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紅圈律所加快出海 專家:難逃一困境


中國紅圈律所加快出海 專家:難逃一困境(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分析人士表示,疫情過後,北京開始覺察到紅色供應鏈裡面最重要、最後端的法律服務業,也必須要由中國的律所來牢牢掌握,中國「紅圈」律所大多數帶有體制內基因。

被稱為「紅圈」的中國大陸八家頂級律師事務所,正在加緊赴海外發展。這可能是中共發動的法律戰一部份。專家表示,中共可能開始覺察到法律服務業,也必須要由中國律所來牢牢掌握,中國律所可能很快就要面臨必須向當局提供訊息的法律困境。

《金融時報》近日報道, 總部設在北京的京師律師事務所已宣布計劃今年在韓國和日本設立辦事處;漢坤律師事務所在設立新加坡辦事處幾個月後,於12月在紐約開設了分部;德恆律師事務所去年在老撾設立了首個東南亞辦事處,提供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法律服務;盈科律師事務所已在南非開設了辦事處。

中共司法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律師事務所的海外分支數量已從2018年的122個增加到2022年的180個。與2018年相比,截至2023年11月,中國涉外律師也增長了4800多人,增幅達67.8%。

日本高律師告訴大紀元,這些年律所海外擴張確實很瘋狂,很可能是要為(中共)政府服務的海外擴張戰略。他說,「我聽一個做海外業務的同行說,這幾年(中共)國家鼓勵投資海外,比如東南亞製造業,民企涉及的新能源、新材料、電動車、太陽能面板等。所以就需要相應的法律服務。」

《日經亞洲》去年11月報道,業內人士透露,在中國一些私營和國有企業已經從國際律師事務所轉向國內律師事務所。一些小客戶是因為財務限制,中國律所費用明顯低於國際同行。其他人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使中國客戶更傾向於與具有「相似心態」的本土律師事務所合作。

美國法律學者、獨立時評人虞平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律師相對便宜,這也是為甚麼外國律所不太願意介入一帶一路。當然中共國企更希望用中國律所,他們在海外投資的訊息就不會洩露給外國律所,儘管國際律所也會保密,但是不管怎麼樣,國企總有擔憂。除非到一些發達的國家必須得用當地的律所,否則一般都會是用國內律所。

另外,中國企業投資也轉向了東南亞、中東、非洲、拉美等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市場,這也能解釋為甚麼很多律所設在「一帶一路」沿線。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22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同比減少8.8%,但面向亞洲(香港除外)的投資額達到與上年持平的267億美元。

《日經亞洲》報道,2023年中國約50%的區域投資流向東南亞,同比增長27%。建築施工以國有企業為主,大多數新的私人投資者都涉及能源轉型和電池材料領域。印度尼西亞是最大的單一接收國,接收金額約為73億美元。

虞平表示,在對華「友好」的市場去投資,這是正常的,因為他通過投資能夠影響國家政治,也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法律要求,這些國家往往也會給他開綠燈。當然做起來比較方便,這也是共產黨做事的一貫做法。

自從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法律戰成為中共與西方對峙的另一條隱祕戰線,從那時開始,中共制定了多部反制裁、加強國安方面的法律。

許多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在決定是否遵守美國法律或中共法律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對中國企業來説,在海外開展業務時遵守本國政府法律的重要性也同時在增加。2022年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因數據安全而從紐約證券交易所下市。中共證監會官員去年警告律師們,必須「嚴格執行」2023年2月份發布的境外上市新規,他們特別引用了第12條,該條禁止有關中國的負面訊息。

「涉外法治」逐漸也成為一個熱門關鍵詞,並在2022年首次出現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2023年11月習近平在「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集體學習會上稱,要培育一流的中國仲裁機構、中國律師事務所,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並要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中共官媒《解放日報》2023年9月報道,上海正在著力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上海國際法律服務中心」。上海律協還制定了長期涉外律師培訓計劃——「領航計劃」,目前已經累計培養了302名精通涉外業務、國際規則和跨語言、跨文化運用能力的涉外律師。上海從事涉外法律服務的執業律師已經近3500人,占全市律師總數10%。

在美中相互脫鉤、相互制裁、陷入法律戰的情況下,能出海的中國律師的背景,顯然並不簡單。

匯理國際政策顧問集團董事長譚耀南對大紀元表示,以前中國對外發展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透過這些英美的大型律所。「但是疫情過後,北京開始覺察到紅色供應鏈裡面最重要、最後端的法律服務業,也必須要由中國的律所來牢牢掌握,都要由以中方為核心的法律服務業的律所來提供。」

他認為,以後西方律所基本上不太可能做中國的生意了,接下來投行也是如此,現在其實已經如此了,會計、審計服務是不是也是如此?估計也是。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紅圈」律所大多數帶有體制內基因,它們與中共政府之間的關係與外所差異巨大。中國律所不但設有黨支部,上面還有共產黨機構律師協會、法學會等管轄。中共司法部《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規定:律所應當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作為從業的基本要求,每年都要向共產黨控制的司法機關提交上一年度考核結果。

這讓中國律所與其它機構一樣,服務於中共的政策。在大陸官媒的報道中,有很多關於中國律師為中共「海外權益保駕護航」的報道,在法律上支持中共當局反駁西方提出的合理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虞平對大紀元表示,一帶一路的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法律界就跟上去,最早領頭做的是中國法學會和中國律師協會,他們的目標當然是服務政府的政策,一些律所也參與進去,編寫了一帶一路國家的法律叢書。

譚耀南表示,中國律所或中國(中共)的法律行業,跟西方法律行業,根本上的差異,就是它跟政府之間的關係。美國的律所和美國律師,根本不理政府的,可是在中國不可能,中國剛好相反。

他說,「西方的律所基本上它有非常強烈的法律約束,還有律師的職業約束,都是非常強烈的,包括對客戶的機密跟訊息是否保密,如何揭露等等,它有行之百年以上的規範,中國現在到底怎麼做,其實不清楚。」

譚耀南舉例,比如客戶跟律所或客戶跟律師之間的保密義務,到底有沒有這一塊?還是有甚麼不同的規範?譬如在一帶一路的時候,中國律所跟中國的客戶、跟東南亞的一些公司,甚至政府部門服務,到底是不是遵循著像美國律師遵循的那些法規、道德和行業的規範。

他認為,「這一塊裡面,中國(中共)的法律行業裡面始終沒有被講得很清楚,坦白講外界也不知道。」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3073)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