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兩會不提「中國製造2025」 未來製造業如何發展


2019年3月15日,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在北京閉幕。(AFP)

李克強在2019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隻字未提「中國製造2025」,該計畫大量的政府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措施,不僅引發美國的不安及抨擊,中共兩會上也泛起批評聲。

中共治下「中國製造」已魂死魄散,未來製造業可有出路?

文 _ 王淨文

中共每年3月都要在北京召開為期11天的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會議,簡稱兩會。儘管歷年來百姓都把兩會諷刺為「特權階層聚在一起打瞌睡的地方」、「臭味相投的寄生蟲們每年定期的聚會」、「既得利益集團的分贓會、舉手會和圖章會」,但2019年的兩會,依舊可謂史上最戒備森嚴、最沉悶枯燥、最沒有結果的一次。

這次不但兩千多代表住的賓館被用鐵絲網封住,阻止人民去找人民代表上訪,中途還出現了代表死亡事件,而且對中國最重要的產業發展規劃,也有人公開提出異議。

兩會一香港人大代表死亡

3月11日,香港中共人大代表王敏剛在會議期間死亡。70歲的王敏剛是「造船大王」王華生之子,自1993年起長年擔任港區中共人大代表。從2003年起,他每年都在兩會提出臭名昭著、引發香港50萬人遊行抗議的《基本法》23條立法,直到2017年才停止。


赴京參加兩會的港區中共人大代表王敏剛病亡,引起網民熱議。(大紀元資料室)

《基本法》23條其實是中共想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在政治上接管香港。比如法輪功在大陸被江澤民以個人命令的形式污衊為邪教,而無論全國人大或中共現行的任何法律都從未給出這種定性,但江派為了在香港禁止法輪功,就想借用23條的「叛國罪、顛覆罪」來搞迫害,結果導致2003年7月1日50多萬香港市民不顧炎熱上街抗議,最後,23條立法不了了之。

據說,王敏剛完全可以請假缺席兩會,但他說:無論如何他也要參加,結果無論如何就真的死了。

習李都在等中美貿易談判結果

說這次兩會是最沒有成效的會議,是因為無論是習近平還是李克強,無論是汪洋還是劉鶴,他們誰也不知道,接下來幾周中,習近平與特朗普總統的見面能否成功,美國是否會停止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中美貿易戰是否能停火。

假如真能像前面幾輪談判那樣進展順利,那貿易戰停火的前提就是中共必須實行經濟上的結構性改革,包括停止對知識產權的侵害、停止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停止偷盜美國的先進科技成果、停止對國企的不公平補貼、停止2025製造業規劃等。

如果真的要實施,那對中國經濟將帶來巨大變化。

然而由於特習會可能定在4月,因此,中美貿易協議至今還懸在空中,到底能否簽下協議,可能習近平心裡也還在打鼓,因此人們看到,在兩會上對下一步經濟如何發展,李克強總理都是在泛泛地談,他必須等到中美正式簽訂協議之後,明確各類具體要求之後,才能進一步制定相應的對策。

所以我們可以猜測,19大四中全會,一定會等到中美貿易協議簽訂幾周之後才會召開。

李克強不提「中國製造2025」

外界注意到,李克強在2019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隻字未提「中國製造2025」計畫,然而從2015年開始到2018年的這三年中,每次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都把這個雄心勃勃的科技工業強國戰略大講特講。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大量政府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措施引發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不安及抨擊,美國批評「中國製造2025」計畫是以政府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措施,協助中國企業在多項行業如人工智慧、機器人、半導體等取得競爭優勢,損害美國公司的利益。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大量政府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措施引發美國的不安及抨擊。李克強在2019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隻字未提此計畫。(大紀元資料室)

為了讓談判進行下去,中方承諾停止該計畫。於是從2018年6月開始,中共下令媒體不許再使用「中國製造2025」的提法,中共領導層在公開講話時也不再提及該計畫。

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年11月中期選舉後表示,中國已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畫,但多數分析認為,沒有證據表明中共已經有所放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表示,雖然中國已不再強調「中國製造2025」,「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它」。他補充說,美國不反對中國的科技進步,但是美國「反對利用不合理的手段,比如盜取商業機密,強迫技術轉讓等等」。

《華爾街日報》2018年12月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北京正在起草取代「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產業政策,重點內容是淡化國家主導的角色,並對外國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場開放機會。

這次外媒普遍注意到,儘管李克強未提「中國製造2025」,但仍談到政府將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促進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設備、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汽車,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製造、中國服務等。而實際上這些單項曾都列在「中國製造2025」計畫之中。

因此外媒認為,中共只是放棄「中國製造2025」這個名稱而已,不會放棄實際執行這個戰略的內容,該作法是換湯不換藥,改頭換面而已。

而且李克強還表示,今年政府對科技的預算投入將增加13.4%,達到3543億多元,約529億美元。

樓繼偉稱2025規劃是浪費錢 

這次兩會代表基本都沒有提出有分量的提議,整個會議很死氣沉沉,但也有點亮點,那就是原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對「中國製造2025」的批評。

據說這次兩會上有四位代表發表了不同意見,其中最為尖銳的就屬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了。他表示,「中國製造2025」浪費了納稅人的錢,政府也根本沒有必要提出2025年的目標,因為這些產業趨勢很難預測,政府不應該在一個充滿未知數的大背景下做出這樣的規劃。

2011年11月7日,66歲的樓繼偉被免去財政部長時就有評論說,樓繼偉是中共官場最直言不諱的改革派,他與周小川一樣,是最有能力的經濟官員。

另一位是前外交官、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葉大波。他稱李克強說去年在共建「一帶一路」上「取得重要進展」,這有誇大成分,因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不像期待的那樣順利,與其說「取得重要進展」,不如說合作領域得到了擴展。

盛洪:大國思維 從製造到市場

對「中國製造2025」規劃公開提出反對意見的,還有經濟觀察家和社會評論家盛洪。

盛洪出生在1954年,現任中國自由派民間智庫: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以及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2018年8月10日盛洪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市場〉,認為官方不應該強調把中國製造的產品如何出口到國外,而應該重視打開中國市場,讓其他國家的商品進入中國,只有這樣,中國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大國。

文章認為,「中國製造2025」是看起來很漂亮,但基本上不會落實,而一旦落實,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帶來浪費甚至災難的一個新文件而已,不會真的起什麼作用。

文章回顧了西方社會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給予的優惠政策和幫助。2001年,因為當時中國的GDP占全球的比重只有4.1%,中國只是一個小國,一個新生。所以在WTO的框架內,明確規定了對發展中國家的某種優惠和照顧,如一定程度上允許發展中國家政府對產業的補貼,允許這些國家對進口的數量限制,發達國家單方面提供優惠關稅和降低壁壘等等。


2001年中國只是一個小國,在WTO的框架內允許發展中國家政府對產業的補貼等。如今中國已不是小國,「中國製造2025」政府補貼的做法就違反了公平的貿易原則。(AFP)

但在15年後,中國已經不是小國了,經濟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在這時,「中國製造2025」所蘊含的意味,就顯得有些問題。因為這還是小國思維,不遺餘力地要加速中國製造業的升級,進一步擠占世界市場。已經承受中國巨大競爭力的外國企業應該會感到焦慮,即使是美國這樣一個世界最大經濟體、技術領先國家,也感到了不安。

文章說,美國人公然對「中國製造2025」提出質疑,要求中國取消這一政策,似乎是對中國內政的嚴重干涉,其實不然。中國的今天,如果再適用WTO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似乎說不過去,所以那些在21世紀初還能容忍的政府補貼在今天就變得不合時宜。因而,「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對製造業技術升級進行政府補貼的做法,就違反了公平的貿易原則。

盛洪認為,從今以後中國應該有「大國思維」,一個世界領先的大國就應該開始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就像一個大哥要照顧小兄弟一樣。大國就不能只想著擠占更大份額的市場,而是要想著與其他國家分享市場。

文章列舉了美國、英國如何讓各國分享其市場,而自己卻靠金融業賺大錢的事例。美國、英國等於出口了美元、英鎊這種特殊的、製造價格很低廉的貨幣商品,而換回的是各國貨真價實的各種物品。

「然而,中國能否建立起一個讓人信賴的金融體系,中國能否讓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還是個疑問。產權缺乏保護,政府補貼,壟斷,以及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都是中國當下存在的嚴重且不易克服的問題,甚至是現在所謂的『中國模式』的固有部分。」

「儘管中共中央於2016年就發布了平等保護產權的文件,但在實際上產權越來越不安全了,小到街頭早點攤,大到阿里巴巴,其產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護。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不太重要的行政目標,如整頓市容,或安全排查,一分鐘就可以將經營了十幾年的早點攤關掉。最近的北京市政府的所謂『減量發展』,又一次威脅著在北京市郊謀生的人們的產權。」

而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補貼,似乎已被國企利益集團看成是自己的固有利益,取消補貼將會遭到它們頑強的對抗。壟斷權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交易秩序更是令人擔憂。最近的假疫苗事件揭示,一方面用政府權力保護假疫苗的銷售,另一方面又將真疫苗說成是假疫苗加以打擊,直接破壞交易秩序的就是政府行政部門。在這時,人們很難相信,交易秩序是公正的。

文章最後總結說,大國模式首先要建立起真正的保護產權和維護公正秩序的制度規則來,而這又離不開建立起約束權力的憲政結構。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的指責實際上是對中國的有益警醒。這是一件好事情,促使中國想一想,應該轉型了。如果拒絕這一提醒,中國也許永遠不可能從小國模式轉型為大國模式,她走向巔峰的道路將會中斷。

歸國工程師:中國製造業七大弊端

3月17日大陸論壇流行一篇文章〈「中國製造」魂已死 魄已散〉,作者是在海外留學工作十多年後回國的裝備製造業服務的高級研發技術人員,他發現中國製造業有七大原罪,也就是由制度決定的七大弊端。

一、不重視核心技術,太過重視營銷。自古以來,好產品之品牌大多靠積澱,靠市場傳播力。景德鎮的陶瓷,西湖的龍井是靠核心技術及質量取勝的口碑。

二、被「管理死的」中國製造。一堆管理幹部,人浮於事,技術一竅不通,還天天管別人。在製造強國,技術是最被尊重的,老闆敢把獲得利潤與科技發明人對分,這是尊重事物本質的表現。

三、企業和員工如同生死敵人。在中國製造型企業,員工跳槽和不忠誠現象舉世罕見,老闆和領導對下屬和員工不信任也同樣舉世罕見。

四、慣壞了採購人員。一些企業,特別是私人企業老闆們,願意從家族中間或親信中間選拔採購人員,美名其曰防止腐敗。國家為防止腐敗,搞什麼招投標,結果越招投標越腐敗。

五、對知識產權不尊重。山寨問題,投機取巧問題很嚴重,歸納到底就是對知識和知識產權的嚴重不尊重,舉世罕見!

六、牽強的民族主義。無論是從企業冠名,還是產品的名稱,民族主義的產品比比皆是。是你對企業沒信心、妄圖通過民族感情討好悲情的國人嗎?實際愛國主義是假,多賣幾個產品才是真的。

七、腐敗的體系。汽車廠的老總,叫親戚在外開一個零部件廠,把自己的權力入股在這家供應商裡大把獲利,當然外界絕對看不到這位影子股東的。各行各業均被權力尋租,被有背景的人把持。這樣的市場經濟要來何用?

作者最後感歎,「中國製造」魂已死,魄已散。「秦朝的磚」,「漢時的瓦」,「宋明的陶瓷」,「清時的茶」……過去偉大製造之魂已被摒棄了,魂飛魄散了。沒有偉大理想和信仰支撐的「中國製造」,沒有工匠精神承載的製造,所謂「中國製造」不過是山寨路邊沒有靈魂的野鬼孤魂。


沒有理想支撐、沒有工匠精神承載的製造,所謂「中國製造」不過是山寨路邊沒有靈魂的野鬼孤魂。圖為淮北一線束組裝工廠。(AFP)

科技部長誇海口要當世界科技強國

儘管中國製造業的真實情況如此令人揪心,但中共官員們卻興高采烈。

3月11日,在人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中共科技部長王志剛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問表示,按照19大報告,「科技創新有『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到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王志剛指出,到2020年要進入創新型國家,這非常關鍵,就是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要走在世界前列。「從定量來講,去年我們國家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排名,綜合科技創新排在第17位,到2020年原定目標大概在15位左右。」

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王志剛給大家挖了一個坑:他讓人覺得在世界科技創新排名15位或17位就算非常好的成績了,其實在創新領域,市場只看重前三名,因為有專利保護,誰搞出一個新東西,全世界都不能再做相同的,但都可以花錢來使用。這種保護必然帶來第一、二名的壟斷,所以即使排名15,也很難說成是創新型國家。

看來,中共科技部長在誇海口。如今中國的科研投入,在全球已排名第二,僅落後於美國。如何讓百姓的納稅錢能真正產生效應,這是最關鍵的。


中共科技部長誇海口稱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然而如今中國的科研投入已排名全球第二,如何讓百姓的納稅錢能真正產生效應,這是最關鍵的。(AFP)

黃群慧:應轉向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讓巨大的科研投入對中國製造業產生實際作用呢?兩會兩周前的2月16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中國應從強調中國製造2025轉向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製造強國戰略需要調整嗎?」演講中黃群慧表示,2015年5月19日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該戰略的提出是基於兩大方面的考慮,一是國內製造業從大到強的轉變的需要,另一個是應對新工業革命的挑戰的需要,尤其是發達國家提出了一系列製造業振興規劃,包括再工業戰略等等。

他強調,不能把製造強國戰略完全對等於「中國製造2025」,需要從強調推進中國製造2025轉向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他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戰略調整方向:第一,在總體的戰略的目標上,要弱化把國外分為幾個方陣,分別對標和趕超,而要強調構造中國製造業的核心能力,為全球製造業發展做出原創性貢獻。

第二,在具體的發展思路上,要弱化重點產業的領域選擇。「我們拋開強調補貼,要強調的是知識產權保護和競爭中的企業改革,尤其是我們應該強調共性科研的基礎能力的補足。」

「具體任務我們強調五大工程,包括智能製造、綠色製造、高端製造、服務型製造,但這些都是可以具體推進的,但是還應該更加強調服務型製造和製造業的品質革命。因為中國製造業的品質基礎沒打好的話,很難談所謂的製造強國。」◇

新紀元周刊 第626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四中全會推遲,內幕如何?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