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黨內殘酷規則 外交部長另有其人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官方聲明,外交部長秦剛被免職,現任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接替,鬧了一個月的「尋秦記」終於有了些眉目。秦剛下台引發外媒熱議共產黨的黨內殘酷規則。

鬧了一個月的「尋秦記」,終於有了些眉目。隨著中共官方簡短的聲明,外交部長秦剛被免職,改由現任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接替。秦剛的下台,也引發了外媒熱議共產黨的黨內殘酷規則。

秦剛曾是中共外交史上晉升最快的一位部長,習近平只用了三個月,就將秦剛從外交部長提到國務委員。但從6月底開始,秦剛被發現神祕失蹤,一個月後又突然被宣布免職,而且沒有公布免職原因。也因此,秦剛成為中共任期最短外交部部長的速度也令人吃驚。

外界如何看待這場中共外長失蹤案,以及此事的後續影響。《經濟學人》表示,「過去一個月秦剛消失的謎團,在某種意義上,是為洞悉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權力本質,打開了一扇異常清晰的窗口。無論劇情的結局是甚麼,它都在提醒大家,儘管北京的高樓大廈光怪陸離、電動車熙來攘往,北京仍然是一個馬列政權首都,仍按照其自有的殘酷規則運行著。」

報道中說,「共產黨對不透明的頑固偏執,甚至不惜以世界範圍的外交窘境為代價,這是這場暗黑傳說迄今為止唯一可以確定的結論。」

美國有線電視台CNN認為,過去中共高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幾個月後外界就被告知他們受到祕密的紀律調查。但最近幾週,圍繞秦剛的議題,則讓中共政治體制的這些特徵進入了全球視野。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接受CNN採訪時指出,缺乏透明度對中國官僚機構來說,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直到出問題了,才會知道決策不可行。

孫韻說,迅速的更換官員,對習近平來說肯定沒有甚麼好處。至少,人們會質疑出了甚麼問題才需要更換。但這也表明,秦剛被免職的原因一定是很嚴重的。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則表示,秦剛被免職將強化國外的看法,即共產黨是一個不透明和不可靠的外交夥伴……對北京在國際上將其治理體系描繪成值得讚揚和效仿的努力毫無幫助。

《南德意志報》報道表示,不透明和肆意,一直存在共產黨政權的基因中。後果就是潛藏的緊張氣氛,各個層級經常都深懷恐懼。在這個體系裡,沒有誰是安全的,永遠沒有。

秦剛被免職,最令外界驚訝的是,秦剛被視為得到了習近平的明確支持。中共領導人將他從華盛頓接回,當時秦剛在華盛頓擔任駐美大使。

德國《斯圖加特報》報道稱,「這是怎樣的一個國家?甚至連外交部長都能毫無痕跡地從屏幕上消失,然後被免職。秦剛因為彗星般的升職受到不少人的嫉妒。但他也有最佳的保護傘——國家主席習近平。」

紐約智庫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FR)的研究員、前資深駐華記者張彥(Ian Johnson)撰文表示,秦剛的離奇免職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又一次公開挫敗,這表明他的最高權力運行遭遇嚴重挫折。

中共政府對秦剛的去向已沉默一個月,然後以一個簡短的聲明宣布免職,這是中國共產黨處理危機的典型做法。同時,外交部網站上也刪除掉了秦剛的消息,貌似外交部想與這個「剛過去的領導」保持距離。

張彥認為,秦剛的離開對中共外交政策影響不大,因為外交部部長是執行黨決策的職業公務員。但是,這事令習近平再次遭受令人尷尬的公開挫敗,這使得外界對他作為黨內最高統治者的判斷力產生了質疑。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分析師白明(Jude Blanchette)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秦剛被免職不應被解讀為習近平的權力削弱,因為他的權力遠超過一次人事任命的深度和廣度。

BBC報道,有人指出,秦剛被免職讓習近平的聲譽和判斷力受損,但這也可以反過來理解,中共黨內沒有人能免受報復,即使他們看起來得到了總書記的支持。

至於秦剛,雖然他的最終命運未知,無論是拘留還是處罰,但無論從哪方面考慮,都不會是好事。

根據美國之音報道,華盛頓資深美中關係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由於王毅年事已高,所以只能是過渡性外交部長。

葛來儀認為,最有可能擔任外交部長的人是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她認為這個可能性很大。

中共的外交制度需要兩個人,一個是(中共)外事辦主任,一個是外交部部長。這可能需要幾週或幾個月的時間過渡,葛來儀聲稱,王毅已經70歲了。她認為不久之後中方(中共)就會任命一位新的外交部長。

秦剛從外交舞台上消失後,引發國際關注和外事日程衝突。英國外交部長推遲了7月訪問北京的計劃,歐盟最高外交官員博雷利也在出發前夕擱置訪華計劃;近期中共的多場外交活動,都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或副外交部長馬朝旭出席。

外界原本猜測劉建超或外交部正部級的副部長馬朝旭可能會接任外長,沒有料到曾任10年外長的王毅重新「回巢」。

奧巴馬政府時期曾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的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王毅重任外長為中共高層贏得了時間,可以來考察哪些競爭者可以被信任,來接任這個外交部長職位。

葛來儀分析,這一事件必定給習近平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她認為秦剛事件表明習近平一直憑自己的直覺以及很小的顧問圈子進行決策。

羅素認為,秦剛的失寵與他被火速提拔「一樣出人意料和突然」,由於這兩個舉動都歸因於中國領導人,這一事件將被視為令人尷尬的高層判斷失誤。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7月25日表示,誰擔任中共外長是中方自己的決定,美方將會繼續與中方接觸。白宮也表示,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與溝通不會因中共外交高層人事變化而發生改變。

秦剛究竟為甚麼會被免職以及將被如何處置,目前對外界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徐簡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870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