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消費低迷 中共靠加價解決?
社會消費低迷 中共靠加價解決?(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最近發表宏觀政策報告,指中國經濟復甦受制於需求不足。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共當局卻以「加價」應對。外界認為,中共刻意一面提升物價,一面收割韭菜。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張菁,於大紀元新聞網發表文章。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最近發表《2023年第三季度宏觀政策報告》,指中國宏觀經濟仍處於低位運行狀態,經濟復甦受制於需求不足。
報告以專題形式分析「如何在短期內擴大消費」,結論認為,疫情爆發後,居民消費增速大幅下降,疫情過後的消費恢復也相對疲弱。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發言稱,中國經濟受疫情創傷的「疤痕效應」影響明顯:對未來收入的不明朗、對未來收入增長的擔心、對資產負債表的損害,讓居民的消費意願直到目前仍然處於較弱的水平。
高善文指出,宏觀經濟政策最為突出的壓力在於,不能模糊出招,必須要考慮所有推出的政策是否帶來緊縮性效應。這句話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緊縮性效應已經非常嚴重。
當然,在目前中共國安系統介入金融安全領域,嚴防「四大皆空」的背景之下,經濟學家只能旁敲側擊,以避免被戴上「唱空」中國經濟的帽子。
中共打壓民企、打壓特定行業、打壓外企的政策,疊加三年的疫情封控,導致2022年底封控放開之後,並沒有在2023年迎來中共官方媒體和某些專家口中的「報復性反彈」,反而讓大家看到了封控和一系列打壓市場的政策,已經給社會經濟造成無法癒合的創傷。
這種「疤痕效應」不但讓中國的居民消費意願一直處於低迷,而且也讓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全球化國際公司受到了重創。為了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外企紛紛撤離在中國的工廠,並尋求在中國之外建立新的供應體系,導致包括外資工廠員工失業,與工廠息息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倒閉,於此同時,各種類型的外企公司也在加速逃離中國。
另外,很多中小企業倒閉,至今仍未恢復元氣,位於商場內的線下零售店鋪空租率居高不下,國內各大型科技公司紛紛裁員;房地產企業爆煲同時加上裁員;青年人失業率高企;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危機,公務員或教師被拖欠工資;出口疲軟,缺少訂單,多地工廠放長假。
這些情況都成為了專家所說的「疤痕效應」理論的註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居民消費意願怎麼可能高呢?目前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以下的事實:
房地產在「金九銀十」的黃金期迎來了「跌跌不休」的態勢,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在今年9月份,中共政府推出100多項刺激樓市的調控政策,但「今年9月,中國前百大房企銷售量年減24.1%,10月更下跌27.5%。其中,約8成百大房企10月銷售同比下跌,半數打折降價。」
北京東三環某小區二手樓之前每月成交量能達到20套-30套,而十月份僅僅成交2套,深圳、上海、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紛紛出現二手樓降價潮,深圳甚至出現樓價腰斬的情況。
在十一黃金週裡,也並未出現中共預想的「報復性出遊消費」盛況,八天假期國內出遊總人數比2019年增長5.6%,然而,日均旅遊收入僅增長1.5%,考慮幾年來物價上升因素,實際旅遊消費數值應該是下降的。
旅遊客流量的增加並沒有帶來相應的「量價齊升」,去往三、四線城市的「反向旅遊」、探索農貿市場等地點的「城市漫遊」模式表明,大家在滿足出遊體驗的同時也在追求更低的消費。
今年的雙十一促銷活動,主打的是「低價、便宜、保價」等理念,淘寶的「雙十一天天低價」和京東的「真便宜」主題,彰顯在當前的經濟形式之下,低價已成為讓消費者下單的核心吸引力。
據說,京東的「真便宜」+「保價」策略已經取得了好成績。然而來自美國策略顧問公司貝恩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抽樣訪問的3000名市民中,77%的消費者不打算在雙十一期間增加開支。中國青年報報社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1000名受訪年輕人對於雙十一大促銷活動的態度是,74.2%的受訪者選擇「有需要、有用的」才下單;68.2%的人考慮「性價比、物超所值」。
近日,更有「年輕人逛商場只去B1B2」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熱議,凸顯大家感受相同,位於樓上的高檔餐廳和名牌服裝店,已經無法吸引年輕人了,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當前的消費降級。突出的感受是,人們不再攀比誰買的東西高檔豪華,而是比較誰淘到的貨品物美價廉。
經濟低迷,消費疲軟,雖然中共政府一直不承認經濟通縮,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也一口咬定:「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而且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但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繼7月份同比下跌0.3%之後,十月份又出現同比下跌0.2%的情況,顯示中國經濟通縮已不可避免。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又出現連續第13個月的下降,說明商品價格越來越低,但消費者卻越來越不願或沒有能力消費。
令民眾沒想到的是,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共當局卻以「加價」應對。據官方媒體央行微信公眾號,9月25日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三季度例會強調要加大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提到要「促進物價低位回升,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
這一提法受到民眾質疑,本應該從根本上解決民眾收入減少的問題,提高就業率和收入,來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和對未來的信心,但中共卻又要採取一切措施促進物價上升,這究竟是要刺激消費還是壓制消費呢?
網友說:「刺激經濟應該是降價加薪,哪有加價降薪的呢?」;「日本為了鼓勵消費就給民眾發日元;美國為了鼓勵消費就給民眾發美元;台灣為了鼓勵消費就給民眾發台幣。咱這卻是發了很多文件和文章……」。
一面在有意提升物價,一面又在有意收割韭菜,中共將中國的經濟搞成了一團糟,受苦的卻永遠都是老百姓。經濟的崩塌,很可能是一個不太遙遠的現實。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0438)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