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院頒禁令 限制政府與科技巨頭合作審查言論
【新視角看新聞】美國聯邦法院發布了一項初步禁令,部分限制聯邦政府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審查言論,挑戰「美國史上聯邦政府限制美國人言論的最大規模行動之一」。
美國聯邦法院發布了一項初步禁令,部分限制聯邦政府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審查美國人的言論。這一決定選在美國獨立日發布,是經過一場漫長法律鬥爭後的結果,它挑戰了「在美國歷史上聯邦政府限制美國人言論的最大規模的行動之一」。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地區法官特里‧多蒂(Terry Doughty)對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蘇里州總檢察長在2022年提起的「密蘇里州訴喬‧拜登」(Missouri v. Joseph R Biden Jr. )一案作出裁決,並發布禁令。
該裁決的重點是白宮高級官員與社交媒體平台之間的所謂「協調」,以便鎖定並刪除某些人發布的內容。
路易斯安那州總檢察長傑夫‧蘭德里(Jeff Landry)說,「我們發現……白宮高級官員和社交媒體平台之間存在一連串的電子郵件,專門針對某些個人,諸如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 Jr.)、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托米‧勞倫(Tomi Lauren)等;直接針對這些人,要求這些社交媒體平台刪除這些人發布的內容,這令人極為擔憂。」
他補充說,法院還發現,有證據表明,聯邦調查局知道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筆記本電腦事件的真實性,但是並沒有把相關情況告知社交媒體平台。
該項禁令被蘭德里描述為一項「涉及面廣泛的」措施,禁止本案中所列出的政府行為人與社交媒體公司合作審查美國人的言論。
蘭德里說,該禁令「開始遏制」政府干預,禁止政府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隨意判定什麼是信息、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
該裁決限制多個政府機構和個人「鼓勵、施壓或以任何方式誘導社交媒體平台刪除、壓制、減少原本受保護的自由言論」。
禁令標明了某些官員和機構,包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聯邦調查局、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 CISA)、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和國務院等其它實體。
禁令中特別提到了幾位官員的名字,其中包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哈維爾‧貝塞拉(Xavier Becerra)、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休‧奧金克羅斯(Hugh Auchincloss)博士、美國醫務總監維韋克‧H‧穆爾西(Vivek H. Murthy)、白宮新聞祕書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等人。
該禁令還限制這些人與參與內容刪除或壓制的組織進行合作或協調,譬如「公正選舉夥伴」(Election Integrity Partnership)和「病毒項目」(Virality Project)等組織。
多蒂法官在他的裁決中寫道,「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這個時期的最明顯特徵可能是廣泛的懷疑和不確定性,美國政府似乎扮演了一個類似於奧威爾式的『真相部』的角色。」
談到這項裁決的意義,蘭德里則強調,需要重新界定聯邦政府在涉及美國人言論自由方面的權力,以便對其進行限制。
他說,「我們正處在一個未規劃的領域,此案子是開始在其周圍設置圍欄,或者說開始把聯邦政府按在角落,明確他們可以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
該禁令中提到,此禁令適用於Facebook/Meta、推特、YouTube/Google、WhatsApp、Instagram、微信、TikTok(抖音)、新浪微博、QQ、Telegram、Snapchat、快手、Qzone、Pinterest、Reddit、LinkedIn、Quora、Discord、Twitch、Tumblr、Mastodon等公司以及類似的平台。
拜登政府的律師堅稱,政府是在讓社交媒體公司來決定是什麼構成了錯誤信息,以及如何進行打擊。
在一份簡報中,該訴訟被比喻為試圖對聯邦政府下達法律禁言令,「以保護他人的言論權利為幌子,壓制聯邦政府官員的言論」。
政府在5月3日的法庭文件中說,「原告提議的禁令將嚴重阻礙聯邦政府的能力,不利於打擊外國惡意影響活動、起訴犯罪、保護國家安全,不利於向公眾提供有關醫療保健、選舉誠信等公眾嚴重關切事項的準確信息。」
在回應《紐約時報》7月4日強調的這些批評時,蘭德里指出,打擊外國影響的說法對美國人來說「了無新意」。
他說,「自國家成立之初,我們就一直在應對外國的影響。」他補充說,「在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一直在應對這個問題,當時敵人就在我們的門口。」
白宮以及禁令中點名的各政府機構沒有回應《大紀元時報》此前提出的置評請求。
有人擔心該裁決可能會阻礙政府打擊有關COVID-19等其它問題的虛假信息和誤導性敘述,蘭德里則批評這些人誤以為政府比所有人都明白如何保護美國人的健康。他把《紐約時報》強調的所謂關切描述為「老調重彈」(the same old mantra)。
蘭德里說,「要記住,在整個大流行病期間,政府企圖介入美國公民和他們的醫生之間,企圖讓美國的某種藥物,在治癒病毒方面,一家獨大,一藥包治所有人,這不是應有的醫療保健方式。」
他認為,醫療救治應該通過醫生和病人之間的協商來實施,利用醫生的專業知識和對個別病例的經驗來幫助患者康復。蘭德里認為,然而,聯邦政府總想「告訴你什麼對你最好」。
在談到有人認為,禁令會遇到例外情況,並表示擔憂時,蘭德里讚揚法官為聯邦政府建立了合理的「護欄」。他承認需要考慮例外情況,但強調,在7月4日的裁決之後,政府在該「護欄」範圍內的任何「濫用」行為都將在法庭上受到質疑。
蘭德里指出,美國人要對審查制度更加警惕。他說,「請記住,我們現在……處於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覺察到在過去三四年所實施的審查制度。」
根據裁決中概述的例外情況,聯邦政府官員和機構可以在不侵犯受保護的言論自由的前提下採取某些的行動。這些行動包括:向社交媒體公司通報犯罪活動、國家安全威脅或公共安全問題,也允許政府在公眾關注的問題上宣傳政策,發表觀點和言論。
蘭德里強調了此案例的重要性,並表示他認為美國人應該密切關注該案件的發展。
他補充說,「如果政府可以壓制總統候選人的信息,那麼美國人就真的無法自由決定把票投給誰。」
儘管該裁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蘭德里承認,該案件還遠未結束。他預計政府將向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並表示相信此案最終將進入美國最高法院。
初步禁令將一直有效,直到此案最終結案,或者法院發布進一步命令。
該裁決源於一場持續的法律糾紛,涉及聯邦機構及其官員對社交媒體施加影響,要求其審查社交媒體的內容。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英文大紀元記者Caden Pearson and Jan Jekielek報道,秋生編譯。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8382)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