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巴黎聖母院建築與雕塑之美


巴黎聖母院的雙塔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的結構。圖為2017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廣場上聖誕樹點燈。(AFP)

復活節前一周,擁有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遭逢祝融之災,震驚全球。

歷史地標教堂塔尖墜落,木質屋頂被燒毀, 所幸兩座鐘樓在內的主建築,還有教堂內的多數珍貴藝術作品被搶救了下來, 一同見證聖母院的浴火重生。

文 _ 莫琳

自13世紀屹立至今的巴黎聖母院,是歐洲史上第一座全哥特式教堂,其蘊含古典的美麗,與法國的歷史、文學、音樂輝煌成就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天主教信仰與法國精神的象徵,也是法國人的心靈庇護之所,聚集著眾人的歡喜與悲傷。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常常被設計成十字架形狀,即從上空鳥瞰呈現一個十字架形,十字相交的下方是聖壇所在。


巴黎聖母院鳥瞰圖。(AFP)

聖母院「十字架」相交處矗立著的尖塔,是19世紀中葉法國建築家維奧萊-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整修聖母院時所建,不幸在這次火災中被燒毀坍塌。高聳入雲的尖塔有如直上天庭,是哥特式教堂很明顯的標誌,象徵著人們期盼回歸天國的心願。

尖塔周圍環繞著耶穌十二門徒和四位《新約》福音傳道者的青銅塑像,這些塑像因為翻修工程,在火災前已被遷走而得以倖存。


巴黎聖母院尖塔四方,環繞著十二門徒和四位福音傳道者的青銅塑像。(AFP)

在十字架四端的屋頂,各矗立著一尊天使雕像。復活天使——大天使長米迦勒(Michel)吹響號筒,向世人昭示著耶穌基督即將復活,映襯著塔樓上的石像怪,是巴黎聖母院的一道獨特景觀。


巴黎聖母院的屋頂上,復活天使吹響號筒,身後是守護教堂的石像怪。(Shadowgate/Wikimedia Commons)

鐘樓與石像怪


位於巴黎聖母院南塔的主鐘——重達13噸的伊曼紐爾大鐘。(AFP)

巴黎聖母院有左(北塔)右(南塔)兩座鐘樓(塔樓),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即以鐘樓為場景。想要俯瞰巴黎市全景的遊客,得爬400多級螺旋臺階才能到達塔頂的怪獸走廊,沒有電梯,但辛苦登塔還是遊客最愛的項目。

兩塔外沿的怪獸走廊上,一尊尊人氣頗高的石像怪俯視著巴黎。半人半獸的石像,在教堂初建的中世紀就已佇立在這裡,路易十四時代卻被拆除。到1845年,法國建築家維奧萊-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整修聖母院時,根據同期建造的教堂加以修復,據說是為了嚇跑惡魔。


巴黎聖母院人氣最高的怪物界沉思者「思提志」(Stryge)。(JeniFoto/shutterstock)

飛扶壁

在主體教堂的四周,環繞著非常多彎彎線條的「飛扶壁」(又稱飛券),與束柱、肋架拱頂(又稱肋拱、尖拱或哥特式拱),共同構成哥特式教堂的「骨感」部件。


巴黎聖母院側面的飛扶壁。(AFP)

飛扶壁建在外部,凌空跨越下層的走道、小祈禱室等,與內部肋架拱頂的腳部位置承接,平衡著肋架拱頂的推力,具有承重和裝飾的雙重作用。由此,教堂牆體可以砌築得很薄,甚至代以透光輕巧的玻璃花窗,營造出更大的空間感。

滴水嘴獸

為數壯觀的滴水嘴獸,其實就是雨漏。中世紀並沒有排水系統,為了防止雨水侵蝕教堂牆壁,教堂設計飛扶壁都會添加雨漏,排出從屋頂流下來的雨水。輸水道終端往往會有雕飾,一般雕刻成動物或鬼怪模樣。傳說滴水嘴獸能夠把惡鬼嚇跑,有保護作用。


「滴水嘴獸」主要功能是「雨漏」,主要為俯臥造型。圖為巴黎聖母院外牆的「滴水嘴獸」。(kossarev56/shutterstock)

教堂正門上方雕塑

教堂西側正門上方,正當中的玫瑰花窗前,有一座聖母抱著耶穌的雕塑,兩旁站著天使。左、右兩個拱窗前也有兩座雕塑,分別是亞當和夏娃。


教堂西側正門上方,正當中的玫瑰花窗前,有一座聖母抱著耶穌的雕塑,兩旁站著天使。(Olivier Bruchez/Wikimedia Commons)

花窗下面一整排,是大衛、摩西、所羅門等28位猶太國和以色列的國王。這些雕像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到砍頭,19世紀中葉才重新雕刻安上。近200年後的1977年,人們發現了頭顱集中埋葬的地方,其中21個頭顱基本完好。

教堂正面三面大門


巴黎聖母院正門上的聖母像和28位猶太國和以色列國王。(AFP)

巴黎聖母院的三面桃核形大門,堪稱聖母院雕塑的華彩樂章,每片門上布滿密密麻麻的雕塑,刻畫的都是《聖經》故事。

中間的大門是「最後審判」之門,左右兩扇小門,分別獻給「聖母」和聖母的母親「聖安妮」。


圖為巴黎聖母院三個大門。中間為「最後審判」之門。(AFP)

「最後審判」之門

整個門楣分上中下三層,最上層是耶穌舉著雙手,向眾人展示他被釘十字架而留在手心的傷口。


巴黎聖母院「最後審判」之門上的石雕。(AFP)

一條條拱形的曲線上,層層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小雕塑,是各路天使、先知、聖人、主教和殉教者。

中間一層是伊甸園的守護者——天使長米迦勒正在用天平秤人類的「罪孽」和「道德」。左邊有「道德」的好人準備升上天堂,右邊「罪孽」深重的人被小鬼拖著要入地獄。那些被押入地獄的人類,臉上的表情充滿悲傷絕望。

下面一層是天使吹著號角,死去的人類慢慢從墓地裡爬出來,準備接受最後的審判。

門楣下面,中間站著耶穌,左右兩邊排立著十二使徒;木質大門上的鑄鐵裝飾,既壯觀又精細。


巴黎聖母院「最後審判」之門,門楣下面,中間是耶穌,左右是12門徒。(AFP)

聖母之門與聖安妮之門


巴黎聖母院正面的聖母之門,門柱上是聖母子雕像。(shutterstock)

左側的聖母之門,門柱上是聖母子雕像,其腳下是在伊甸園受蛇誘惑偷吃禁果的亞當和夏娃,提示著人類的原罪。

門的兩側各有四位護法神。最吸引遊客的是左側: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右邊,聖德尼(St. Denis)手持自己的頭顱站在兩位天使中間——這位聖徒在羅馬皇帝德西烏斯迫害基督教時殉教,傳聞他被斬首後,仍拾起頭顱邊走邊講道。


巴黎聖母院前門聖母之門一側的護法神——君士坦丁大帝、兩位天使和聖德尼。(Olivier Bruchez/Wikimedia Commons)


巴黎聖母院正面右側的聖安妮之門,門楣上的主角是寶座上的聖母子。(shutterstock)

右側的聖安妮之門,門楣上的主角是寶座上的聖母子,雕刻風格十分平實。

穹頂與肋拱


巴黎聖母院教堂內部的束柱和肋架拱頂裝飾華麗。(shutterstock)

教堂內部的肋架拱頂,是哥特式建築的又一鮮明特色,除了承重,也具有「向上」的視覺引導性。

教堂中間的穹頂,高達35米,突顯著天國世界的神聖與莊嚴。


巴黎聖母院內景,聖壇(高祭壇)與穹頂。(AFP)

教堂內的雕塑瑰寶

東側的聖壇中間是十字架,前面有雕塑〈聖母哀子像〉(Descent from the Cross),為18世紀雕塑家尼古拉.庫斯圖(Nicolas Coustou)所作;兩側是法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左側)宣誓效忠聖母的跪像。

從火災後發布的照片來看,十字架在經歷祝融後完好無損,〈聖母哀子像〉等雕塑也倖存下來。

巴黎聖母院共有37座聖母子雕像,其中最具標誌性的是一尊聖母懷抱小耶穌的立像。這尊像完成於14世紀,1818年轉移到聖母院內,安置在與大堂十字交叉的耳堂。法國天主教作家于思曼(Joris-Karl Huysmans)曾在小說《大教堂》(La cathédrale)中這樣描寫她:「剛剛好的美,又有一些奇怪,她幸福的笑容綻放在憂鬱的嘴唇上。」


巴黎聖母院耳堂中完成於14世紀的聖母子雕像。(Sailko/Wikimedia Commons)


聖母院內部的聖女貞德雕像。(Steven G. Johnson/Wikimedia Commons)

此外,教堂內還有聖德尼、聖女貞德、聖特蕾莎等聖徒的雕像。

用來將聖壇與信眾活動分隔開的木質柵欄上,裝飾有講述耶穌生平的14世紀木雕。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術史副教授、法國哥特式建築藝術專家科恩(Meredith Cohen)介紹,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聖母院遭到洗劫破壞,這些木雕和一尊巴洛克時期的雕像,是教堂內唯一留存的藝術瑰寶。


巴黎聖母院木質柵欄上,表現耶穌復活的14世紀木雕。(shutterstock)

雖然法國文化部長弗蘭克.里斯特(Franck Riester)在火災後宣布,教堂內部主要的文化珍寶都沒損失,但這些木雕及其他雕塑是否躲過了劫難?科恩對此不太樂觀。

玫瑰花窗

哥特式教堂的玻璃花窗,可以說在巴黎聖母院發揮到了極致,其中西、南、北三面的玫瑰花窗舉世聞名。當陽光透過花窗灑進教堂,教堂內部也跟著光彩萬千,再搭配花窗上描繪的《聖經》故事,讓人心生崇敬。這場大火中,玫瑰花窗並沒有損壞的痕跡,狀況良好。

大管風琴


巴黎聖母院內的主管風琴,後面是教堂西側的玫瑰花窗,外面即是聖母院的正門。(AFP)

教堂西側正門位置的大管風琴,離起火區域較遠,巴黎總教區宣布她得以倖存。這具大管風琴的歷史可追溯至15世紀,經過不斷改良維護,是全球知名的樂器之一。

結語

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是最古老、風格最純正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在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的當今,很多人都想當然以為她會永遠存在。

當沖天烈焰照亮了暮色中的南北雙塔,路邊民眾注視著大片裡才有的景象,有的合唱起了讚美詩。人們驀然發覺,在心靈深處,這座大教堂原來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如科恩等專家所指出的,巴黎聖母院的精神意義,更在於她作為一個建築整體的存在,而不是多件藝術品的集合體;因為她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到空前毀損,多數藝術品都是後世加進去的。

火災究竟造成多大破壞,外界並不確切瞭解,已知的是木製結構毀壞了三分之二;所幸教堂的主體結構和很多文物、聖物都得以留存。

世人在反思復活節前的這場意外之災,也期待著她完成重建的那一天。◇

新紀元周刊 第635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世局突變在即,且看中國企業家們如何保財保命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