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觸及中共體制 大陸精英倡根本性「改革」

?"
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余鋼/大紀元)

近期,大陸精英接連發聲,呼籲根本性「改革」,已觸及拋棄中共體制的問題。

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表示中國「大變革時代即將到來」; 財新網總編輯胡舒立說改革已「迫在眉睫」;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中國經濟唯一的出路是消除制度性障礙。

文 _ 蘇靖時

地產大佬:大變革時代即將到來

10月13日,有媒體報導,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接受《中國慈善家》雜誌專訪時,通過對比中外發展歷史,表達對中國時局的看法。他說,中國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大變革時代即將到來」。

王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家專程去美國學習,不僅學習開拓創新的意念,更重要的是學習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在這方面,中國民營企業家與美國企業家相比,差距主要在於:一是方法論,再一個是觀念。方法論當然有差距,但主要的差距還在觀念上。

王石舉例說,他原以為民主的效率很低,後來發現別人已經很成功了。美國的民主能把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都發動起來,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人就心甘情願地去執行。而中國這邊是,想得通得執行、想不通也得執行,都是帶有強制性的。


近期,大陸精英接連發聲,呼籲根本性「改革」,已觸及拋棄中共體制的問題。(AFP)

所以中國民營企業家要學的主要來講還是觀念:每個人都有他的權利。如果沒有這個,即使有再好的方法論、再好的工具,也很難判斷,方法論是建立在這個觀念基礎之上的。

王石在海外訪學,主要研究內容是歷史學。在接受採訪中,王石提及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他說,參照羅馬,對比中國現在發生的情況,你會驚訝地發現,雖然是2000年前的歷史,卻與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制度、民主、方法論上,中國還不如2000年前的羅馬,中國現在的制度設計比他們還要落後,就更不要說和現在進行系統比較。

王石還研究美國、日本,從傳統到近現代,如何城市化,如何工業化。他說,中國現在急速地城市化、工業化,這種狀況和美國100年前有著驚人的相似。中國應該借鑒100年前美國和日本怎麼走過來的。

王石比較分析道,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的國民掃盲運動、國民教育已是全世界最好,甚至高過德國、英國和荷蘭。而中國到1949年文盲率還在80%左右。這就是農業文明時代的日本工業化在全世界最高的原因。

而中國到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時,城市化率低於1949年,整個倒退了。

王石最後表示,現在這次城市化過程中,中國已經沒有退路,不可能再走過去的道路,城市化道路必須走下去,因為沒有回頭路可走。「如果你說明明是在走回頭路,那我告訴你,這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大變革時代即將到來。」

王石是大陸房地產企業萬科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現任集團董事會主席。2011年3月開始,王石赴美遊學3年,在哈佛大學選修城市規劃和企業倫理道德兩門課程。王石的父親曾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前岳父曾擔任廣東省委副書記。

財新總編胡舒立:改革已迫在眉睫

據財新網報導,2015財新紐約峰會「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國際新角色」於10月14日在位於曼哈頓時報廣場的威斯汀酒店舉行,與會者就中國宏觀經濟、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表示,中國經濟放緩不會推遲改革的步伐,反而讓改革變得更加迫在眉睫。她說:「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目標是開放的貿易和地區融合。中國應當將其當做一個機會,從而推動經濟效率,加速本土結構化改革。」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AFP)

經過10年的磋商,2015年10月5日,TPP終於取得實質性突破,美國、日本和其他10個泛太平洋國家就TPP達成一致,中共被排斥在外。

胡舒立表示,中國應當以更加開放的思路和更加合作的精神來對待全球貿易框架中的挑戰,為未來恰當的時間加入TPP進行準備。

據悉,胡舒立與王岐山很早就相識,與習近平、王岐山關係非同一般。在習近平當局執政後,在關鍵的時刻,習近平、王岐山經常跳過劉雲山主管的媒體,以財新網等媒體替當局發聲,為反腐開路。

經濟學家吳敬璉:消除體制性障礙

10月25日上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成立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究會上發表演講。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Getty Images)

吳敬璉說,中國經濟增長從2011年開始進入下行通道。與此同時,需求不振,出口增長緩慢,不少企業經營發生困難。

吳敬璉表示,從實際表現來看,中共一直從需求端看待經濟問題,這是源自凱恩斯主義的短期分析框架。

吳敬璉認為,用凱恩斯主義的短期分析方法看待中國長期增長的問題,存在很大問題。

在這種方法的引導下,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共2009年採取了非常強的刺激政策,想拉升經濟增長速度。2009年到2010年只在很短的時期,把這個經濟增長速度從年增長6%左右拉伸到8%以上,甚至到了10%,但是很短暫,到了2010年年末就開始進入了下行的通道,從2010年到現在,幾乎每年或者隔一年就會採用這個強刺激的方法希望拉升經濟增長。

吳敬璉分析說,這樣做產生了兩個負面的結果,一是投資拉動的效果越來越差。特別是到了最近兩年,這個刺激的作用幾乎等於零;另一個方面,因為過度的投資,使得國民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率即所謂槓桿率變得越來越高。

他說,中國今後要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主要的驅動力量應該是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從主要依靠投資、主要依靠投入資源,轉到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靠效率提高。其中的關鍵在於建立一套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體制。

吳敬璉認為,關於經濟模式的轉變,已經提出整整20年,而經過20年的努力,依然沒有太大的成效,原因是存在體制性障礙。要消除這個障礙,就要「在保證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條件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切實推進改革上。」

有分析認為,中國大陸經濟的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中共統治搖搖欲墜,上述大陸精英人士呼籲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其實已經觸及到中共的體制問題,也是在暗示勸說現任執政者拋棄中共,進行政經雙重改革,把中國大陸帶上市場化自由發展軌道。◇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