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國企資不抵債 公交集團欠薪波及員工
天津國企資不抵債 公交集團欠薪波及員工(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看新聞】作為中國直轄市的大型國企,天津公交集團雖然每年獲得的財政補貼高達數十億元,但仍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該公司近日被爆拖欠工資,波及大批員工。
作為中國直轄市的大型國企,天津公交集團雖然每年獲得的財政補貼高達數十億元,但仍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該公司近日被爆拖欠員工工資已有數月之久,波及大批員工。
9月10日,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公交」)的一位司機在社交平台上披露,從2023年6月份至今,天津市公交集團一直沒有發放工資,並且把員工保險也停掉了,該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
早在2023年3月,天津市政府政民互動板塊上,出現天津公交車拖欠薪資的留言,天津市國資委對此回覆稱反映的問題已收悉。
但天津市國資委工作人員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卻稱,從未曾接到公交集團職工投訴拖欠工資的問題。
據界面新聞報道,一位天津公交司機說,「9月12日剛發了一個月的,還壓著兩個月工資,到本月20日就又相當於壓了3個月,並且2023年夏天防暑降溫補貼也沒發。」
天津公交的一位司機家屬也證實,「從2023年6月份到現在一直都沒發工資,醫保也停繳了,2022年8月份那個月的社保也沒繳。」該家屬還表示,曾多次撥打過公交公司電話詢問工資發放時間,但是工作人員一直回覆不知道。
據《新安晚報》報道,一名天津公交客服人員說,不僅是公交車司機,包括他們客服在內,整個集團很多員工工資都被拖欠。2023年是她在天津公交上班的第十個年頭,最近兩年工資經常被拖欠。
據報道,天津公交拖欠薪水背後與天津公交公司經營困境不無關係。
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多年歷史的從事現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國有企業,旗下共有直屬各級全資、控股、參股企業43家,直屬事業單位1家。截至2022年,該集團有員工1.87萬人,運營線路548條,運營車輛6541部。
就在2023年4月,天津公交向A股上市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車空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芝股份」)借款2000萬元人民幣,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資助期限為提供資金之日起12個月,年利率為6%,於借款到期日一次性支付。
公告中還披露了天津公交近兩年的財務狀況。公告顯示,天津公交2021年和2022年的營收分別為9.37億元、5.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虧損6.89億元、6.94億元。
4月14日,松芝股份在回覆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的《股東質詢函》中,對天津公交財務狀況進一步披露,其中提及,天津公交主要還款資金來源為財政撥款補貼。天津公交作為天津市的主要公共交通運營企業,為國有獨資企業,其業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每年天津市級財政及區級財政均有較大金額的財政撥款補貼。
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天津公交共獲得的天津市級財政和區級財政撥款補貼總額分別為22.6億元、32.5億元和32.9億元。
在如此高額的財政補貼下,天津公交資產負債率依然逐年提升,直至資不抵債。2020年-2022年,天津公交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1.13%、95.32%、100.38%。截至2023年一季度,天津公交資產負債率高達100.71%。
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天津公交便已經出現資金困難,頻頻將所持股權出質給中國民生銀行等企業。此外,天津公交還涉及多起民事糾紛。天眼查平台顯示,2023年8月以來,天津公交成為4起案件的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額達3232.68萬元。
與此同時,中共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問題日益嚴重,連公務員的薪資都無法保障。江蘇南京、廣西桂林以及山東等多地的政府公務員被欠薪。吉林教師退休金被停發。天津河北區政府向寺院多次借錢,最終被拒。武漢有慈善機構人員披露,上級叫他們做好自謀出路的準備。
天津居民表示,該市河北區等至少四個政府部門財政吃緊,很多部門的公務員已被拖欠工資數個月。據網民爆料,有官員到當地大悲院借錢,結果大悲院也哭窮,拒絕了借錢的要求。
前大陸媒體人趙蘭健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貼稱,天津河北區政府三四月份就沒錢發工資,向大悲院借了幾個億,維持到7月份又沒錢了,就又張口向大悲院借錢。這回大悲院不借了。
因地方財政緊張,多地曝出公交車停運、司機停薪事件。
除天津外,大陸媒體就在上月報道了甘肅省會城市蘭州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陷入長期虧損、難以為繼的困境」,拖欠員工工資已超過一年。有職工家屬透露,該公司資金短缺,讓職工自己貸款給自己發工資。
與此同時,擁有上千萬人口的河北省保定市多條公交線路被迫停運。保定市公交公司曾於2022年11月發公告稱,受疫情持續反覆影響,市公交公司經營舉步維艱。為了緩解經營壓力,公交公司停運多條線路。
近年來,中共當局曾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勒緊腰帶」,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並稱這是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而對於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北京曾多次表態「誰家的孩子誰抱」。
造成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緊張有多方面原因。據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中國各省份2022年僅在疫情防控方面,至少花費了3,520億元。雪上加霜的是,中央為刺激經濟而實施減稅政策,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
另外,中央對房地產開發商的打壓造成了席捲全國的房地產危機,這也打擊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與土地銷售有關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3年2月份估算,中國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總額暴漲,已從2022年的57萬億增加至66萬億元人民幣,約9.5萬億美元,至少占中國總債務的一半。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李淨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9547)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