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取消器捐登記何罪之有 傳將動用國安警查煽動

【新視角看新聞】港府積極同中國大陸探討設立恆常器官移植協作機制事件持續發酵。港府及特首李家超連日狠批質疑者,警方正考慮將事件交由國安處及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調查。

港府積極同中國大陸探討設立恆常器官移植協作機制事件持續發酵。港府及特首李家超連日狠批質疑者,及從未登記器官捐贈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市民,並要求警方調查。

根據政府的數字,2022年12月到2023年4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的申請,其中超過一半(2,905個)是根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無效取消申請,2月份無效取消登記比率更高達74%。

李家超5月23日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將沒有在名冊登記而又取消的個案,定性為「非常可疑的、破壞整個系統的行徑」,並稱「任何破壞系統的人士,我們都應該嚴厲譴責,這簡直是令我們覺得恥辱的行為」,並稱已要求警方調查。

同日,親共傳媒《星島日報》下午就引述消息指出,警方正考慮將案件交由兩個部門處理,一個可能是由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調查涉及網上發表虛假消息;另一處理選項,是由警方國安處調查涉及在網上發表煽動性文章或言詞,甚至煽動市民憎恨中央及特區政府、危害國家安全等的行為。

該報道更進一步引述消息稱,國安處介入調查後,可根據《刑事罪行條例》控告「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首次定罪已可被判處監禁兩年。

時事評論員曹家超在其網上節目「香港冇格仔」上,稱李家超的說法等於定性當局口中的「不尋常」退出名冊的數字是「軟對抗」。當局以「萬能」的煽動罪控告,是將疫情時針對呼籲市民不要接種疫苗的行徑「照辦煮碗」。曹家超奉勸發表相關言論的人士「買定機票走人」。

資深傳媒人楊健興在其網上節目「新聞點評」形容,李家超的反應不尋常,以強硬姿態指示警方調查,但「未查就有結論」,猶如指事件涉及破壞份子「連器官捐贈也不放過」,令本身有一定爭議性的中港兩地器官移植互助更加政治化。

楊健興指出,當局銳意推動機制,但忽略市民對中國大陸基於各種原因的抗拒和憂慮,官員更「不避敏感」,用上「共享」之類的字眼,觸動港人情緒。

楊健興認為,現時的局面或令市民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取消登記,令當局和社會團體多年呼籲器官捐贈的努力,可能因為現時政府「反應過大、殺氣騰騰」,反而變成「自己在搞破壞」,認為官員應該要「換心」,「換回一個平常心」。

在政府批評有無登記的人亦申請取消在名冊的登記之際,各界紛紛指出現時取消方法的漏洞。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稱自己「N年之前」填寫過器官捐贈卡,但當局後來改為電腦登記,他不知道早期填寫的資料,會否在電腦系統有紀錄;不過自己並未能從任何網上途徑,查閱到有無自己的器官捐贈登記紀錄。他反問,「其實『無登記想取消器官捐贈的人』,究竟是根本沒有網上方法查到,或是『恥辱』咁嚴重,要拉去坐監?」

林一鳴更進一步指,政府資訊科技部門「也可檢討一下」,「為甚麼在系統上沒有登記的人,也可以取消?」

另一方面,《文匯報》5月23日早上在即時新聞,發表長達2,000字的報道,指網上有人煽動市民取消器官捐贈登記之餘,亦有人造謠稱向香港紅十字會捐血,是「給私家醫院為國內人做手術賺大錢」,報道形容其為「惡徒謀『陰乾』血庫」。

曹家超在網台節目指出,上述的「陰謀論」在社會出現,是源於大家不信任政府,認為問題「並非有無人去散播謠言、軟對抗這些東西,問題是哪些人去破壞制度」。

特首李家超日前表示,留意到近期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的數字不尋常,要求警方調查。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5月24日早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器官捐贈者登記參與或退出,皆屬無償而不涉利益,看不到構成犯罪行為;他並建議,中港兩地的器官捐贈互助須有監管機制,防止器官不明不白移離香港,從而釋除香港市民疑慮。

林志釉在電台節目中稱:「器官捐贈登記是無償的,登記者不會有利益,退出的更不會有利益,看不到有甚麼犯罪行為可以達到。」

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在同一電台節目中,談到取消器官捐贈登記者有可能曾經登記,但種種原因令其不在登記名冊上,例如登記時資料不齊全,或衞生署致電給他核實身份時,登記者接不到電話,名字便不在登記名冊上,但他以為自己是登記了。

回應特首追究沒有登記捐贈者,卻進入名冊系統取消登記一事,周嘉歡形容自己比較寬容,指登記者可以自由參加器官捐贈或退出,這屬人權,而除非是黑客攻擊系統,否則平常的進出系統,看不到會有違法情況,當中可能有人惡作劇、心裏不忿、或誤會,但不應太嚴厲。

林志釉認為,須尊重捐贈者的意願,若市民擔憂日後捐贈的器官會運送到中國大陸而選擇不登記器官捐贈,更有違原本精神。

林志釉指出了中港兩地器官捐贈者與全人口的比例存著巨大差距,中國的比例低得多,所以難以想像中國大陸的器官沒有出路,只是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有器官配對不到合適的病人而可以兩地互助,他對此是支持的:

只是香港市民有所憂慮,所以建議為設立監管機制,加入病人組織或器官受贈者組織代表,確保兩地病人有公平機會獲得所需器官,亦確保港人所捐贈的器官不會不明不白地離開香港。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理爾、張瑛瑜、李尚智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62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