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保護用戶數據 美新創社交媒體受矚目
【新視角看新聞】成立於2022年7月的美國娛樂平台「乾淨世界」把消費者當作學習者,而不是終端產品,在沒有暴力、色情、犯罪和有害內容的乾淨娛樂環境中引導自我改善。
一家位於紐約州的新創社交媒體公司正在力圖在數據隱私保護上採取嚴格立場,以使自己和主流科技公司的做法區分開來。
根據成立於2022年7月的美國娛樂平台「乾淨世界」(Gan Jing World)的媒體關係總監、前矽谷高管Nick Janicki介紹,該公司在數據收集方面是一個「極簡主義者」。
乾淨世界的承諾首先是允許用戶在沒有註冊帳戶的情況下使用其應用程序。這項功能已經在上個月啟用。點讚和分享一則視頻也不需要註冊。然而,根據社區要求,對視頻發表評論需要一個帳戶。Janicki說,即使這樣,乾淨世界正在探索其它技術解決方案,以取消這一要求。
他補充說,該公司只收集為滿足法律要求和基本功能需求的數據,如確認註冊的電子郵件地址。
Janicki告訴大紀元,「乾淨世界不收集用戶的信息,也不在用戶離開網站或者應用程序時跟蹤他們。」「完全沒有在線跟蹤用戶,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Janicki說,「Gan Jing」的意思為「乾淨」,它把消費者當作學習者,而不是終端產品——它允許用戶設置偏好,讓算法對他們有利:在沒有暴力、色情、犯罪和有害內容的乾淨娛樂環境中引導自我改善。
Janicki表示,將用戶視為終端產品對數據隱私有直接影響,因為公司擁有其終端產品的數據;而現在的隱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因為人工智能可能通過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挖掘個人數據,將隱私侵犯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這種將用戶作為終端產品的概念在蘋果公司的「數據拍賣」廣告中清晰可見,這是蘋果公司2021年5月推出的數據隱私活動的一部分。
在這個廣告中,一個名叫艾麗的女孩目睹了她的數據被拍賣——打開和閱讀她的電子郵件、藥店購物、位置數據、聯繫人和發短信的習慣。然後,她看起來明顯不高興,她在她的iPhone上啟用了「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跟蹤」(Ask App Not to Track)的功能,拍賣者和買家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消失。
「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跟蹤」功能是蘋果公司2021年4月推出的應用程序,是該公司「應用程序跟蹤透明度」(App Track Transparency,簡稱ATT)計劃的一部分。憑此,蘋果公司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隱私保護倡導者的地位。
如果保護數據隱私部分意味著阻止跟蹤,那麼行業需要定義「跟蹤」。支持者們說,當一個應用程序或者網站在未經你同意的情況下,與第三方分享你的個人數據時,就會產生「跟蹤」,因為這意味著多了一個數據洩漏的潛在來源。
蘋果對「跟蹤」的定義更窄:當一家公司的應用程序或者網站收集你的個人數據,與其它公司為廣告目的而收集的數據相連接時,才會產生「跟蹤」;出於其它目的與第三方共享個人數據,如分析和打擊欺詐,則不算「跟蹤」。
自從ATT計劃發布以來,其有效性一直受到質疑。
一家阻止廣告追蹤器的應用程序「鎖住隱私」(Lockdown Privacy)在2021年9月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跟蹤」的功能「在阻止第三方跟蹤方面毫無作用」。
在隨後的2021年12月,《金融時報》報道說,蘋果已經悄悄地允許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遵循其隱私政策的「更寬鬆的解釋」。特別是,「包括Snapchat和Facebook在內的公司被允許繼續分享來自iPhone的用戶級信號,只要這些數據是匿名和匯總的,而不是與特定的用戶檔案掛鉤的」。
而在「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跟蹤」功能發布一年多後,蘋果公司的內部廣告——其應用程序商店中的蘋果搜索廣告(Apple Search Ads,簡稱ASA)——顯示出比其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優勢。
根據一家匯總跨應用程序的廣告性能數據公司Appsumer2022年9月的一份報告,蘋果的搜索廣告ASA已經躋身谷歌和臉書的行列,成為大廣告消費者使用的首要管道。
根據Appsumer對每月花費35.4萬美元的北美和歐洲的數字廣告商的研究,在ATT功能發布之前,約有75%的大型廣告消費者使用ASA;而在2022年第二季度,這一比例上升到了95%,與谷歌處於同一水平,比臉書高出10%以上。
由於「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跟蹤」功能在阻止跟蹤方面還有待改進,而且蘋果同時在廣告市場上取得了進展,一些專家對蘋果在隱私保護方面的認真程度提出了質疑。
「全球重力」(Gravity Global)的頂級牌戰略家Stephen Cheliotis對營銷和媒體行業在線出版物Drum表示,如果從表面上看,蘋果的隱私保護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感知價值」,但是可能被其他人視為「不過是一個虛偽的定位,在與谷歌和Meta等公司的激烈競爭中竊取優勢」。
根據Janicki,乾淨世界想要恢復傳統的廣告,即通過自願的調查問卷來收集人口統計數據,並不與個人身分相聯繫。
Janicki補充說,基於個人數據的精準定位被高估了,因為目標個人通常在文化上是不可見的,因此,缺少背景資料;而且精準定位可能招致過度優化到次優情況的風險。而良好的商業也可以在不侵犯個人隱私的情況下實現。
Janicki說,「在進行推薦等工作時仍然允許有一些數據採集」,「但是當你離開網站或者應用程序時,乾淨世界不會繼續跟蹤你,你的數據也不會作為個人出售給廣告商。我認為這是乾淨世界的兩個最大的不同之處。」
Janicki說,目前乾淨世界只能控制自己的環境,並邀請合作夥伴建立一個保護數據隱私的生態系統。然而,如果廣告商自行進行數據匹配,並將用戶鎖定在互聯網的其它地方,那麼用戶仍然可能遭遇廣告定位。不過,隨著更多合作夥伴的加入,一個尊重用戶隱私的新生態系統就可以形成。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Terri Wu報道/施萍編譯。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755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