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重要幕僚與中共關係引關注
紐約市長重要幕僚與中共關係引關注(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看新聞】鄭祺蓉(英文名Winnie Greco)是紐約市長亞當斯的重要幕僚,負責處理亞裔事務,同時與中共支持的組織保持聯繫。多年來以不拿薪水身分推動「中美友好」,近日,這角色引發外界擔憂。
鄭祺蓉(英文名Winnie Greco)是紐約市長亞當斯的重要幕僚,負責處理亞裔事務,同時與中共支持的組織保持聯繫。多年來,她以不拿薪水的「華裔社區榮譽大使」身分環繞在政客之間,推動「中美友好」,陪伴他們的中國之行,並協助政客在華人社區籌款活動。然而,近日,鄭祺蓉的角色卻引發了外界擔憂。
盧建旺是紐約長樂公會前會長,在今年4月被FBI逮捕,理由是涉嫌參與了中共政府在美國對異見人士的迫害計劃。檢方稱,盧建旺與中共政府建立了「信任關係」,至少可以追溯到2015年習近平訪美時,盧建旺幫紐約中領館動員其長樂會員干擾法輪功學員的請願活動,自此開始協助中共政府追蹤和騷擾在美國的中共異見人士。
亞當斯市長的助手包括鄭祺蓉和漢密爾頓(Jesse Hamilton),他們都是亞當斯的政治盟友,曾在盧建旺擔任布碌崙區長以及競選市長期間,以非官方身分為盧建旺提供支持。
在亞當斯2021年11月3日勝選後,鄭祺蓉於2022年1月加入市政府,擔任特別顧問和亞裔事務主任,領取10萬年薪。漢密爾頓現任全市行政服務部的副局長,領取逾21萬年薪。
雖然鄭祺蓉代表亞當斯參加文化活動,但在政治活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2021年10月10日晚,鄭祺蓉陪同亞當斯到布碌崙新鳳凰大酒樓參加華社舉辦的500人的大型籌款活動,敦促人們投票給亞當斯。市政廳將鄭祺蓉視為紐約亞裔社區的重要聯絡人。
漢密爾頓和鄭祺蓉在參訪福州市鼓樓區時,脖子上都戴著中方獻上的紅領巾(象徵中共紅旗一角),四處照相留影(https://archive.ph/HUIuY)。在相關影片中,漢密爾頓發言說:「鄭祺蓉現在已經在為(福州和布碌崙)兩位區長工作,是布碌崙多元化的推動者。」漢密爾頓還拍了拍盧建旺的肩膀,告訴中方,盧「在紐約市的福建人中表現出色」。
亞當斯在競選市長期間還收到了盧建旺數千美元的競選捐款。在盧建旺被捕後,亞當斯的辦公室表示將歸還這筆錢,並表示亞當斯不認識盧建旺。
市政廳發言人馬梅拉克(Kayla Mamelak)為鄭祺蓉辯護,稱她是一名「盡職盡責的公務員,為亞裔紐約人服務」。但鄭祺蓉沒有提及漢密爾頓、盧和2019年的行程。這三人也沒有回覆《國家評論》的置評請求。
市政廳還很篤定的表示,亞當斯非常認真地對待中共的威脅,儘管鄭祺蓉和亞當斯在擔任市長期間,在紐約市參加中共政府的有關活動。上個月,他們參加了由北京控制的香港政府在皇后區贊助的龍舟比賽,紐約市長辦公室和中領館雙雙組隊參賽,市長亞當斯和中領館總領事黃屏均參與了龍舟比賽。旅美香港人權組織NY4HK譴責亞當斯的參與。
盧被捕後,聯邦調查局官員告訴記者,中共的騷擾往往與影響美國政治進程的努力齊頭並進。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拒絕了《國家評論》的置評請求。
「對外友協」活躍在美中交往的各個層面。2020年,美國國務院將中共的「對外友協」(CPAFFC)特別標記為一個統戰實體,尋求「直接和惡意影響」美國的國家和地方領導人,以促進北京的利益。近年來,美國政府已經多次警告說,中共利用友好城市協議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來滲透和操縱美國社會和政治。
鄭祺蓉多次參加中共「對外友協」組織的活動,最近的一次是上個月8月1日紐約開幕的《上海,曾經的家園——猶太難民與上海》展覽,鄭祺蓉代表亞當斯辦公室與紐約中領館總領事黃屏、上海市「對外友協」副會長景瑩一同為活動剪綵。這個展覽試圖利用二戰期間中華民國外交官何鳳山用上海簽證拯救成千上萬猶太人的故事,以此來統戰美國猶太人。
在2018年,是亞當斯稱讚「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二年,從區長辦公室撥出2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資助鄭祺蓉創辦的「牌樓協會」項目,在華人聚集的八大道修建一座40英尺高的牌樓——這個項目是由亞當斯的前任馬考維玆(Martin Markowitz)啟動的。
中共政府承諾出資50萬美元支持這個項目,但是這座牌樓一直沒有動工。中共政府於2020年退出了該項目,此牌樓項目宣告流產。
2021年9月,亞當斯參加了由美國長樂公會組織的年度晚宴。照片中,鄭祺蓉與亞當斯在法拉盛的餐廳中微笑合影,亞當斯作為主賓接受了該機構負責人之一提供的4000美元捐款。
鄭祺蓉作為「美亞經貿文化促進會」會長,成立的目的並不僅限於帶美國議員訪華。早期在她的領英(LinkedIn)資料中,鄭祺蓉曾描述該組織的目標是推動中美友好交流,促進兩國在外交、文化、商業、社會、科學、教育和體育等領域的雙邊合作與交流;加強美中政府和議會間的友好互動;推進兩國間締結的友好城市,展開地方合作和非政府交流。……然而,關於鄭祺蓉在這個組織中的確切角色始終存在著一些疑點。
根據2011年的《紐約時報》報道,儘管「森林城」這個大型項目面臨社區的反對,但它仍然得到了馬科維茨區長的堅定支持。「森林城」也是馬科維茨慈善機構最大的捐款者之一,當時捐贈金額大約170萬美元。
奧爾指出,在這些會議中,還有一個令人懷疑的志願聯繫人鄭祺蓉,住在布朗士,聲稱自己是「布碌崙中美事務主任」。奧爾質疑,鄭祺蓉「可能更專注於在中國組織商業交易,而不是代表布碌崙居民的利益,而這些居民正是綠地集團所控制項目的鄰居」。
奧爾進一步提出疑問,「如果她英語說得不好,那麼她作為聯絡員的角色在多大程度上為布碌崙服務,還是為她自己的利益服務?她在代表區長訪問中國時,肯定有可能對她的其它活動有所幫助。」
鄭祺蓉在本週一回答大紀元記者的提問說:「我很想幫社區,我不是為我個人,但是我也不想惹麻煩。」她對於外媒的報道表示不願再多談,因為她目前在市政府工作(是正式員工),「沒有權力發表意見」。
她強調自己過去是一名義工,「中美大使」的頭銜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提起沒有意義,「現在我只要遵守我的原則和by law(法律),做好我為社區該做的事。」說完鄭祺蓉便匆匆離去。至於她的「原則」是什麼,並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解釋。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9599)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