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無力化債傳動用社保 昆明官方急否認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地方現在債處處埋雷。繼多地政府大喊「無力化債」後,雲南昆明兩家面臨債券兌付難題的城投的會議紀要流出,當中提及可能動用社保基金等,引發爭議。

中國地方債現在處處埋雷。繼多地政府大喊「無力化債」後,雲南昆明兩家面臨債券兌付難題的城投會議紀要流出,當中提及可能動用社保基金等,引發爭議。

昆明當局和舉行相關會議的券商緊急闢謠。陸媒則指,昆明財政主要靠房地產,而疫情後區域土地收入斷崖下跌,面臨債務壓力持續加大。

5月24日上午,昆明市國資委在公眾號發表聲明表示,有關「昆明銀行口專家路演要點」和《昆明城投專家會議紀要》是「不實消息傳播」,已經採取法律手段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同天,涉及事件的海通證券發表聲明稱,有關「昆明銀行口專家路演要點」和《昆明城投專家會議紀要》「不實信息傳播」,「上述外部參會人員言論僅代表其個人,不代表海通證券的觀點和立場。」

民生銀行昆明分行也表示,昆明城投有關會議紀要,為員工個人名義所發表的,參加活動未經批准和授權。該行並指「不實消息傳播」,涉及民生銀行普通員工馬某,將「嚴肅從重處理」。

據悉,5月22日,海通證券、民生證券兩家券商均就昆明城投兌付問題召開了電話會議,邀請了昆明當地的銀行人士作為專家解讀,次日上午,兩場會議紀要流出。

其中「昆明城投專家會議紀要」提到,昆明市未來半年將有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務到期,城投公司無力支付,市里財政不足,省裡也表態不會大力救助,幾個城投公司董事長已經動身到上海「要錢」。

而求助上海不是「資產交換」,因為昆明已經「沒有資產給了」,這次是「直接要錢」,因為雲南是上海的定點幫扶對象,以往中央財政對雲南的補助,每年都有幾千億元是從上海轉移支付到雲南。

會議紀要詳細記述了雲南省財政如何緊張,雲南省和昆明市官方如何與上交所「溝通」隱瞞債務危機;地方銀行如何無力支持城投債等等。

當中還提到,「除了如社保基金、醫療基金和公積金等」財政已經沒有錢;已經到可能動用專項債和社保基金的情況;2022年市級公務員2個-3個月沒有發工資不得已拍賣拿了10億元。

另一份網傳文件《昆明銀行口專家路演要點》,內容和前述會議紀要基本吻合,還披露了更多細節,包括幾個城投公司已經三個月沒發工資,一筆10億元的債務是用省裡的社保資金和公積金「違規兌付」,還有幾個城投公司今年到期的銀行按揭貸款本息均已展期到2024年和2025年,「非標基本已全部違約」等。

據財新網5月24日報道指出,雲南昆明兩家城投雙雙面臨債券兌付難題,最後雖得以湊錢過關,但也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據悉,這次主要是有兩家城投出了兌付問題,一家是昆明市土地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昆明土投」),另一家是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昆明滇投」)。有知情人士表示,土投的2個億於5月19日到期,到5月21日才付上,差點技術性違約。滇投的10個億超短期融資規模更大,到5月22日市場就很關注能不能兌。

報道指出,就昆明滇投的超短融兌付錢從何來,前述兩家機構召開的專家會議表述有不同。民生證券會議認為「可能資金還是會由省級政府支持」;海通證券會議表示部份為雲南省財政出錢,背後可能涉及到特定用途民生資金,另有部份可能來自於向上海城投借款。

財新報道表示,5月23日下午,不止一位人士表示,因為提及昆明滇投兌付可能動用了地方社保基金,海通證券組織會議的工作人員失聯,與發言專家一起被帶走問話。

據財新網指出,疫情三年來,昆明地方財力受嚴重衝擊,尤其是土地市場遇冷導致賣地收入斷崖式下降,削弱政府償債能力。2022年昆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23.58億元,相比2021年的418億元同比下跌70%,較疫情前2019年的915.7億元下跌86.5%。

公開消息顯示,昆明滇投目前境內債有5支,存續餘額共41.2億元。截至一季度末,昆明滇投短期剛性債務(按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估算)合計142.48億元,2023年內到期或到行權期的存續債券本金合計38.10億元。

據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統計,只考慮顯性債務,2022年昆明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2231.7億元,在全國有公布數據的311個地市州中排名第19,為雲南省第一。

此外,與城投債務相關的地方隱性債務防風險更大。中泰證券固收團隊1月數據顯示,昆明市有存續債的城投共15家。2023年—2025年到期規模分別為273.10億元、266.63億元和136.85億元。

按中共財政部「紅橙黃綠」分檔,雲南與貴州、江蘇、天津等8省份同屬紅檔,處於債務高風險區域。

彭博社早前報道指出,據美資投行高盛估計,中國債務總額約為人民幣164萬億元,其中包括各省市設立的數千家融資公司的隱性借款。

近期,貴州省及其省會貴陽市以及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市,都在官網公開發文稱「化債困難」。黑龍江及其省會哈爾濱市也發文公開財政困境。這些都被外界指為有意「逼宮中央」,討要補助。

不過,中共當局已多次表態中央財政不救地方。2023年1月,財政部部長劉昆喊話,「下一步,將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財政部發表的一份公函也強調,對於地方債務,執行「中央不救助原則」,「誰家的孩子誰抱」。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寧海鐘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634)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