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經濟觀察 十字路口上的中國經濟

?"
近日,人行宣布降低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被業內人士稱為「猛藥」。財經評論人士牛刀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已經發生了崩潰。(大紀元資料室)

最近,中國人行宣布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被外界認為是「史上最強降準」,這種手段在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時被採用過。財經評論人士牛刀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已經發生了崩潰。中共這部機器已殘損破舊,正步入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

文 _ 古春秋

最近,中國人行宣布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人行降準的時點是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降至6年低點,有可能破7的節骨眼上公布的。這種手段在全球發生金融危機的2008年也採用過同樣強度的降準,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手段。

有經濟學家表示,降準只能對目前逐漸失去動能的經濟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要想保持長期有效的增長,還需要換上新的發動機。這顯然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新舊交替的時期,正所謂舊的引擎正在失去效用,而新的引擎還沒有形成。

人行「史上最強降準」到底為何

4月19日晚上,人行宣布從4月20日起降低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由此釋放出的流動性可以達到1萬2000億到1萬6000億人民幣,被業內人士稱為「猛藥」。

這種「猛藥」作為一種非常手段,曾經在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使用過。財經評論人士牛刀認為,人行大降準說明中國經濟可能已經發生了崩潰。

因此,人行這次降準的時間點值得注意:降準是在中國經濟一季度GDP增速放緩至7%,創6年新低,重回2009年金融危機後的水準之際宣布的。

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一次降準一個百分點,屬猛藥,側面印證經濟比想像的困難。」

中共對經濟增速為什麼如此重視,從部分中共官員的公開講話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3月3日,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中共政協會議開始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率不能過低,否則會出現財政金融風險和失業率上升,7%的增長率對中國經濟比較合理。

中共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去年12月也表示,7%是2015年經濟增長的底線。7%的增長速度不能破,一旦破位下行,將會出現很大風險,中國經濟可能會失控。

此前的2014年11月2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也表示,中國經濟增速不能低於7%,這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限。因為經濟的快速下滑將嚴重影響就業,中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解決新增就業人口130至150萬,對於1000萬新增就業目標,GDP增速必須達到7%以上才能實現。

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

對於人行此次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強的」降準,有評論認為,這在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未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銀行人士表示,降準固然可以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增加資金供給。問題是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疲弱,有效需求不足,降準所釋放出來的資金未必能夠流向實體經濟,很可能會避實就虛,流向資本市場。因此,這次降準釋放的超過1萬2000億元流動性,能否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放貸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效果仍待觀察。

廣東一家農商行高管表示,企業的有效需求不會因為降準而發生改變;經濟基本面不好,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沒有借錢的需求;在貸款結構上,銀行將貸款投放到小微三農的動力到底有多大,也是問題。

雖然流動性寬鬆未必以同樣力度惠及實體經濟,銀行卻能夠得到真正的實惠。人行降準的錢可以拿去套利,比如之前放在人行的利率只有不到2個點的收益,現在即使同業拆出去,利差也有差不多3個點,銀行盈利能得到改善。

股市火熱對實體經濟福禍難測

與經濟基本面持續惡化相對應的是當下中國股市超乎想像的火熱。

除一季度GDP降至6年來低點,投資、消費、外貿所謂經濟的三部引擎同時減速。實體經濟正面臨幾年來最寒冷的時點。中國股市的火熱對中國經濟不知是福還是禍!

中國股市從來都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資本市場,它在中國有特殊的政治涵義,它曾為國企改制起到圈錢的作用。中國股市是有名的「政策市」和「圈錢市」。

對於這次股市的升溫,中共黨媒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月20日,人行降準實行首日,A股未升反降,黨媒新華社發表第七篇挺股市文章,表示降準雖然沒能提振A股,但本輪牛市格局並未因階段性調整而改變,中國經濟轉型需要牛市支援。

降準可以止渴 卻不能救命

馬光遠4月20日撰文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雙重困境:一是實體經濟進入痛苦的調整期,二是國際資本回流發達經濟體將出現流動性短缺,流動性短缺導致的「錢荒」成了中國經濟的常態,融資難、融資貴空前突出,不僅中小微如此,連中共央企融資成本都飆升。這裡的根子就在於流動性短缺,解決方法只有寬鬆貨幣。

但是,寬鬆貨幣並不能逆轉宏觀經濟下行的態勢。經濟增速的下滑,原因在於舊的經濟增長引擎出了問題,製造業、投資、房地產、出口這些過去的支柱行業疲態盡顯,這就需要更換發動機,而不是靠貨幣的潤滑劑來維持一定的速度。當發動機出問題之後,靠潤滑履帶是不可能持續的。

馬光遠認為,降準降息不能解決經濟動力的持續問題,它只是解渴,但無法替中國經濟完成動力的轉換。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出口問題,都無法通過寬鬆貨幣得到有效的解決,寬鬆貨幣救不了中國經濟的命。

中共智庫意見分歧

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降至25年來最低,中共政府智庫和經濟顧問們開始分裂成兩個派別,一派主張加大刺激力度以遏制增長放緩,另一派則強調結構性改革是實現持續增長的路徑。

這種爭論也體現在中共高層的矛盾態度中。中共高層也認為需要適應經濟增長更慢但品質更好的「新常態」,但又擔心經濟進一步放緩可能會引發債務違約、失業和社會動盪等問題。

另外一些專家認為應該汲取2008年4萬億刺激留下諸多後遺症的教訓,應該允許經濟增長放慢。

他們認為,為了使經濟更加高效並且能對市場信號作出反應,需要進行改革以使經濟轉型。這樣做的代價是短期內要讓實力不濟的企業破產,砍掉冗餘的工作崗位;這將帶來經濟更有品質的增長,而過度刺激則可能催生危險的資產泡沫。

社科院另一名經濟學家表示,如果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水,會刺激股市更瘋狂上漲,「政府現在是騎虎難下。」

中國經濟步入十字路口

2015年1月21日,李克強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如果是一列火車的話,要保持動力和衝力,需要換上更強力的引擎。言外之意,中國經濟處於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

這意味著中國經濟走進一個十字路口,延續舊有模式註定會毀滅,唯一的出路是轉變經濟結構。而無論走哪一條路,目前的情況下都需要資金支撐。在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喪失造血功能的情況下,中共把目光再度瞄向股市。這或許是中共黨媒連篇發文力挺股市的原因。

其實,在筆者看來,中共是一架早已破舊不堪的機器,任何改革也好,轉型也好,都不可能期待在這部舊機器上產生效果。就像新的電腦操作軟體不可能在配置低下的舊電腦上運行一樣,新的經濟模式也不可能在中共體制內產生並運作。◇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