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失信心 中國人大舉赴港買保單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投資者正紛紛湧向海外存入美元或大舉購買香港保險,有分析指出,這是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的表現,將使疲軟的人民幣面臨更大的壓力,精英也加速離境。
中國投資者正紛紛湧向海外存入美元或大舉購買香港保險,有分析指出,這是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的表現,將使疲軟的人民幣面臨更大的壓力。
路透社指出,隨著復甦陷入停滯,人們對中國經濟狀況的擔憂加深了,中國投資者的資金正在快速向外流出。自2022年年底以來,在一項允許投資香港、澳門財富產品的新計劃下,中國內地持有資金額已成長一倍多,達到8.1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1億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保單的新收保費暴增了2686%,達到96億美元。
分析師警告,這可能會給人民幣帶來進一步的壓力,目前人民幣匯率疲軟,已在8個月來的低點徘徊。
幫助內地客戶簽署在香港交易的保險經紀人趙海倫表示,由於美中摩擦,加上對中國前景的悲觀情緒,「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長期以來,香港保險一直是中國人走資到海外購買資產的管道,其保單提供的保障比內地保險提供的更多,而且隨之而來的儲蓄和投資產品大多以美元計價,並可在全球支付款項。
在中國投資者的貢獻下,香港保險業也觸底大反彈,包括友邦保險集團、保誠保險和宏利人壽的保險業績都大幅成長。
諾亞控股的一位財富經理表示,最近他的一批內地客戶「排著隊」想要簽署保險合同,許多人對中共當局2022年12月突然從「清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感到不安。「一些客戶對政策的大轉彎感到有些震驚,他們對中國經濟變得越來越悲觀」,「香港保險購買量的激增,反映出中國國內前景黯淡,以及人們對不確定未來的擔憂。」
這位財富經理表示,香港儲蓄保險產品的最低收益率為4.5%,高於內地的3%。
同時,根據中國銀行的數據,香港的美元存款可成為人民幣匯率波動下的避險選擇。香港一年期美元存款收益率為4%。在大陸,一年期美元存款收益率為2.8%,而人民幣存款的收益率為1.65%。
目前,兩年期美中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已達到2016年來的最高。這對美國有利,且全球股市正在上漲,而中國股市正在下跌。
2016年股災時,中國也曾發生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促使中共當局加強了資本控制,並公布了其它措施來遏制人們購買保險。
諾亞的財富經理擔心,資金持續湧入香港保險,可能促使北京收緊政策。
中共當局在過去幾週,已加大了對人民幣的支撐力度。
GROW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指出,出口商不願匯回美元收益,也造成了中國的資金外流,這既給人民幣造成壓力,也是對中國經濟信心不足的跡象。
另一方面,2023年,中國人出境數量持續增加。
依據《華爾街日報》7月5日的文章說,其實,中國對外移民人數的上升趨勢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出現了,並且是與2017年以來幾個重要經濟趨勢同時出現的,包括青年失業率上升、黨重新控制金融業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明顯的結構性下降。
在中國人口總體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富人與社會精英出走,對北京而言當然是一件壞事。這意味著,如果想避免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北京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說服國內外人才,相信中國是未來發展的好地方。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在21世紀初的大部分時間裡,每年大約有50萬中國居民淨移民海外,但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這一數字急劇下降。但到了21世紀10年代末,這種趨勢開始逆轉。中國的淨移民人數在2018年已反彈至近30萬人。
華爾街日報說,引人注目的是,聯合國的數據實際上與私人公司的數據驚人地吻合,而私人公司關注的對象是更具體的人群——富人。
總部位於南非的新世界財富公司和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整理的數據顯示了相似的模式。21世紀10年代初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資產超過100萬美元高淨值人士的淨移民人數穩定在每年9,000人左右。但在10年代末,這個數字開始飆升,到2019年,這一數字超過1萬5,000人。
這兩家公司沒有公布2020年和2021年的數據,可以肯定,因為疫情管控措施,這兩年的淨移民人數會下降。顧問們估計,繼2022年淨移民1萬800名富豪之後,2023年將有大約1萬3,500名富人離開中國。
另一方面,中共官方6月份公布的中國青年失業率連續第二個月創下歷史新高,中國16至24歲人口的失業率從4月份的20.4%上升至20.8%。
一些大學畢業生,在發現工作一年比一年難找之後,計劃去海外攻讀課程,希望國際經驗可以增加回國或在國外找到職位的機會。
疫情雖然是迫使外國人才離開的一個主要因素。但鑑於中國與西方之間日益緊張地緣政治關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外國人在中國可能被拘留和調查的風險不斷上升,這種外國人才數量下降似乎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美國國務院6月30日更新了中國大陸以及香港、澳門的旅行建議,仍保持在第三風險級別區,建議美國公民重新考慮前往上述地區旅行。在美中關係急劇降溫的情況下,美國公民赴華旅行的風險一直沒有下降。
國務院的旅行指南說,中共擁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可能將各種文件、數據、統計數據或材料視為國家機密,並可以拘留和起訴涉嫌間諜活動的外國人。
在當今的中國,北京越來越關注國家安全和控制民眾,而不是經濟增長,這已迫使中國人以及外國人不得不用腳投票。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陳霆、林燕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8362)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