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近平提李克強舊話 洩漏中國經濟真相

【新視角看新聞】近期習近平提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這是李克強之前常說的話,如今習近平重新撿起,真正透露了當前中國經濟真相。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鍾原文章,於大紀元新聞網首發。

4月15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曾刊登了習近平的文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文章稱,「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不到2個月前,《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文章還在稱經濟「必須內部可循環」;「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習近平講話又重新定調,還有意解釋「內循環」是「極端情況」,「同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是不矛盾的」。這話估計令各級官員再次雲山霧罩。

今年3月李克強正式卸任。4月15日,《求是》刊登了習近平1月31日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一部分講話,判定「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且稱經濟「必須內部可循環」。

近兩個月,美國在中國採購的訂單降到歷史新低,中國經濟慘淡,失業率不斷上升,眼看「內循環」沒法實現,中共高層應該不得已又一次改變說辭,重新回到「國內國際雙循環」。

6月8日上午,習近平對內蒙古官員做指示,稱「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把戰略資源產業發展好」。習近平在考察中還說,「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

目前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習近平沒有考察一些沿海經濟大省,尋找解決對策,反而考察經濟並不發達的內蒙古,估計更擔憂的是「極端情況」。

內蒙古資源豐富,但經濟相對落後。內蒙古的煤礦、火電廠、化工廠、稀土廠、鋼鐵廠、機械廠等,都由國有企業把持,近年來環境破壞極其嚴重。內蒙古的大量資源外送,中共政府和國企的官員們可以靠貪腐撈錢,或者官商勾結;但是當地老百姓收入卻有限。這些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三個城市,內蒙古更廣大的地區仍然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還有大片沙漠,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艱苦。

所謂「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應該是指中共遭遇國際封鎖的情況下,內蒙古現有的一些資源仍然能夠保證一部分經濟活動。從這一點看,所謂的經濟「內循環」只是部分經濟還能運作。習近平稱「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也知道只能做到一部分運行。

習近平稱,內蒙古要「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落實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集中力量開展重點地區規模化防沙治沙」。

今年以來的數起沙塵暴,北京深受其害,中共高層們都親眼所見。除了環境問題,實際上也是歷朝歷代末年都會出現的警示之象。無神論的中共當然不會承認,仍然指望某些環保措施能解套。

2020年8月26日,內蒙古官方曾忽然宣布,以蒙古語授課的小學自9月1日起改用統編漢語教材,用普通話授課,引發強烈不滿,大量民眾上街抗議示威。一個月會後,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在「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專題民主生活會會議」上表示,要深刻吸取這次雙語教學改革問題的教訓;並表示要堅定不移推進雙語教學改革。

當時,外界認為這一強制命令可能來自中共高層,內蒙古恐怕不敢如此造次,但最後還得由內蒙古官員出面背鍋。

新華社報道,習近平此次考察內蒙古時宣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要「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堅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確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由此可見,內蒙古強推漢語教材並非自行其是。石泰峰並未因此事搞砸受到牽連,在中共二十大上如願進階政治局委員,然後升任中共政協副主席兼統戰部部長,估計倒查胡春華在內蒙的工作有功,如今反而壓了胡春華一頭。

中共高層指望內蒙古不斷提供資源,但並沒有錢救濟內蒙古的農民、牧民。內蒙古官員們只會把錢撈到自己的腰包,誰會管普通老百姓?他們甚至根本不會去偏遠地區,習近平考察期間也沒有去。

新華社報道稱,習近平考察時說,要「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

而自從李克強卸任後,「靈活就業」基本就已經沒人再提。李強上任後,為了與李克強區分,有意迴避李克強的不少說法和政策。李克強曾一再透露,中國大陸有兩億多人「靈活就業」。

近期披露出中共的「就業」標準極低,每週工作1小時就算「就業」了。還有媒體披露,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失業大軍可能有5000萬,這與李克強所說的兩億多人「靈活就業」大致相符。

過去三年裡,每年有1000萬左右大學生畢業,他們當中現在多少人真正有工作,恐怕難以樂觀。今年又有超過1000萬大學生畢業,2020年疫情後,總計約有4000萬大學生畢業,但遭遇了最難的就業期。

習近平現在重提李克強的「靈活就業」,顯然是對實際就業情況十分清楚。習近平還提到了退伍軍人和農民工,表明簡單勞動的工作都極度缺乏。內蒙古應有不少人曾到外地打工,但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人可能已被迫回到家鄉,更沒有就業機會。

新華社還報道,中共國務院國務委員諶貽琴6月6日至7日在四川成都和湖北武漢調研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稱要「搶抓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關鍵期」,「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幫扶」。

這應該令剛剛結束高考的大量高中畢業生感到沮喪。他們經歷了難熬的苦讀,只為升入大學,指望將來能有一個好前程。如今大學畢業生就業艱難,相信大多數最終拿到大學錄取通知的考生和家長們心裡是五味雜陳,金榜題名的喜悅會被莫名地沖淡,未來可能遙遙無期。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789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