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晶片製造夢碎 肇因指向習偏重軍工系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手機大廠OPPO宣布解散旗下IC設計公司哲庫科技,三千人可能面臨失業。分析認為,原因之一是隨著習當局改弦易撤,轉重視軍工系,未來中國IC設計公司將陷入倒閉潮。
中國大陸手機大廠OPPO宣布解散旗下IC設計公司哲庫科技(ZEKU),三千人可能面臨失業,引起業界一陣驚呼。4年前,中共鼓吹晶片製造運動下,大量民企投入晶片製造大潮。分析認為,隨著習當局改弦易撤,轉而重視軍工系,未來將會有更多中國IC設計公司陷入倒閉潮。
5月14日晚間,一則名為「哲庫裁員會議」的影片在網絡流傳,哲庫科技CEO、OPPO技術總裁劉君提到,四年前,馬里亞納項目啟動。但是,全球經濟和手機行業現在極其不樂觀,公司營收遠達不到預期,承擔不起晶片巨大的投資,因此決定關停,終止晶片自研業務。
劉君口中的項目啟動時間是2019年5月。當時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黑名單」,120天緩衝期到了以後,華為就面臨「晶片斷貨」。
在談起OPPO投入自行研發晶片,《日經新聞》報道表示,美國對華為制裁,引發OPPO警戒,因此從聯發科挖走多位高層管理人才、向紫光展銳挖走多位工程師,在上海成立晶片團隊,挖角對象還包括高通及華為旗下海思。
2021年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發布了首顆自研晶片馬里亞納X。
2022年OPPO春季新品發布會上,發表首款搭載自研影像專用NPU(神經網路處理器)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的OPPO Find X5系列。
不過,晶片自研似乎對於OPPO手機的加值、銷售的帶動作用並不是那麽明顯。IDC國際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了11.3%,其中,OPPO的出貨量為1.033億台,同比下滑了22.7%,成為中國出貨量前五的品牌中,降幅最高的品牌。
4月底,媒體盛傳國內壁仞科技前海外團隊AI負責人孫成坤將要加入哲庫,幫助OPPO提升NPU晶片的AI計算能力。5月12日,OPPO的晶片製造大夢戛然而止。
IC設計業內人士、台灣資深經理Brad Liao向大紀元表示,華為海思當初使用製程都是台積電最先進製程,可以跟聯發科、高通競爭,OPPO接收了海思的人力,又從台灣找了聯發科的工程師,成了中國手機晶片設計中唯一的希望,現在說垮就垮掉,對市場而言相當震撼。
OPPO當初投入晶片製造的頭一兩年,也正是一眾民企「扎堆」晶片製造的年代。2020年9月習近平在一場座談上談到,中國在各領域受制於人的「卡脖子」困境,要在財政、金融、稅收給予政策支持。隨後在「十四五」規劃(2021年至2025年的國家規劃)中推動晶片自主。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5月14日向大紀元指出,民營企業為了迎合北京當局,前陣子響應全民大造芯,不管是手機OPPO,甚至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廠,也成立晶片部門,只要是資通訊產業沾得上邊的,都參與到這一領域中。
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林宗男5月14日向大紀元表示,中國歷經三年清零以及中共採取的戰狼外交政策,使得西方世界認識到中國(中共)威脅的本質,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制裁華為、貿易戰,到拜登政府任內的晶片制裁、供應鏈脫鉤,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遭遇重挫,中國(中共)政府財政狀況受到蠻大影響,它在半導體投入大量資金的政策,也受到影響。
《太報》報道指出,中國(中共)政府轉為集中資源扶持關鍵領域和已有所成的業者,其他業者未來很難拿到資源與補助,預估OPPO的哲庫收攤只是個開端,後面還有一大堆中國IC設計業排隊等著倒。
王國臣認為,OPPO收掉造晶業務,並不意外,因為中共當局的政策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主要由軍工體系來負責整個晶片的製造和研發,也就是所謂的新型舉國體制,不久前的人事改組或機構改組,軍工系人事大幅提升可見端倪。
2021年中共國資委網站轉發《培育國有企業成為現代產業鏈鏈長》一文,鼓勵中央企業要以「鏈長制」思維推動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
王國臣稱,在此背景下,軍工系會與大型國有企業做連結,以中央大型企業扮演產業鏈火車頭的角色,此外,軍工系也與國家實驗室做結合。
王國臣補充,軍工系晶片製造的趨勢,從美中貿易戰之後開始醞釀,已經醞釀了兩三年,會成為習近平接下來晶片自主政策的主要方向,這些國有大型軍工集團,包括中國核工業、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中國航空工業、中國船舶等。
他們有自己的晶片廠和研究所,採取一種內部競爭的方式。隨著軍工系在整體晶片研發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民企發展晶片的能力就越不受北京當局重視了,這也是OPPO把晶片部門關掉的原因之一。
《日經亞洲》報道指出,全球第四大手機製造商OPPO的驚人舉動,凸顯電子產品製造商想要參與晶片開發的高進入門檻,一名晶片行業高層表示,要實現成本效益,每年需要出貨數百萬台,目前,只有財力雄厚的蘋果和三星為自己的產品開發訂製晶片。
在美國對中國(中共)制裁的範疇中,OPPO所生產屬於民用智能手機,並不是因為受到EDA軟件禁令,或者其它IC設計工作遭到制裁而停擺,而是考量到產業面上的競爭力,過去因為錢賺得多,認為可以自己從事晶片設計,沒有理解到這個領域不是有錢就可以做得起來的。
近兩年,中國大陸申請吊銷、註銷的半導體相關企業近萬家,使得外界對於中共主導的晶片自主之路,能發展到甚麼程度感到懷疑。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5月15日向大紀元表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要在國際協作與民主制度的支持下,才能孕育出創意,在實踐創意中忍受辛苦,最後才能獲得成功的果實。
謝金河指出,半導體產業要由技術領航,但是在中國是用黨的領導決定一切,黨集中領導的體制如果沒有改變,未來砸再多錢,根本不可能成功。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49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