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巴黎聖母院 等待浴火重生


4月15日,巴黎聖母院失火,教堂塔尖墜落,屋頂被燒毀。(AFP)

超過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4月15日驚傳失火。 這座中世紀哥特式建築的完美傑作,挺過法國大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浩劫, 如今面對大火重創,也必將歷劫重生。 因為她聆聽過信徒的真切祈禱,法國人終究會還原她應有的神聖與莊嚴。


目睹大火吞噬聖母院屋頂,巴黎人傷心欲絕,並跪地祈禱。(AFP)

文 _ 林宜君、張小清

巴黎聖母院屹立至今,已有856年的歷史。這座中世紀天主教堂看盡了巴黎的繁華與敗落,飽嘗法國歷史的興革。對法國人而言,巴黎聖母院絕非一般觀光景點,是法蘭西的驕傲,是法國人浪漫慷慨情懷中的一塊心頭肉。不管發生什麼,歷史告訴我們,巴黎聖母院一定會歷劫重生。


1700年前後的巴黎聖母院。(Hulton Archive/ Getty Images)

巴黎聖母院位於西岱島(Île de la Cité)上、塞納河旁,這裡發生過無數衝突、異國軍隊入侵,卻也間接催生了無數的領導者,拿破崙便在此加冕。

在衛生條件不好的年代,聖母院也曾見證瘟神帶走無數生命。教堂真正的大劫難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她被更名「理性殿堂」,遭到塗污、劫掠,面臨毀滅。

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的九個月後,28尊猶大王雕像被革命暴徒從前門拆除,遭砍頭之災(直到近200年後的1977年,其中21個頭像才基本完好地被找回來)。

早先建造的尖塔,歷經幾世紀的風蝕未倒,到法國革命時期忽然變得搖搖欲墜,最終出於安全原因被拆除。而祭壇中央的聖母雕像,始終懷抱基督,靜觀著世事變遷。


盧浮宮收藏的雅克-路易.大衛繪畫,描繪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皇帝在巴黎聖母院的加冕儀式。圖為拿破崙起身為皇后約瑟芬加冕。(公有領域)


法國畫家埃魯瓦.菲爾曼.費隆(Eloi Firmin Feron)描繪的1830年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七月王朝取代了波旁王朝。遠處的背景中可看到巴黎聖母院。(公有領域)

維克多.雨果1831年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又稱《鐘樓怪人》),讓巴黎人恍然意識到聖母院已如此破敗。於是,在1844至1864年間,聖母院封院整修二十年。這次毀於火災的90米高的尖塔,就是在那時由年輕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主持重建的。


19世紀中葉以前的版畫中,巴黎聖母院沒有木質結構的尖頂。(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1880年前後,從塞納河向南俯瞰巴黎,左側是聖路易島,右側的西岱島上,巴黎聖母院一望可見。(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見證人間滄桑近百年

近百年來,巴黎聖母院同樣見證著人間滄桑。

她倖免於世界第一次大戰。


一戰結束後(1919年)的巴黎聖母院。(公有領域)

15年後,希特勒上臺,整個二戰期間,多少生靈塗炭,多少文化古蹟灰飛煙滅;希特勒也揚言毀滅巴黎——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與商業中心;然而聖母院連同璀璨的文化之都巴黎,再次倖免於難。


1944年8月22至24日之間,盟軍從德國人手中奪回對巴黎控制權前夕的聖母院。(AFP)


1944年8月25日,巴黎光復,聖母院附近,巴黎市民圍攏在一輛坦克邊慶祝勝利。(AFP)

從巴黎聖母院身上,文藝才俊們體會了何謂時代變遷。雨果書寫《巴黎聖母院》,人性的善惡真偽在其中有無數的辯證;小說於1956年被拍為同名電影,後又改成炙手可熱的現代音樂劇。

850多年來,這座哥特式的經典教堂已經成為巴黎的象徵、法國文化歷史的縮影,也是世界歷史的重要一環。


2001年的巴黎聖母院資料照。(AFP)

啟動重建 還原應有的神聖與莊嚴

2019年4月15日,令人驚愕的大火發生了,幾個小時的工夫,教堂木結構的尖頂就毀於祝融之災,令世人震驚錯愕。


4月15日,隨著火勢蔓延,聖母院塔尖墜落,巴黎人的心也跟著往下沉。 (AFP)

「滅頂之災」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大火無情,然而聖母院終歸會重生。

火災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迅速承諾重建聖母院,並呼籲國際社會援助,在不到24小時內,便收到7億多歐元的捐款。「在我們的歷史中,我們建造了城鎮、港口、教堂,有很多被燒毀或在戰爭、革命及人禍中遭到破壞,每次我們都得以重建它們。」馬克龍說:「巴黎聖母院大火提醒我們,我們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


4月16日,火災之後的巴黎聖母院。(AFP)

亦如一位法國網友在推特所寫:「我們可以重建巴黎聖母院!我們曾經重建過蘭斯大教堂,歷經戰火,她毀掉了85%。」


1918年德軍轟炸蘭斯大教堂外觀。(公有領域)


重建後的蘭斯大教堂。(AFP)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孟浩然的詩句,狀寫出文化古蹟給後人的心靈啟迪。

人事代謝中,巴黎聖母院聆聽過信徒的真切祈禱,也看遍兵馬倥傯的亂世風雲。理解其歷史文化意義的法國人,終究會仔仔細細還給她原本應有的神聖與莊嚴。◇

新紀元周刊 第631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世局突變在即,且看中國企業家們如何保財保命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