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經濟增長下滑 陷通縮會更難


2006年貨物和服務出口在中國GDP中的占比達到峰值36%,至2022年出口僅占GDP的17.1%,顯示出口已不再是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引擎。圖為2021年3月7日,江蘇連雲港堆放著空集裝箱。(STR / AFP)

經歷三年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快速下滑,房價、房租大幅下跌。這意味著過去三年間民眾數十兆的財富蒸發了,對許多居民而言是切膚之痛,直接影響其消費意願,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擔憂是否開啟了通縮的進程。

文•齊先予

BBC:中國三架馬車出現低迷

疫情後,人們期待的經濟增長,比想像的要難很多。中國經濟會怎樣發展呢?

英國廣播電台BBC在7月20日發表文章,分析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文章稱,中國公布二季度GDP增幅6.3%,上半年增速5.5%,表面看好像復甦、欣欣向榮,但從環比角度看,一季度環比增長為2.2%,二季度環比增長0.8%,呈現復甦放緩的趨勢。

以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出口、消費」來分析,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成為世界工廠,每年出口增長是GDP增長的1.5倍,出口長期是「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一個。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6年貨物和服務出口在中國GDP中的占比達到峰值36%,2009年暴跌到24.5%,2018年降到19%,2022年出口占GDP的17.1%。也就是說,出口已經不再是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引擎。

到2023年,中國出口「高開低走」,3月出口同比增長14.8%,4月出口同比增長8.5%,而5月則突然降至-7.5%,6月出口同比下降12.4%;是2020年3月以來最低。

另外,由於中共的戰狼外交政策,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共對普京的支持,令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具有很強的抵觸情緒。2023年1至5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同比下降25%。上半年中國在美國商品進口中所占的比例預計15年來將首次從第一位跌落。

房價跌幅最高超五成 百城房租下降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也是風向標。經歷三年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快速下滑,房地產也瀕臨崩潰,房價、房租大幅下跌。

英國《金融時報》5月5日報導,目前中國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出現大幅下跌,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許多城市二手房均價較2019年的高點下滑20%至30%,部分城市下跌超過30%,最高跌幅甚至超過50%。


英媒報導,目前中國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大幅下跌,部分城市下跌超過30%,最高跌幅甚至超過50%。圖為2023年7月4日,黑龍江鶴崗市一處住宅小區的待售房屋廣告。(Jade Gao / AFP)

這意味著過去三年間民眾數十兆的財富蒸發了。這對許多居民而言是切膚之痛,直接影響其消費意願。以往通過增加投資刺激經濟,中共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使政府對於要素的調動能力,遠超其他市場經濟國家。

但如今房地產投資這架馬車已經衰敗,房地產市場再次下探,被認為是中國經濟修復放緩的最重要原因,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9%。6月當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20.6%,連續兩個月降幅超20%。

不僅房價大跌,房租也全面下降。網易3月分報導,今年一季度342個城市房租下滑,空置率不斷走高,房租降價20%都很難租出去。

這一波全國性的房租暴跌,不是季節性的,也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年輕人賺錢難度變大,面對裁員降薪導致的信心不足,只能考慮縮減開支,能住在父母或親戚家的,就不出來租房了。

消費復甦力度不如預期 家庭淨儲蓄增加

相比之下,中國消費復甦曾經是最慢的,但現在看卻是最穩的,上半年消費拉動中國經濟增長4.2%,而投資只拉動經濟增長1.8%,而出口反倒拖累了經濟發展,其貢獻為負的0.6%。

然而中國消費復甦的力度並沒有年初市場預期幅度那麼大,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擔憂是否開啟了通貨緊縮(通縮;deflation)的進程。

通貨緊縮是需求不足或者貨幣供應減少而帶來的物價下跌,在經濟學家看來,一定程度的通脹,遠好過通縮,後者對經濟的傷害更大。而中國實際上在過去幾個月都在加大貨幣供給量,CPI下降的原因指向了需求不足。

中國家庭的淨儲蓄2021年約為13萬億,2022年躍升到14萬億,2023年雖然放開,但上半年居民淨儲蓄依然增加7.5萬億元,高於2022年同期的6.5萬億元。

儲蓄上升意味著消費者信心低迷,Aletheia Capital中國策略分析師陳昌華建議,中國政府應該直接向家庭提供消費券等財政支持。

不過,中國政府歷來不願向家庭(除了極端貧困家庭)直接發錢,更願意把錢投到基建上,但現在大幅投資基建的空間已不多。從亞洲其他國家經驗看,在疫後居民收入還沒恢復時,財政補助對啟動消費有明顯幫助。

青年失業率暫停發布 中共封禁多類數據

6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高達21.3%,再創歷史新高,官方本來預期7月更高。但中共統計局於8月15日「適時」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相關數據。

對於「暫停」發布數據,中共發言人付凌暉指出一項理由是「勞動力調查統計也需要進一步健全優化。」人們對此議論頗多,大抵指中共是掩耳盜鈴,就像當局時常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去解決問題。

也有外媒關注到,北京近來逐漸限縮揭露敏感數據,尤其是不利經濟數據,像土地銷售、外匯儲備、債券交易等等。

彭博社報導,中共政府已不再於每月公布的數據中顯示土地開發商購地的數量和金額,這些數據能反映出房市危機的嚴重程度。中國去年土地開發銷售腰斬逾半,但根據官方數據,地方政府去年出售土地收入僅減少23%。

外匯儲備方面,中共官方外匯資產數字,自2017年以來維持異常穩定。而這段時間中國貿易順差大幅成長,理應帶動外匯儲備增加。前美國財政部官員塞瑟(Brad Setser)表示,中國實際的外匯儲備有一半被藏匿起來,這對世界是一種風險。

債券交易方面,今年3月,固定收益經紀商停止向投資人長期依賴的數據供應商提供匯總債券報價,讓中國的債市交易陷入混亂。債市交易量大幅減少30~60%。

中國重要的學術數據庫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自4月1日起限制海外訂戶登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線上通知中表示,這代表外國學術人士無法取得中國論文、專利、統計數據和研討會資料。

《華爾街日報》4月曾報導,在習近平強調國家安全下,官方最近數月限制或切斷海外用戶取用重要的數據庫,包括中外分析師廣泛使用的萬得資訊,以及突擊到訪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的凱盛上海辦事處。


全球知名的凱盛(Capvision)投資諮詢公司上海總部遭警方多次突訪,被指為境外情報機構幫凶。圖為2023年5月12日,凱盛上海辦事處所在大樓入口。(Hector Retamal / AFP)

隨著中共修訂《反間諜法》,擴大其適用範圍,多家外企受到審查。中共將經濟數據放入「黑箱」中,令全球企業及投資者感不安。

中共當局為何著重封鎖經濟數據?或是因為當前的經濟危機讓中南海最心焦,這直接決定著其政權的穩不穩。為此,它已顧不上國際形象,直接關閉所有外界獲得資料的管道。

舉國信心受挫 「習近平傻眼了」

法國廣播電台7月24日發表文章稱,當天中共政治局開會分析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官方說詞也難掩最高層的「憂慮」,給人感覺是「大病初癒之後的疲弱無力」。

消費不振,房產危機加重,出口逆轉,通膨幽靈顯現,更糟糕的是,三年清零破壞了經濟活力,嚴重打擊了民間企業發展,嚇走了國際企業和外國投資,「信心嚴重受挫」。文章稱,舉國信心受挫,這讓「習近平傻眼了」,因為民眾信心下跌,不是靠官方的強制手段能夠逼上來的。


中國大陸三年清零破壞了經濟活力,嚴重打擊了民間企業發展,嚇走了國際企業和外國投資。圖為2022年5月16日,封城中的上海。(Getty Images / Bloomberg)

「世界十字路口」節目說,中國經濟有五大病症,一是內需不振、收入下降、消費疲軟;二是缺乏高端科技,產業升級轉型困難;三是民企經營受挫,失去投資信心;四是房市衰退,地方債擴大,金融風險升級;五是失業嚴重,人民返貧,中產階級消失。這五大病症,都是北京無法解決的疑難雜症。

通貨緊縮降臨 令經濟更衰退

如今中國不但有超過20%的青年失業率,而且出現「物價撐不住」的現象。

2023年6月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跟2022年同期相比是零增長,跟5月相比是下滑0.2%,創過去28個月來的新低。而且6月分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4%。這種「物價下跌」的跡象,可能會引發「通貨緊縮」的困境。


中國2023年6月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跟2022年同期相比是零增長,跟5月相比下滑0.2%,創過去28個月來的新低。這種「物價下跌」的跡象或引發通縮的困境。(STR / AFP)

通貨緊縮指整體價格或物價水準下跌的經濟現象。當通貨膨脹率低於0成為負數時,就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時,相同數量的貨幣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但是,長期的通貨緊縮會抑制投資和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與經濟衰退。

通貨膨脹時,官方還可以通過不斷的銀行加息、調高利率等手段,把物價打下去;但是通貨緊縮,央行利率哪怕降到零,也難以把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拉上來。這就是通縮的可怕之處。

於是,國務院下屬的發改委在7月19日出台了《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也就是俗稱的「民營經濟31條」,想推動民營經濟的投資信心,不過很多民企老闆對此措施很冷漠,認為官方只是在玩文字遊戲,並無誠意。

美國之音(VOA)7月11日分析說,正當西方國家致力於打消通貨膨脹之際,中國卻陷入通貨緊縮的危機,突顯中國未來恐將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

布朗德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國際貿易與金融學教授謝千里(Gary Jefferson)對VOA表示:「通貨緊縮是經濟疲軟和缺乏信心的訊號,這通常是由商品和服務需求低迷引起的。」一旦民眾發覺價格下跌,更有可能消費縮手,因為極有可能下周或下個月,還能以更低的價格買車或買房,以致往往會抑制當前的支出。

而且,一旦中國持續陷於通縮的狀態,也將波及全球,因為通縮將導致中國減少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進口。

更為棘手的是,通貨緊縮勢必導致借款人更難償還債務,因貨幣價值攀升導致固定貸款支付的成本更貴,何況當前許多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債台高築,收入又捉襟見肘,可預料他們的財務將更困難。

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言人賀勤森(Ian Hutchinson)指出,經研究發現,目前光是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付息債務和應付帳款就超過人民幣59兆(約新台幣256兆),占中國GDP約50%。北京當局向來慣用由地方政府投資引導財政刺激,如今地方政府苦撐於維持財政的收支平衡,無法成為北京刺激經濟工具,中國經濟將更難以回升。

通縮一旦降臨,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的困難。◇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