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金融版圖縮水 毛阿敏繼承權引關注
中植系金融版圖縮水 毛阿敏繼承權引關注(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中植系實控人解直錕猝死後,諸多現象令外界對解直錕遺孀毛阿敏的繼承權頗為關注。中植系人事變動頻繁,中植系金融版圖的縮水可能將引發更大範圍的風險。
中植系實控人解直錕猝死後,中植系重大變局不斷,諸多現象令外界不解和關注。今年中植系爆煲前後,中植系人事變動頻繁。外界對解直錕遺孀毛阿敏的繼承權也頗為關注。而中植系金融版圖的縮水可能將引發更大範圍的風險。
2021年12月18日,「中植系」商業帝國的創辦人、實控人解直錕突然去世,其死因按官方的說法是心臟病突發,但也有傳聞說他是自殺或「被心臟病」了。不管真相如何,解直錕的突然離世留下了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就是萬億中植系帝國將由誰來掌舵。至今兩年已過,而解直錕的接班人一直「難產」。
解直錕剛去世時,中國很多網民關心,解直錕的妻子——歌星毛阿敏會不會進入中植系繼承解直錕的位置。
今年7月,中植系旗下四大財富公司全部停兌。僅7月份債券延期的金額就高達2300億元。網上更盛傳,事關眾多高淨值人群,單個300萬元以上的投資就有15萬人,單個客戶最大投資額有50多億元。舊帳未還,新的逾期債又源源不斷地到來。
中融信託也有部份產品違約,據估計暫停兌付的信託產品至少達人民幣3500億元。至今,已波及十多家上市公司。
中植系人事變換以及接連爆煲,不斷勾起人們對解直錕接班人的關注。而毛阿敏則仍然置身事外,持續參加娛樂節目。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日前對大紀元表示,毛阿敏沒有股權、沒有介入公司管理,不等於她放棄了繼承權。解直錕的股權是誰也動不了的,那是屬於他的資產。即使解直錕沒有遺囑,他的妻子和孩子還是有繼承權的。
有中國媒體報道說,解直錕具有美國國籍,他的一對兒女也有美國國籍。
現就職於中國北京某資產管理公司的高層化名林鴻11月2日表示,解直錕沒給毛阿敏和孩子公司股份,也是保護他們。解直錕這種級別的富豪,有多個國家的國籍很正常。他應該早就給妻兒準備好了足夠花的錢。轉移到國外哪個信託之類,國內是查不到的。毛阿敏不會在乎公司的股份,因為她不會缺錢,再說她現在出場費也不低。
從解直錕去世到今年7月中植系爆煲,中植企業集團的股權結構並未發生變化。其中中海晟豐解直錕100%持股、劉義良和解直錕與前妻的女兒解蕙淯則分別持有中植企業集團76%、16%和8%股權。
今年5月中旬,中植企業集團進行了工商變更:由曾美社出任法人代表、執行董事,杜俊濤出任監事。同時,劉秀坤、解子征、王偉、武建華全都卸任中植集團董監事。
此前,今年3月至5月間中植系旗下公司工商變其實更密集,曾美社、杜俊濤兩人合計出任二十餘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監事。
曾美社、杜俊濤二人原本不是中植集團核心高層,也查不到更多公開消息。這也加重了外界對「誰主中植」的好奇。
解子征是解直錕弟弟解直春的兒子,在中植系歷練多年,作為中植集團副總裁,分管人力、風險控管等關鍵部門以及中海晟融等多家公司。
武建華曾任中國證監會法律部調研員,被解直錕聘任為首席財富管理官,擔任中植財富的董事長。
現在解子征與武建華等解直錕的親信同時卸任中植集團董監事,令外界頗為關注。
而中植集團密不外宣的是,時任中植集團總裁顏茂昆也在此次人事變局前的4月悄然辭職。
一年前的2022年4月15日,顏茂昆上任中植企業集團總裁(CEO),全面主持工作,令外界譁然,紛紛報道。
顏茂昆在中共最高法院工作了25年,曾擔任最高法審監庭庭長大法官,他是有名的「信達莊勝數百億黃金地塊案」的主審法官。顏茂昆2020年底辭職,受聘到中植企業集團任首席風控官。解直錕離世時,他也是治喪委員會24人之一。
顏茂昆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從內控官搖身一變成為總裁,至今原因成謎。
此前,在解直錕去世後,家族和董事會決定由解直錕大姐的兒子劉洋全權主持工作。因此,外界以為劉洋已經接替了解直錕的總舵主職務。
但顏茂昆的出現,讓家族親信意外輸給了外來空降兵,在當時引發不少猜疑。
在解直錕時代,中植集團共設有八大首席。在2022年顏茂昆任職前後,有三大首席辭職離開。他們分別是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首席人力官王鈺和首席合規官劉輔華(原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這三人是集團老將,都深得解直錕信任,經驗豐富。
截止到2023年至今,解直錕的八大首席執行官,已經去職6人。
2022年,中植控制企業ST天山董事長馬長水、美吉姆公司的董事長張樹林也相繼辭職。中植系失去了美爾雅控股股東地位,原任三位元董事全部辭職。
謝田認為,公司在面臨巨大風險時核心人物死了,高層就會人心不穩。不看好未來,就會離職。
對於顏茂昆的意外出任和離任,謝田說,「這應該是中共相關部門指定的。要想查核、控制中植系的財產、風險等,顏茂昆具有法官背景而且也懂經濟,是個很好的人選。顏茂昆後來蹊蹺離職,應該是提前知道中植系爆煲已不可避免,他不想捲入爛攤子。他離任後,為了維持大局平穩,相關部門就任命新的執行董事、法人代表。現在這個公司沒有哪一個人能做主,大事就是共同協商了。」
去年1月,中植系旗下原來獨立的四家北京基金銷售公司合併成一家,成為「中植基金」,未來將統一對外銷售公募基金類、私募證券類等標準化產品。這意味著中植系旗下四個基金銷售牌照,僅保留一個。
去年6月,中植系掌舵人解直錕離世半年後,中植系的公募基金業務和牌照被掛牌轉讓。
今年4月21日,國聯證券公告,收購中植系的中融國際信託、上海融晟持有的中融基金75.5%的股權,該事項獲得了證監會的核准。8月1日,中融基金更名為國聯基金。
中植系流動性在2022年已經出現明顯問題:中融信託的幾個產品被延期,轉賣中融基金股權和牌照,為中融信託增加了流動性。
中植系爆煲、金融版圖縮水,很可能將引發更大範圍的金融風險。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何嘉幸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0321)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