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秦鵬觀察】中國經濟多器官衰竭 3灰犀牛同時撞來

【新視角看新聞】日前中共統計局再次突破了很多經濟學家的預測。《南華早報》稱,三頭灰犀牛正撞向中國。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則認為:巨額債務之後,是一場漫長的不景氣。

以下內容,取材自新唐人《秦鵬觀察》節目,發表於大紀元新聞網。

日前中共統計局發布的一組最新數字,再次突破了很多經濟學家的預測。《南華早報》稱,三頭灰犀牛正撞向中國。著名數據分析師老蠻稱,實際現在中國已經多器官衰竭。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則認為:巨額債務之後,可能是一場漫長的不景氣。

5月31日,中共官方發布了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8,在收縮區間進一步下滑。這是官方PMI連續第二個月保持在榮枯線50以下,低於4月份的49.2,也低於華爾街日報之前調查經濟學家們預測值49.7。

與此同時,中國5月份服務業活動放緩,雖然依然處於擴張區域,但從上月的56.4回落至54.5。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服務業同樣正失去動力。

其實,之前五一長假的數據已展現了不妙的趨勢。看似人頭攢動、消費總額高漲,但是人均消費大跌!這表明,大部分人的五一出遊,是在三年疫情過後和經濟社會前景渺茫的情況下,為了放鬆心情的「窮遊」,而不是傳統上消費升級後的逍遙遊。

5月27日,中共統計局還發布過一組數據,也讓外界大跌眼鏡:2023年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0.6%!

無疑,這些最新跡象已表明,中國重新開放後的增長趨勢難以為繼。

實際上,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通縮時代。

幾天前,中國經濟分析達人老蠻,做了一期新影片「經濟復甦,已經證實為虛假」,進行了更詳細的數據分析。

老蠻總結,「到了四月份,中國投資坍塌,出口下行,順差萎縮,地產泡沫破滅,地方債大面積暴雷。老實說,這種多器官同時衰竭的盛況,我真是聞所未聞。」

老蠻主要從固定資產投資、外貿、房地產等幾個角度進行了分析。

其中,2023年4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4.02萬億,2022年4月上海等地封城,基數本來就很低,卻還有4.87萬億,同比下降幅度高達17.4%,比之前的3月份5.41萬億下降了10%。

而2023年4月,風調雨順,客觀上沒有任何不利投資的因素,但是大家就是不投資了。主要原因,是企業家們對未來普遍沒有了信心。

外貿問題也非常嚴重,雖然中共鼓吹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不同官方部門給出的數據彼此矛盾。其中海關口徑的數據,2023年1-4月貨物貿易順差同比增長38.2%,增長813億美元。但是,外匯管理局口徑的順差,給出了截然相反的數據,1-4 月貿易順差僅為1592億美元,比海關口徑的2942億美元的順差,少了整整1350億美元。單獨比較外管局口徑數據,2023年比2022年也不是增加,而是減少了280億美元。

這兩者的統計方法有什麼區別呢?海關口徑是根據外貿企業報關的數據進行統計,外管局口徑是指外貿企業已經結售匯的數據。

那麼,是不是因此造成的巨大差異呢?經過對比發現,2021年至今,外管局的數據大幅低於海關數據,而且差異率越來越高,到2023年1-4月,差異率達到了驚人的45.9%。這種數據變化趨勢,顯示資金在大幅流出,雖然官方說外貿形勢很好,但真金白銀就是沒收到手上。

另外,2023年1-4月,外管局數據也是同比減少的,從2022年的實際順差流入1872億美元,變成2023年的1592億美元,下降幅度15.0%。

國家統計局的口徑和海關的口徑有所不同,是根據規模以上出口企業報上來的數據進行統計,而不是像海關那樣同時包括小微企業。但是理論上,較大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一定優於小微企業,如果規模以上企業都不行了,那麼小微企業就更不行了。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通過挖掘外匯管理局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揭開了一個真相:2023年中國的出口實際是下降的。

老蠻還分析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雖然2023年3月成交面積14,813萬平米,接近2021年同期數據,但是到了4月就大幅下降為7690萬平米,環比下降幅度48%,幾乎是腰斬!5月份,各大中介機構數據顯示,房屋成交在繼續下降,幅度大約為20%。

房地產銷售大幅下降的後果,就是房地產企業接連爆雷,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可承受之重。2023年1-4月,賣地收入下降21.3%,這就導致地方政府的城投債接連違約,特別是不規範的非標債務,2023年1-4月爆雷73宗,其中有50宗發生在4月份。而且,還爆出了昆明城投公司的大瓜:雲南省專家表明本省已經無力償還城投債,需要中央和上海支持,雲南幾個城投公司已經幾個月沒有發工資!之前發行的地方債已經被違規挪用來還債了,萬不得已,他們還會繼續挪用養老金等。

我們總結一下,2023年1-4月,投資劇烈萎縮,出口顯著下降,外貿順差大幅下降,房地產市場已經正式崩塌,地方債大規模違約。老蠻認為,「四月份中國的經濟數據已經處於多器官同時衰竭狀態。」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推出合適的政策進行應對,將出現經濟大蕭條時代。

無獨有偶,香港《南華早報》的評論家周昕撰文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三大灰犀牛,出生率直線下降、有破裂風險的債務泡沫以及正在失去光彩的「世界工廠」。這三頭「灰犀牛」正在逐漸壯大,因此中國的經濟成長岌岌可危。

而清華大學教授,被稱為習近平博士論文導師的孫立平,則在2023年5月初就發出了警告,稱鉅額債務之後,可能是一場漫長的不景氣。

關於中國經濟,我們就分析到這裡,對於在中國的朋友們,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個,最好的投資就是不投資,多餘的房子大家降價也爭取賣掉吧,雖然現在已經很晚了;第二,能潤出來的儘快出來吧。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7770)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