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達沃斯峰會李強展魅力 中美緊張局勢降溫難

【新視角看新聞】6月27日天津達沃斯峰會上,中共總理李強跟與會外國高管拉近關係。分析說,李強冀望緩解中美緊張局勢來挽救中國經濟,而外國投資者對北京加強安全措施更感不安。

6月27日在天津舉行的達沃斯峰會上,中共總理李強藉機跟與會外國高管拉近關係。有分析說,李強冀望緩解中美緊張局勢,從而挽救中國經濟。

李強6月27日在出席全球企業家對話會時,用「老外」和「老鄉」結束了演講。李強說,「相信你們也能夠成為我們的老鄉。」

《金融時報》刊文說,李強在這次會議上的魅力攻勢,旨在讓海外精英放棄跟中共所有的「脫鉤」和「去風險」想法。因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難以避免,這讓許多人擔心,中國經濟的頂峰時代可能很快成為過去式。

在中共2022年12月突然放棄COVID-19限制政策後,第一季度經濟出現強勁復甦,但緊接著第二季度製造業活動連續三個月下降,而服務業則處於六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對出口中國的高端技術實施控制,包括晶片和飛機零部件等,並於2023年早些時候擊落了一個進入美國領空的中共間諜氣球。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6月份首次訪問中國,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他時,雙方表示在穩定關係方面取得了「進展」。僅一天後,美國總統拜登在私人籌款活動中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好不容易達成的「進展」差點告吹。

因經濟復甦停滯,中共一直在向美國商界領袖示好。就在布林肯訪華前幾天,習近平在北京會面了來訪的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

李強達沃斯峰會上發表評論兩天後,中共當局又通過了一項新的外交關係法,加強了針對西方國家和經濟安全威脅的「反制措施」的法律基礎。

外國投資者對北京加強安全措施感到不安。在此之前,中共就已對外國諮詢公司進行打壓,並擴大了間諜活動和數據安全法。

《金融時報》說,隨著中國經濟復甦減弱,許多人想知道北京是否會很快被迫做出選擇:是要將經濟置於安全之上?還是讓中國進入一個新階段?也就是,容忍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同時進一步收緊、抵制外部威脅。

在中國國內,民間的焦慮正在加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經濟評論員表示,「這是40年來第一次,中國輿論界無法確定情況是否會好轉。」

其他人則發現,中國共產黨在經濟中的存在感更加明顯了。在達沃斯峰會會場入口處,書架上堆滿了近期出版的領導人書籍。

那些過去參加過中國歷屆達沃斯夏季峰會的人士表示,本次活動少了很多全球首席執行官(CEO)參加。

與會的大眾汽車中國區總裁拉爾夫·布蘭德施塔特(Ralf Brandstätter)直言不諱地說,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太過激烈,有超過100家汽車製造商,這對資本來說是一種破壞。布蘭德施塔特還提出了對中共跨境數據安全法的擔憂,他抱怨該法條款過於模糊。

中共7月1日突然宣布任命潘功勝擔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外界認為,潘功勝作為技術官僚被提拔,就意味著習近平認為現在的經濟問題比20大之前還要棘手和亟待救援。

三月份才上任的李強尚未宣布全面的刺激計劃。

中共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定於 7 月召開會議討論經濟政策,內部人士表示,任何刺激措施都可能在該會議之後推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經濟學家朱民在達沃斯發言說,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重要的結構性變革,他觀察到整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外界認為,揮之不去的問題是,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如何影響這一轉變。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有證據表明投資正在從中國轉移到亞洲其它地區。

伊維拉說,「如果投資模式發生變化,貿易模式也會發生變化。」

近期,中共政府設置的目標是努力實現2023年5%的增長,這是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它可能需要降低地緣政治溫度,特別是與美國以及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和北京雙方競爭的長期軌跡是明確的,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金融時報》:「美國意識到這是中國發展的重要關頭。」

普拉薩德說,華盛頓深知,中共加大對先進製造業和其它高科技領域投資,就意味著「目前中國需要外國技術」,同時中共也需要在海外尋找外國投資者。

在3月的一份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人權問題,已促使其它公司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美中經濟體的脫鉤,導致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國內,進口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聯盟、印度和墨西哥。」

「商業內幕」6月26日報道,蘋果公司一直在減少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

2022年,iPhone製造商富士康疫情封鎖爆發抗議活動,受到全球關注,也影響了iPhone的產量,蘋果公司因此遭受重創。

從那時起,蘋果公司一直努力將供應鏈多元化,從中國轉移部分生產。目前蘋果已經將部分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並且正在探索將iPad生產也轉移到印度。

在蘋果最新的財報中,庫克提到「印度」的次數超過了20次,庫克對媒體表示,印度對蘋果來說是關鍵之地,並強調印度即將成為主要市場和生產基地,在「印度之行」中,庫克也幫助多家中國供應鏈企業申請設立工廠的批文。

在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期間,和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會面。庫克在會後表示,印度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夏雨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8280)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