的國家/地區當前不支援 Bard,敬請期待!)
另一方面,引起AI熱潮的聊天機械人ChatGPT,去年11月推出後到現在,仍然未能在香港使用,現時香港人要與上述兩項領導AI潮流的程式打交道,唯有透過VPN「翻牆」。不過,當AI應用在各產業愈來愈廣之際,香港此一「國際城市」卻成為國際上的少數,而政府卻未見有何積極舉動「搶」回此方面的國際地位。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上月稱,考慮到潛在資訊保安風險,政府現並未有計劃將ChatGPT正式列為應用程式,在政府內部使用。
孫東更在9日出席香港電腦學會、科技園公司、數碼港等多個業界組織舉辦的ChatGPT專題演講活動時,指出香港在算力、數據及人才方面均有優勢,有條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行業中「有所作為」,揚言希望業界日後開發出「港版ChatGPT」。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洪雅文、理爾、張瑛瑜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483)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