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爆發經濟危機 全球都遭殃


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為30年來最低的增長。圖為上海黃浦江邊的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Hector Retamal / AFP)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當時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危機很快地擴散到歐洲和全球,引發了全世界經濟的大蕭條。近百年後,中國雖然只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由於全球化,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一旦中國出現經濟危機,全世界受到的衝擊將大於百年前的大蕭條。

文•齊先予

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是30年來最低的增長,官方公布的GDP增速有6.2%,而且百姓感受到的更像只有2.6%。

儘管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在201個國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排第18名。然而由於中國經濟基數低,即使較高的增長率,但實際生活狀況還不如全球很多國家,中國的人均收入在全球是倒數幾十名。

據專家介紹,十年前美國大概是全球15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只是5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2022年這個數字顛倒過來了。如果中國經濟疲軟,那將對150個國家帶來影響,特別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甚至對歐洲,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中共決策錯誤 自釀苦果

很多專家認為,雖然貿易戰對中國經濟起到了一些負面作用,但並不是中國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中共自己的決策錯誤。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計畫,大規模放鬆信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是市場飽和與產能過剩,4萬億投下去,又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增添了新的過剩產能,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這是十足的飲鴆止渴」。


學者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是產能過剩,中共將4萬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供需失衡加劇,是十足的飲鴆止渴。圖為2017年6月28日,杭州一片空地上排列著大量廢棄的共享單車。(STR / AFP)

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也表示,這一舉措不但沒有降低槓桿,相反進一步槓桿化,一旦有風吹草動,局部的資金鏈斷裂會傳導到金融市場的其他部分,引發系統性危機。

路透社引述分析師認為,中國在內部控制新增債務增長,導致基礎設施支出放緩,民營企業更難獲得貸款;加強環境執法使民企成本上升;房價增速放緩,銷售萎縮。政府的這些做法都給經濟下行增添壓力。

中國正在爆發系統性危機,這並非危言聳聽。幾輪刺激下,投資和信貸大多給了國有企業而非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只好尋求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這種「擠出效應」進一步加大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正是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恐懼,使當前中國不得不承受「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帶來的痛感。然而痛感還未消失,中國又要開始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貿易戰等新問題。

經濟停滯 百姓最不滿

在經濟學家看來,如果中國經濟停滯,最直接的後果是民眾的不滿。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經濟學家劉遵義表示,現在的中國人還把1978年的經濟當做基準線,那麼幾乎所有人的生活都變好了,沒有人想回去。但再過幾年,事情會變化,大家的基準線可能是2000年,或者2010年。那肯定會有人感覺被拋下,會不滿。

1978年改革時,沒有輸家,改革是全體獲益,阻力小;但現在要改革很難,因為不同利益集團的人有不同訴求。以香港類比,雖然都知道降低香港房價非常重要,但是這麼做肯定會傷害一些人的利益,甚至一些中產階級的利益。

中國經濟還能挺多久?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今年初撰文提醒稱,包括他在內的很多經濟學家,都預計中國將面臨一場經濟危機,因為中國經濟投資占比過多,消費則太少,嚴重失衡。然而,政府一次又一次加大基建投入,放開信貸,以此度過危機。

也就是說,中共會採取其他國家無法採取、違背基本商業準則、踐踏國家信譽的辦法,比如大量印鈔票,用虛假的國家信譽來欺騙世人,所謂的GDP增長,很多都是紙面編造的數據。

中共利用國營企業在全球體量排名第一的虛名,不斷印鈔票,把中國股市衝上去,從而引誘全球投資者,利用華爾街大鱷們的貪心,再回來給中共投資。

克魯格曼說,「但現在到了算總帳的時候了嗎?考慮到中國此前的適應能力,很難把話說死」,也許中共還能靠欺騙再混幾年。

全球經濟遭中共拖累

從7月分開始,西方媒體的報導方向悄然發生轉變,之前都在說中國經濟正在復甦,但到了8月下旬,媒體開始轉向。

《華爾街日報》說中國經濟的模式已經破裂,中國經濟正在衰退,而且中國經濟會持續經歷一個漫長的暗淡期等。總而言之,中國40年的經濟繁榮已經結束了。

德國一向看好中國,但現在《柏林日報》也說中國經濟的強勁繁榮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金融時報》說,全球投資人已經對中國的經濟復甦失去了信心,僅7月分,國際投資人退股票賣債券的,撤出了370億美元。

1929年,由於華爾街股市崩潰,引發美國經濟危機,當時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危機很快地擴散到歐洲和全球,引發了全世界經濟的大蕭條。

近百年後,中國雖然只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由於全球化,中國成了世界工廠,為各國提供產品,一旦中國出現經濟危機,全世界受到的衝擊,會大於百年前的大蕭條。

到了8月底,中國的經濟危機越來越嚴重,壞消息不斷出籠,恆大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中融信託可能爆雷、人民幣匯率跌到7.3的關鍵關口的新低位、出口創紀錄的大幅降低、外資投入減少了90%,再加上地方政府財政問題越來越嚴重,各種糟糕的數據不斷出台,已經引起了全球各國的高度緊張。

韓美成立工作組盯中國

目前中國房地產巨頭的債務危機,正在醞釀一場金融海嘯,令世界擔憂。比如,恆大欠了2.4萬億人民幣的債,碧桂園欠債是1.3萬億,兩個加起來差不多要4萬億。2008年金融海嘯時,中國為了挽救危機,在全中國投入的就是4萬億。


恆大、碧桂園和遠洋集團等中國龍頭企業的債務違約,引起國際關注中國的經濟狀況。圖為2023年8月15日,碧桂園的一處開發項目。(Pedro Pardo / AFP)

如今兩家房地產公司欠債就是4萬億,這麼龐大的債務足以引發金融海嘯。而海嘯之所以沒有爆發,是因為中共以政府身分的強制管制。

比如恆大欠的2.4萬億,很大一部分是銀行貸款,在正常社會,恆大早就破產了,但在中國還沒有,因為中國的法院不受理,所以恆大要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它怕有人在美國告它。

一旦恆大宣布破產,銀行的貸款在清算還債的排位中是最後一位,銀行就會破產。中共現在就壓著不讓追債,就這麼拖著,其實最後的結果和發生經濟危機是一樣的,就是資產貶值、財富縮水。

面對恆大、碧桂園和遠洋集團等中國龍頭企業的債務違約,8月20日,韓國成立了「中國經濟情況組」,在財政部引領下,聯同韓國央行和金融委員會等多個部門,密切關注中國經濟變化,以及對韓國市場的衝擊。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表示,中國經濟的內爆,已成為重量級的國際問題,影響國際社會穩定。他形容韓方的做法如發射照明彈,提醒各國盡快做危機管理。

同時,中國放任像恆大等債務違約不救不管的態度,會使中國的國際形像再惡化,進一步失去國際支持:國際社會都把中國當作是一個棄兒,敬而遠之,最好跟你不要有任何態度的瓜葛。不僅是習近平的信用破產,未來會有更多的國家告別中國、遠離中國,不要被颱風掃到。

經濟學學者司令表示,韓國政府成立工作組有標誌性意義,提早為中國爆雷引發的金融海嘯,築起防波堤避險,也喚醒因中國近期出台有利外資和房地產政策的海外投資者,從妄想獲利的夢中驚醒。

美國早就成立了專門機構,來緊盯中國經濟崩潰的過程和狀況。不管中國經濟將以何種方式來不斷演變,大方向都是走向衰敗和危機,已經從懸崖上往下掉了,只是具體下墜的表現還有待觀察。◇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