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
「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為賽德克族人對日本統治當局常年的不滿而爆發。圖為霧社事件紀念雕像。(維基百科)

1930年10月27日,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300餘賽德克勇士,趁霧社公校舉行例行運動會之際,襲殺日本人。莫那.魯道為守護傳統文化與民族尊嚴而戰,其不惜犧牲的壯烈精神,撼動人心,也為族人換來一線光明。

文 _ 趙芷菱

「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為日本統治臺灣之後的35年,賽德克族人對日本統治當局常年的不滿而爆發。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300餘賽德克勇士,趁霧社公校舉行例行運動會之際,襲殺日本人。導致臺灣總督府進行強力的軍事報復,甚至使用國際所禁用的化學毒氣等,且利用「以夷制夷」的策略,釀成原民慘烈傷亡。

莫那.魯道最後飲彈自盡,數百賽德克人於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參與行動的各部族幾遭滅族,餘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清流部落)。

事件經以蔣渭水為首的臺灣民眾黨極力揭露後,震驚日本當局與國際社會,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遭到挑戰,總督石塚英藏與重大官員引咎去職。

此事件是日治期間臺灣人最後一次激烈的武裝抗爭行動。莫那.魯道深知日本人的實力,即明知最後要慘烈的失敗,仍孤注一擲,為守護傳統文化與民族尊嚴而戰,其不惜犧牲的壯烈精神,撼動人心,也為族人換來一線光明。

霧社事件起因

1895年4月17日,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而在1896年至1920年間,原住民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爭行動,尤以1930年爆發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


1896年至1920年間,原住民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爭行動,尤以1930年爆發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資料圖片)

日本政府於1906年占領霧社,莫那.魯道時年24歲,他表面歸順,暗中團結青壯屢次反抗。1910年時,波阿倫、荷哥、速庫、陶渣、托洛克等諸社就伺機要反抗日本,但尚未行動就被日本察覺,而有50多人遭到捕殺,莫那.魯道因被邀赴日本參觀而未參與其事。

但之後,莫那.魯道曾於1919、1920、1924年3次祕密召集各部落頭目,商議反抗行動,皆因事跡敗露而中斷,因此在日警眼中,他是一個必須嚴密監控的頭目。可見霧社事件是延續先前的反抗行動,非突發事件。

霧社事件爆發當年,莫那.魯道已48歲,他與日本人已周旋多年,時而合作,時而反抗,在賽德克族各社擁有極高的威望。

此時霧社的賽德克族,已歸順日本20多年。大多數的賽德克族兒童都在蕃童教育所就學,學習日語及書寫。但這對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莫那.魯道來說,心情愈發沉重。

霧社事件及導火線

促使莫那.魯道舉事的導火線,應與同年10月7日吉村巡查遭毆打的事件有關。

那日,馬赫坡社一對青年舉行婚禮,莫那.魯道長子達多.莫那看巡查吉村經過,欲邀請他共飲,吉村不接受,還動手侮辱(一說是對新娘行為不雅,另說是達多雙手沾了宰豬之血),雙方引發衝突,其弟巴索.莫那也加入毆打之列。莫那.魯道感覺吉村不會善罷甘休,遂偕子攜酒前往欲講和致歉,但吉村不理會,且呈報上級。

當時襲警乃重罪,莫那.魯道憂心遭報復,加上長期受日本官吏欺壓、被禁止紋面、失去出草等傳統習俗所積累之因素,又族人的鼓舞,更堅定其起事的決心。

最後獲得霧社德固達雅群11個社中的6部落支持,為馬赫坡社、塔洛灣社、波阿崙社、斯庫社、荷戈社及都羅多夫社等。

300族人在莫那.魯道帶領下,於10月27日利用升旗唱國歌為信號,衝進霧社公學校聯合運動會會場、霧社分室和能高警備線上各駐在所13處。砍殺了各地警察及日本人136名(其中兩人是著日人服裝的漢人被誤殺)。事發後,賽德克族人切斷對外交通的吊橋以及電話線,並搶得日警槍枝及彈藥。

臺灣總督石塚英藏聞訊,備感震驚,立即著手軍事行動,動員日本軍隊1563人,警察1231人,軍伕1381人,包括親日的「味方蕃」共5311人次。

在慘烈的抗暴戰爭中,莫那.魯道和手下最後於11月中旬退守於馬海僕溪上游的岩窟,利用懸崖絕壁的地勢作戰,日軍甚至投擲違反國際公約之「糜爛性毒氣彈」(路易斯毒氣彈)。

部族婦女們為了讓男子沒有後顧之憂能奮勇作戰,自己與孩子就先行自縊。最後莫那.魯道見大勢已去,他把戰鬥指揮權交給兒子,再將妻子巴康.娃利斯射殺後,獨自離開岩窟到上方的森林中,舉槍自盡。11月19日日軍挺進岩窟時,陸續發現壯士與婦孺自縊的屍體100多具掛滿於樹枝上,但卻不見莫那.魯道行蹤。

至12月8日,莫那.魯道的兒子達多.莫那,與被迫前來招降的妹妹馬紅.莫那,訣別後也上吊自盡,霧社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參與霧社事件的6部落,共1236人,最後有644人死亡,其中296人自殺,5百多人投降,日本人稱其為「保護蕃」,將他們收容在霧社。

不料,隔年4月25日又發生第2次霧社事件,日本縱容陶渣社去屠殺「保護蕃」,共216人死亡,有的逃走,最後僅剩298人,被遷移到川中島。之後又有不少涉嫌參與起義者,遭日警逮捕而失蹤。

霧社事件之檢討

霧社事件的戰火平息後,隨即引起日本國會激辯,一致譴責總督府和軍部對原住民事務處理失當。臺灣總督府也做了深刻的反省,從此改善理蕃措施。

霧社事件發生的原因,日本官方的報告大致歸咎於勞役問題、聯姻問題及馬赫坡頭目的反抗心等面向。而臺灣研究者認為,日本的統治對原住民造成的文化衝擊,是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

在勞役問題上,霧社地區的警察不斷役使原住民從事各種工事的建設。據日官方記載,事件前(1928~1930年)此區進行的工程達10件之多。

這些勞役不僅薪資微薄、負擔沉重,又時常耽誤到耕種、狩獵等活動的進行,引發原民的不滿。

原民與日人的婚姻問題,日方原希望讓理蕃事務能更加順利而鼓勵,但這樣的結合,反而常造成不幸結果,許多原民婦女遭日警拋棄,加深原民不滿情緒。


日警藤儀三郎與莫那.魯道的16歲妹妹狄娃斯.魯道結婚。(資料圖片)

由於莫那.魯道是位強勢的部落領導人,聲勢凌駕於其他霧社眾頭目之上,令日統治者不敢等閒視之。除派幹練的警官就近監視外,也特地安排巡查班長近藤儀三郎,和莫那.魯道的16歲妹妹狄娃斯.魯道結婚,以聯姻示好。雖然莫那.魯道非常反對,最後不得已同意。

但近藤儀三郎後因外調而失去音訊,部落人以為頭目的妹妹遭丈夫遺棄,依照賽德克的Gaya(族律)不能回娘家部落,加上也聽聞各部落的遭遇,莫那.魯道對於日人的不滿倍增。

1911年,30歲的莫那.魯道,在日本警方的安排下,與其他部落的頭目及有勢力者,參加「蕃人日本內地觀光團」,被招待前往日本參觀武器的展示與製造,日本意在展現其壯盛的國力和強大的武器,使參觀團能心生畏懼,不敢輕言反抗。

所以當莫那.魯道領導起義時,對部落的戰士說:「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一旦起義反抗,就要有必死的覺悟。」

少年英雄 領袖風範


莫那.魯道(圖中),為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馬赫坡社頭目。(維基百科)

莫那.魯道(Mona Rudo)(生於清光緒8年,1882年~1930年),為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馬赫坡社頭目。身高近190公分,17歲時已是個高大魁偉的勇士,從少壯時期就善於戰術,曾經多次出草成功,因此自然成為眾人的領袖。

最讓同族遺老們津津樂道的是,約於17歲(一說13歲)時即獵取了敵方領頭的首級;並出面解決德固達雅群與其他群的土地紛爭;擅於獵獲水鹿的鹿茸,以之換取眾多牛隻飼養等。

他的父親馬赫坡社頭目魯道.鹿黑(綽號魯道.排),於是提前交棒,讓年輕的莫那.魯道擔任頭目。

莫那.魯道固然霸氣,對族人卻很寬厚。1930年前,莫那飼養了成群的牛隻,為眾所周知之事。據說有次,幾個部落青年宰殺了一隻莫那的牛。族老表示,那幾位年輕人應該是故意的吧!大家都知道,那是莫那家的牛。沒幾天,此事已傳得沸沸揚揚。

身為頭目的莫那於是召集族人說:「我知道是誰宰食了我家的牛隻,但飼養牛隻本來就是要宰殺食用,你們還我一隻小牛即可。以後,不論是誰都不可如此做,大家也不要再談此事了。」令族老印象深刻的是,莫那不但沒有嚴厲斥責,或訴諸Gaya(族律),從頭到尾也沒說一個「偷」字,可見莫那寬厚的一面,尤其他言出必行的領導之風,是馬赫坡部落人盡皆知的事。

曾為「味方蕃」及負面評價

莫那.魯道早年因反抗日本政府失敗,深知日本人的實力而歸順。被招安後還幫助日本人攻擊其他不服從的原住民。居住於臺中的泰雅族耆老表示,1920年莫那.魯道趁泰雅族烏來歷馬部落(今臺中青山電廠附近)壯漢外出打獵,帶族人及日本人前來偷襲,殺了26名老弱婦孺,是為「薩拉矛事件」。因此事件,馬赫坡社曾被歸為「味方蕃」。

除了泰雅族,同族的都達群也對莫那.魯道有負面評價,他們表示,莫那.魯道仗著人多勢眾搶奪他們的獵場,是他們的敵人。

實際上,原民部落早年由於長期有互相出草及爭奪獵場的習慣,即便語言能互通,也不乏敵對者;部落間的積怨讓日本政府有機可乘,利用操控部分原民投向日方(稱味方蕃),取得合作,討伐反日原住民。

同屬於德固達雅群的巴蘭社就曾被親日的布農族干卓萬群原住民攻擊(1903年姊妹原事件)。

賽德克族的精神受褒揚

1933年,兩名獵戶無意間在林中之岩窟發現一具仰臥的屍骨,身旁有一支手槍和一把蕃刀。經初步判定,這高大的骨骼應是莫那.魯道。後來經其女兒指認衣物、臂環等遺物,證實莫那.魯道已自戕。他的屍體沒有完全腐化,一半成為木乃伊。

南投廳能高郡警方,將莫那.魯道的遺骸,放在埔里武德殿公開展示,之後作成骨骼標本,送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作為人類學研究的標本。

1953年,國民政府在霧社建立霧社抗日紀念碑,直到1973年,才把莫那.魯道遺骸從臺大標本展示館迎回霧社,新建墓園安葬。

1969年,中華民國政府決定將莫那.魯道入祀忠烈祠。1970年,行政院內政部對莫那.魯道加以褒揚。2001年中央銀行於20元硬幣上鑄莫那.魯道之肖像以資紀念。近年也有多部描寫關於霧社事件的著作、漫畫、電視劇、電影推出。

莫那.魯道的長女馬紅.莫那,在戰後改漢名張秀妹,因此有人也稱莫那.魯道為「張老」。每年10月27日為霧社事件紀念日,當地政府都會在此地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讓賽德克族的精神與事蹟流傳下去。◇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