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對中共科技教育「脫鉤」 西方國家最新進度

【新視角看新聞】日前,瑞典開始大範圍地拒絕中國公派留學生後,荷蘭也在跟進。這表明,自2020年美國發布10043號總統令以來,西方與中共的科技教育脫鉤,在持續推進。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王赫文章,於大紀元首發。

在瑞典開始大範圍地拒絕中國公派留學生後,荷蘭也在跟進。這表明,自2020年美國發布10043號總統令以來,西方與中共的科技教育脫鉤,在持續推進。

瑞典之所以拒收中國公派留學生,是由於一個戲劇性事件。這裡先介紹一下CSC。CSC即「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hinese Scholarship Council),中共官方機構。「CSC獎學金」又稱「中國政府獎學金」,CSC學生也即是廣泛意義上的中國公派留學生。一旦留學生獲得了這個獎學金,所有的留學費用都包括在其中,留學國的大學不必提供任何獎學金或補助。

2020年疫情初期,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一名中國女博士生因疫情被迫推遲了部分工作,她的一次期中考試的成績也不好,這讓她很可能無法按時完成學業。那位中國女博士生當時的導師大衛‧布萊德(David Bryder)教授回憶說:「突然間,她變得非常不安。我們試圖理解為什麼,就在那時她告訴了我們這些事:她有一份(CSC)英文協議,這份協議看起來很合理;但是她還有一份中文協議。她告訴我們,如果她不能按時完成學業,根據該中文協議她的家人就可能要被迫還錢給中共政府,甚至會面臨罰款。」

這在隆德大學和瑞典高校圈裡投下了一顆震撼彈。瑞典人認為,CSC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要求「學生的擔保人——通常是一位近親,只要學生在國外的留學期間,這位擔保人就不能出境離開中國。這正是獨裁統治的運作方式,即家人在本國被扣為人質。這令人非常不安。」這讓中國留學生承受如此大的壓力,也不符合瑞典《高校條例》,該條例規定學生的獎學金條件必須公平。

此外,CSC協議還特別要求他們必須忠於中共的領導,「為中共政權的利益服務」,絕不能在海外參與違背中共當局意志的「活動」。這也讓瑞典人難以接受:「這裡存在不確定性,例如,『違背中國國家利益』的意思是什麼?因此我們暫時決定不再通過CSC招收更多中國研究生。」

於是,隆德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成為了第一批正式拒絕CSC學生的瑞典高校。之後,瑞典農業大學(SLU)、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 KI)等等享有國際聲譽的瑞典名校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這在歐洲開創了先河。

近期,荷蘭也跟進了。荷蘭約有2000名留學博士接受CSC獎學金,他們分布在各個大學中。荷蘭媒體Trouw調查了12所大學後得出結論:出於知識保護的原因,荷蘭大學越來越不願意接受大陸公派博士生,荷蘭教育部正在調查接收這類博士生的風險。

例如,擁有242名CSC獎學金學生的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表示,越來越不願意錄取此類博士生。在敏感研究領域,例如可民用可軍用的雙重用途技術,不接受CSC博士;不再招收來自國防七校的學生,以及來自國防科技大學的研究員。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瓦赫寧根大學、烏得勒支大學等等也類似。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使荷蘭大學不想招收新的獲取CSC獎學金的博士,這些博士生的CSC獎學金過低,他們每月只能得到1,350歐元,比荷蘭的最低工資還少400歐元。」

從瑞典開始拒絕接受中國公派留學生的情形來看,其促發因素並不是政治。例如,瑞典國家安全機構長期以來一直警告說,中共政權利用其公民從瑞典高校獲取技術,這些技術後被用來加強中共的軍隊,「我們在用瑞典的稅收資金為中國提高作戰軍事能力做出貢獻。」

侵犯留學生人權的CSC協議,才讓西方大學對中共的流氓本性有了真切的認知。瑞典《快報》社論提到,「與中國合作時提及『科研自由』也是荒謬的」,「通過利用學生組織、吊銷簽證、進行威脅和許諾金錢,共產黨試圖誘使西方高校進行自我審查。」「所以不能像對待任何其它國家那樣對待中共——當你與共產主義獨裁政權打交道時,『開放對雙方都有利』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

大家知道,2020年5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禁止來自中國的持有F類和J類簽證的、與中共「軍民融合戰略」(military-civil fusion strategy)有關的中國高等院校相關的留學生、研究人員、訪問學者進入美國。這是美國對中共科技教育脫鉤的標誌性行動,主要出於政治軍事考量。

拜登政府繼續保留執行這一政策。2021財年,據美國國務院稱,美國領事官員因總統令拒絕了1,964 份中國公民簽證。2022年前六個月,美國向中國公民簽發了31,055份F-1簽證,與疫情前的水平相比,美國發給中國公民的學生簽證數量下降了50%以上,遠低於2019年同期的64,261份,科技教育脫鉤紮實的推進中。

在美國的影響下,西方國家也開始致力打擊與中共在敏感項目上的合作。例如,2021年英國因為國家安全理由,拒絕超過1,100宗科學家及研究生在英國的敏感項目上工作的申請,幾乎是2020年同類數字的九倍。雖然英國外交部拒絕交代被拒絕的申請人的國籍,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以及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提供的數字都顯示,被拒的學者申請大部分是來自中國。

2023年3月,英國保安國務大臣圖根哈特指,科學、科技、學術都是英國國家安全的前線,英國知道敵人嘗試偷取英國的知識產權來傷害英國,新成立的「國家保衛安全局」會致力幫助商界及大學保障他們的競爭力。

現在,瑞典、荷蘭的大學主要不是應政府要求,而是自己主動開始拒絕中共留學生,表明中西方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對抗性,在社會認知層面廣泛化了,這將大大深化西方對中共的科技教育「脫鉤」。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7551)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