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淨園財經】中國經濟陷泥潭  各行業發展現逆轉


【淨園財經】中國經濟陷泥潭  各行業發展現逆轉標題加(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據中共央行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住戶存款持續增加,超額儲蓄通常意味著「老百姓不敢消費了」。奇特的是:當世界上多數國家在為物價高升煩惱時,中國物價卻一直在下降。

以下內容,取材自《淨園財經》節目,文字發表於於大紀元新聞網。

據中共央行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住戶存款持續增加,已新增11.9萬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7.8萬億元多增1.6萬億元。超額儲蓄通常意味著「老百姓不敢消費了」。

其中一個奇特的現象是:當世界上多數國家在為物價高升煩惱時,中國的物價卻一直在下降。

目前由於中國經濟下滑,百姓收入銳減,縮減開支已經成為消費的首要原則。

有熟知中國經濟的專家認為,面對縮水的收入,消費主義已不再吃香,而是信奉「誰的便宜就買誰」才更為實用。

靠低價折扣著稱的拼多多網站,現在更是不用拼也多多了,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63%,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拼多多及其美國版購物網站Temu的創辦人黃崢,淨資產已從2022年的1450億元增至2023年的2100億元。而阿里巴巴、京東的營業收入增長只有個位數,分別為8%和4.6%。

疫情解封後至今,星巴克開業一年以上的中國門市,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長46%,但平均顧客訂單價格下降了1%。瑞幸咖啡今年第二季度的財政報告顯示,總淨收入為62.01億元,同比增長88%,憑藉不斷降價的手段,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國。令人歎為觀止的中國市場上,一家名為CoCo都可的公司,推出的現磨美式咖啡,價格更是僅為3.9元/杯。

旅遊行業方面,今年的十一黃金週,全國高速公路累計總流量為4.87億架次,較2019年增長15%,這是因為人們只選擇中短程的旅遊行程,使得今年「十一」成為史上交通最堵塞黃金週。從出行交通工具上也能看出人們是在「窮遊」。

而國內航班機票價格「十一」大降價,黃金週機票價格暴跌、腰斬,也是史上首次。

中國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普遍出現逆轉。以房地產、汽車和手機行業為例:

一、手機出貨量,時隔十年出現逆轉;中國的手機銷量近些年風光無限,十餘年來出貨量全球領先,從市場佔有率來看,中國廠商佔全球約60%的份額,每年均超過3億部。

但是這一趨勢開始出現逆轉。

根據中國通信院的數據: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部,同比下降13.2%,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回落到3億部以下。

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第3季出貨量年減5%,僅6670萬部,連續兩季下跌,其中,vivo下跌26%,OPPO跌幅為10%,蘋果下跌6%,榮耀下跌1%,小米銷量持平。

蘋果最大的海外市場在中國,而今年第四財政季度蘋果大中華區營業收入為150.84億美元,同比下降2%。蘋果新款iPhone 15在中國的銷售量遠不如上一代產品iPhone 14,反映出消費持續疲軟,以及蘋果公司在中國面臨的經營壓力日益加大。

蘋果旗艦設備銷量在發佈後,17天內較iPhone 14下降4.5%,這是iPhone自2018年以來,在中國銷量最糟糕的開賣之一。

而從收入和利潤看,國產機以全球60%的份額,取得38%的營業收入、3%的利潤。而蘋果以18%的份額,取得45%的營業收入、85%的利潤。

伴隨著出貨量的下跌,手機行業的利潤恐怕會更進一步下降。

二、中國房地產業內承認:市場出現了根本性逆轉;總體統計,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樓價,在疫情後下跌了近30%—40%。

今年10月20日,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表示,中國房地產業目前進入了最痛苦的馬拉松「撞牆期」。

更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共房產的巔峰時代已不會再來。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中國的人口已經呈現負增長,沒有人,要房屋幹甚麼?

第二是,據任澤平的《中國樓市存量研究報告》的數據,2020年中國城鎮住屋套戶比為1.09,一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分別為0.97、1.08、1.12,中國樓市整體已經靜態平衡;

第三是,經濟下行,失業率高企,市民收入下降,財富縮水,家庭負債率不降反升,房產對更多普通家庭來說,已經成為負資產。

中共政府面對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推出多種政策,從「金融16條」、融資「三支箭」、降低利率、放鬆買樓限制、認樓不認貸、「以舊換新」,都無法阻止價格的下跌。

近日,中共通過了《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樓的指導意見》的14號文,將房地產市場變為「保障樓、商品樓雙軌制」運行。所謂保障樓,非常類似於20年前的經濟適用樓,廉價適用,但中共的權力腐敗使得窮人最終還是住不上這樣的樓房。

百姓收入不提高,中共官員權力不受限制,花招再多也刺激不了樓市。

三、汽車製造業慘澹經營;近年來,中國汽車業一直走不出一句咒語:「越努力,越虧損」。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9年7月到2023年7月,汽車製造業3年營業收入增長23%,利潤僅增長0.6%。

而反映經濟形勢的商務車方面,2019年商用車生產和銷售分別為436萬輛和432.4萬輛;2022年,商用車生產和銷售分別為318.5萬輛和330萬輛,同比下降31.9%和31.2%。根據Wind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商用車銷量為197.06萬輛。

近幾年,中國汽車行業出口量不斷增長。但深入分析一下,前途並不一定樂觀。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主要是給了俄羅斯,歐美韓國等全球汽車消費主力市場仍由其本土企業主導。

今年9月,歐盟宣布正式展開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調查結果將作為是否對中國出口汽車開徵反傾銷關稅的決策依據。

目前中國的股市、債市、匯市、樓市,跌跌不休,投資、消費、淨出口三駕馬車齊熄火,金融爆煲不斷,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青年失業率空前高升。

《淨園財經》通過數據的搜集和整理發現,其它行業更包括了教育、基本消費品,如油鹽醬醋行業等的前景也非常暗淡。目前看起來,中共經濟未來會更持續下滑。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50490)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