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格局裂痕擴大 新經濟走廊抗一帶一路
亞洲格局裂痕擴大 新經濟走廊抗一帶一路(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看新聞】9月9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召開之際,美印、中東國家和歐盟宣布跨國鐵路和港口協議。儘管美國員否認,但法國外交官表示,該項目將與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競爭。
9月9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召開之際,美國與印度、中東國家和歐盟宣布一項跨國鐵路和港口協議,通過修建鐵路和海運網絡將它們連接起來。這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旨在對抗中共的「一帶一路」。
「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IMEC)將整合從印度到歐洲、途經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約旦和以色列的鐵路線和港口連接,從而加快貨物過境速度。
根據諒解備忘錄,IMEC預計將由兩個獨立的走廊組成,其中東走廊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Arabian Gulf),北走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
該項目將發展能源基礎設施,促進綠色氫氣的生產並使其能運輸到所有夥伴國家。該項目還包括一條連接該地區的新海底電纜,以改善電訊和數據傳輸。
白宮發表聲明指出,該經濟走廊將確保區域供應鏈的安全,增加貿易准入,改善貿易便利化。 根據諒解備忘錄,沙特、歐盟、印度、阿聯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美國承諾共同努力建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
參與者希望該走廊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經濟團結、創造就業機會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實現亞洲、歐洲和中東的變革性一體化。
這一走廊將使貨物和服務能夠進出印度、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約旦、以色列和歐洲,並在它們之間過境。
該協議簽署之際正值拜登尋求對抗中共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倡議之際。拜登力求在G20期間向發展中國家表明,美國是一個可靠的替代夥伴和投資者。
儘管美國官員否認該項目旨在對抗中共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但一位法國外交官表示,該項目與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競爭。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該鐵路線將使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速度提高40%。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喬納森‧芬納(Jon Finer)在新德里舉行的峰會上對記者表示,該協議將有利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並使中東在全球商業中發揮關鍵作用。
近年來,美國和歐盟一直試圖對抗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為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數千億美元的融資,但卻令很多合作國家陷入債務危機。
拜登總統9日談到美國和盟友達成的經濟走廊協議時強調,「建設可持續、有彈性的基礎設施;進行優質基礎設施投資」。
拜登在宣布新經濟走廊時說,「這是件大事,這真是一件大事。」這一項目將帶來一個「更加穩定、更加繁榮和一體化的中東」。
彭博社說,自一月份以來,美國一直在悄悄與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以色列就這一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談判。
「這是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區域投資。」拜登表示。他感謝坐在他們中間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沙特王儲也讚揚了拜登,他們握手,似乎想強調兩國在去年因石油問題鬧得不愉快後改善了關係。
「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的達成正值美國努力在中東達成更廣泛的外交協議,使沙特阿拉伯承認以色列。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芬納補充說,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該協議有助於為整個地區「降溫」,「解決我們所看到的衝突」。
馮德萊恩則宣布了「跨非洲走廊」(Trans-African Corridor),以改善剛果民主共和國卡坦加(Katanga)地區和贊比亞所謂的「銅帶」與安哥拉洛比托港(Lobito)之間的運輸聯繫。美國和歐盟也支持這個被稱為洛比托走廊(Lobito Corridor)的項目。
拜登說:「我們正在繼續發展橫跨非洲、亞洲和美洲的經濟走廊。 我們正在與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努力動員數萬億美元的投資來縮小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差距,包括組建一個新的投資者論壇,美國將在幾週內主辦該論壇。」
與此同時,朝鮮官方媒體9月9日報道稱,該國在慶祝金氏政權75周年之際,邀請來訪的中共代表和俄羅斯藝術家觀看了準軍事閱兵儀式,並揚言要深化與中共和俄羅斯的關係。
專家表示,朝鮮正在與中俄結盟挑戰國際秩序。在朝俄被指推動軍事談判之際,中共應該為此感到擔憂。
朝中社(KCNA)9月9日報道,金正恩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觀看了閱兵儀式,其中包括由卡車和拖拉機牽引的火箭發射器,並與中共副總理劉國中率領的代表團舉行了會談。這是北京高級官員六週內的第二次訪問。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致信表示願與朝鮮加強戰略溝通和工作層面合作。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致函金正恩,表示兩國將擴大雙邊關係,確保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安全與穩定。
在閱兵儀式前不久,莫斯科擴大在朝鮮官方機構。俄羅斯駐平壤大使館本週稱,有20名外交官員和技術雇員遵循人員輪換機制來到大使館。他們是自2019年以來首批來到朝鮮的使館人員。
路透社報道,首爾梨花大學教授李雷夫(Leif-Eric Easley)表示:「中俄朝合作的不斷加強以及習近平缺席印度舉行的G20峰會,使得亞洲地緣政治格局裂痕看起來正在擴大。」
「該地區大多數利益相關者都希望避免新的冷戰,但這看起來越來越困難,因為北京和莫斯科支持平壤,而朝鮮則與中國(中共)和俄羅斯結盟挑戰國際秩序。」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年度峰會於週六在印度新德里拉開帷幕,此次峰會將由西方主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缺席,俄羅斯總統普京也缺席。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認為,俄羅斯和朝鮮的靠近,對中共來說是雙刃劍。對中共來說,中、俄、朝可以在反美問題上抱團取暖,讓中共感到那麼一點希望。但是,俄羅斯和朝鮮的靠近,可能會將北約勢力引向韓國及日本,同時讓美、日、韓更加團結,這對中共反而不利。
俄羅斯此次派出了軍事歌舞團前往平壤參加其建國紀念儀式。韓國媒體猜測,平壤慶祝活動中沒有俄羅斯政府官員參加,可能與華盛頓預計金正恩和普京在本月內舉行峰會的準備工作有關。
據美國一些報道稱,預計金正恩將於本月(最早可能在下週)前往俄羅斯會見普京,討論向莫斯科供應武器以支持其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以換取朝鮮急需的能源和糧食援助。
李雷夫說,如果俄羅斯與朝鮮達成「重大武器交易」,將違反多項國際制裁,北京應該為此感到擔憂,因為「與新興被排斥的國家集團的聯繫可能會對中國全球化但舉步維艱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朝鮮官方媒體沒有提及金正恩是否在遊行期間發表講話,這表明他很可能沒有。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婷、李言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945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