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淨外匯儲備大降 恐致國家信用危機
中國淨外匯儲備大降 恐致國家信用危機(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外匯儲備八年來沒增長,而外債卻大幅增加。與此同時,且中國正陷入房地產泡沫和龐大地方債務等一觸即發的經濟危機之中,恐導致「國家信用」危機。
中國外匯儲備八年來沒增長,而外債卻大幅增加。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美國家的出口減少,且中國正陷入房地產泡沫和龐大地方債務等一觸即發的經濟危機之中,令外匯儲備更加惡化。經濟專家認為,外匯儲備危機可能導致「國家信用」危機。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為31,151億美元。同時,中國也背負著巨額的對外債務。截至6月底,中國的外債餘額為24,338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淨外匯儲備,實際上大約只有6800多億美元。
2015年12月底時,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達到33,304億美元,而外債餘額為14,162億美元。所以,近8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並未增長,而外債卻劇增了10,176億美元,超過70%。
進出口之間的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是影響外匯儲備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國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北京聲稱連年都是貿易順差。可是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什麼一直沒有增加呢?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10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出口,主要對象是東南亞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還有俄羅斯,而這些國家都是以人民幣結算為主,不是通過外匯結算,所以對中國的外匯儲備沒有多大幫助。
黃大衛說:「要是對歐美國家的出口情況沒有改善的話,長久來說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有非常大的負面作用。」
在中共對世界的威脅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美國與歐洲尋求「去風險」,與中國的貿易額不斷減少。在截至2023年7月的一年裡,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份額降至17年來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面臨兩大危機——房地產危機與地方政府債務危機。黃大衛說,「中國經濟發生危機,投資者會望而卻步,甚至把資金從中國抽走。這對中國的外匯儲備,也起到非常大的負面作用。」
黃大衛認為,如果北京的對外關係不能改善,再加上國內經濟危機,中國的外匯儲備將會非常令人擔憂。
如果中國出現外匯儲備危機,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黃大衛表示:
中國進口商品技術服務會非常困難。因為中國進口的很多核心技術、核心產品、以及核心服務,都來自於歐美發達國家。他們都不會接受人民幣,而是要用美元或歐元去結算。
中國這二三十年的發展跟外資進入中國、帶動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如果外匯儲備出現危機,外商外資就會擔憂他們賺的錢、他們的投資不能夠轉換成美元或外幣轉出去。那麼就會發生擠兌,加速中國外匯儲備惡化,導致新的外資更不敢進來。
在國際信用方面,中國就會陷入一個「國家信用」問題,那麼中國要在國際市場上借入美元、外幣的話會更加困難。總體來說這種情況就會雪上加霜。
10月24日,習近平在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官員的陪同下,視察了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習近平自上台11年以來從未視察過央行。在中共官方的公開記錄中,歷任黨魁也都沒有視察過央行。對此次習近平突然出現在央行,高級審計師、美國華盛頓特區信息與戰略研究所學者李恆青表示,習近平視察央行是想宣示「黨管金融」。
中國金融領域原本由中共國務院負責,但2023年3月以來,中共設立了新的機構——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強化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因此中共國務院的職能被弱化。在習近平本次視察中,國務院總理李強沒有出現。
彭博社引述一名知情人士的話透露,習近平這次視察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解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情況。
在習近平視察央行之前的10月2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指數跌破3000點重要關口,目前稍有反彈。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23年下跌了將近6%。
此外,中國經濟的兩大危機──房地產泡沫導致的債務危機及中國各地的龐大債務,也在加速中國經濟情況惡化,與國家外匯儲備相互發生惡性循環。
中國兩大房地產巨頭恒大和碧桂園目前都已爆煲。恒大的總負債為2.39萬億元人民幣。碧桂園的負債總額為1.43萬億元。
李恆青此前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整體都不行了,越往後會越糟糕。不僅房地產企業會破產,其後連帶的幾十個行業都會破產,因此房地產企業爆煲的影響會不斷外溢,從而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
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是另一個黑洞。
據中共財政部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為37.8萬億元。這部分還只是顯性債務。
地方政府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融資,所支付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其它服務費用,並不出現在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表格中。隨著經濟下滑,北京的壓力也在增加。據《金融時報》此前報道,中共國務院已派出工作組到10多個財政最差的省份查帳。
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的一項評估顯示,包括隱性債務在內,中共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為94萬億元人民幣。
由於地方政府債務過高,2023年以來,貴州、山東、雲南等多個省份已爆出債券到期難以兌付事件。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崩塌,將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的進一步惡化,因為各地政府都嚴重依賴於房地產行業。2021年中國房地產貢獻了地方財政收入的將近50%。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易凡、寧芯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0253)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