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節說文】首夏清和 萬物並秀 (影像第十五集上)| #新紀元

                                            
                                                                                                            攝影 Amy zha 圖編 張德容



立夏是像徵夏季開始的節氣。 “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一派生機。今天的【談節說文】第十五集我們的題目是《首夏清和 萬物並秀》。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了東南方,位於太陽黃經達45°。在《曆書》中有寫道:「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標誌著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時節是「天地始交,萬物並秀」之時,這意味著夏季節氣的開始,也是一年中萬物最肆意生長的好時節,空氣清爽煦和,草木日漸濃綠,萬物充盈並秀,餐桌上也變得豐盛了。春有春景,夏有夏秀,春天有春天的美好,夏天有夏天的光華。 

觀眾朋友,這個“二十四節氣”的確定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是我們的祖先們在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時間與耕作”的關係。整個二十四節氣的確定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官方的最初範本則是漢武帝時期頒布的《太初曆》。而「立夏」的起源則遠遠早於二十四節氣的確定。那麼“立夏”的由來是什麼呢?古人敬天信神,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根據民俗專家們的說法,立夏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節日,同時專家們指出古代很多節日和習俗都是來源於“祭禮”,當然「立夏」也不例外,根據一些資料顯示,「立夏」出現最早也是源自於古代的祭禮。在周朝的時候,人們對神明的祭祀不再是每日在固定的時刻進行,而是將祭祀的時間變為季節變換的時候。譬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在周代,逐漸形成在季節轉換時祭祀神明之後,身為一國之主的周天子是需要親自主持祭祀大禮。在古籍《禮記‧月令》中記載:「立夏之日。」每逢立夏這一天古代帝王必親自帶領著文武百官到南郊去迎夏,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典儀。

為何迎夏要去南郊呢?在這裡我們可以從古籍《後漢書志祭祀中》記載中了解:「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可以看出皇帝迎立夏於南郊,原本是一種祭祀。赤帝祝融是夏神,是神農氏的輔佐神。據《山海經》記載,祝融居住在南方的盡頭,南是祝融的方位,屬火,祝融本身也是火神。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由於祝融是赤帝,所以君臣一律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乘坐赤色馬匹和朱紅色的車子,連車子的旗幟也是朱紅色的。所以這種迎夏禮,為歷代王朝所承傳。是非常正式而隆重的。這就是為什麼帝王要到要去南郊迎接夏。

在立夏之時,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儀式叫「賜冰」,觀眾朋友們可能對古代「賜冰」了解的不多,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代帝王立夏「賜冰」的儀式的來龍去脈。據說在先秦時期就有冰窖納涼,利用地下井冰鎮水果,利用植物熬製消暑飲品等,來應對炎熱的夏天。古人智慧中不只有很多過夏天的妙法,還有不少的發明呢。據《週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大概有80人司其職。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古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運至名叫「凌陰」的冰窖中儲存。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鑒」。鑒,是一種大盆,早期是陶質,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鑒,又稱「冰鑒」。冰鑒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 1978年發掘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中,就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原始冰櫃“蟠虺銅方鑒”。

古人的這種「賜冰」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當代作家洪亮在《璿璣詞》中考證,兩宋時期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據《夏小正》記載,在賜冰之前,還有獻牲(羊)就是用羊來祭祀的儀式。有學者介紹,中國古代藏冰、用冰,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時期,後來的朝代也都設有專職官員與機構管理,從貯存冰塊到開啟冰窖,都有一定的時間與儀式。

明代的劉侗、於奕正撰的《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可見在明代,一到立夏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員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代官府在立夏暑伏時節,按官階發給冰票,憑票領取。清代的紫禁城內就曾設冰窖5座,藏冰近3萬塊,從黃曆5月1日啟用,到7月20日止,冰塊差不多都分發光時,也準備要迎接立秋了。

接下來我們在來談談“立夏與農時”。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的階段。立夏在農業上是個重要節氣,「農耕」歷來受到中國人的重視,各種作物進入旺盛的生長期,也就是說,夏天的收成,在這時候已經差不多能看見了,俗稱 「立夏看夏」。辛勤耕作的農民望著田裡的長勢,心情自然喜悅,但同時,也進入了忙碌的季節,一年最重要的夏收,就快要來到。......

在季節上,立夏是夏季的開始,也就意味著暴雨、雷雨天氣會增加很多,萬物進入一個蓬勃生長的季節。在農村,至今還有許多以“立夏”當日的天氣情況,來預測夏季的整體天氣趨勢。......

自立夏后就出現“萬物並秀”的景象,就是說很快夏收作物就進入生長後期,農諺說:「立夏看夏」、「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春爭日,夏爭時」,由此可見農事安排春光寶貴,夏時如金。只有把握農時,辛勤勞動,努力耕耘,才能豐衣足食。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溫與寒暑時間也有不同,當南方已是初夏時令,而北方依然是暮春時光。唐太宗在《賦得夏首啟節》詩中寫道:“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雖然古人並沒有以具體的時間來劃分春季與夏季的長短時間,但三春、九夏之說已體現出春之短、夏之長。

立夏之後,就是“祝融司令繼芳春”的時節,祝融乃火神(前邊我們已經講過了),他開始掌管夏季這一時令了。天氣開始逐漸變的炎熱,到處都體現著一個「火」字。

在中國傳統的修煉的文化中,遵循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人的五臟「心」與「火」相應,但立夏時節正處於春夏交替時期,此時心陽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易受寒而傷陽,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活動。因此,立夏養生重在養心。華夏文化是神傳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核心,在傳統文化中始終占主導地位,對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審美意識等各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說到這裡,那麼立夏有哪些民俗呢?我們都知道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的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

1,立夏蛋

首先,與觀眾朋友說說立夏之日最大的風俗,就是立夏鬥蛋和吃立夏蛋,這一習俗由來已久。而立夏吃蛋的寓意是什麼呢?古人認為,禽蛋圓圓溜溜的,象徵生活圓滿,立夏吃蛋祈禱夏日能保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

立夏節吃蛋的習俗由來已經延續至今,尤以江浙滬地區最為重視。有上海的童謠說:「桂花赤豆糕,五香茶葉蛋...」這些童謠不僅是一道道的美味,也是人們童年對立夏記憶深刻的美好回憶。通常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漸漸炎熱起來,很多人會出現身體疲勞、四肢無力、食慾減退的症狀,中醫稱為“疰夏。

立夏吃蛋一方面禽蛋營養價值高,身體易吸收,適合人體生理需要;再是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夏季宜“養心”,人們認為“心如宿卵”。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吃蛋,可當作預防疰夏前的“進補”。

當然,立夏除了喫茶葉蛋,還把蛋用來做遊戲。....小孩子三五成群各自提著的裝有熟雞蛋的彩線網袋玩鬥蛋遊戲,......人們根據孩子們的心性特點把玩遊戲和吃結合在一起,也是在立夏這天增添了許多童趣。

2,秤人

「秤人」的民俗在許多地方都有。這裡有一個故事,相傳蜀國被滅,劉禪被遷到洛陽後,被諸葛亮降服的孟獲每年立夏這天都要去洛陽看望劉禪,並為他稱重,揚言若阿斗被晉主虧待,必然起兵。.....

3,戒坐戶檻

觀眾朋友們是否還記得“戒坐戶檻”這個說法,“戒坐戶檻”就是不坐門檻。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檻,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

4,立夏飯

關於“立夏飯”主要風行於江浙一帶,人們會備酒食送走春天,這就是通常說的餞春--送別春光。據說以前立夏這天,浙東地區的人們會在鄰里之間湊些米,到野外支起鍋灶煮飯,或者用黑米做烏米飯、烏米糕一類的吃食,總之都是為了祈禱夏日的健康。......

5, 立夏茶

我們再來看看“立夏茶”是怎麼回事。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的習俗,人們飲立夏茶來祈願平安。一般在立夏時節,民間用各種時令果蔬、新茶祭祀先祖,吃「立夏茶」以防止疰夏的習俗。......

6,嘗三鮮

觀眾朋友可能會問,除了剛才講的這些習俗,立夏之時還有沒有其他可吃的食物呢?其實立夏,預示夏季開始。這時,艷陽高照,萬物並秀,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

總之,立夏的習俗與食俗,一是嚐鮮,二是祈福,第三就是養精蓄銳,以備從事繁重的農事勞動。古人認為,春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夏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地氣張而天氣盈。夏季是天之氣與地之氣互動最好的時節。

在夏季“宜養”,絕不是憋怒的季節,《黃帝內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說夏天的三個月,是“草蕃木秀”、繁衍秀美的季節。天地陰陽之氣交合,植物開花結果。此時節人們應該早睡早起,不嫌棄白天太長,烈日太曬,不讓自己的心中鬱悶、憋怒、憋屈。容色秀美,並合湊理宣通,暑氣疏泄。表現出外在的美。認為這是對夏天“宜養”的呼應,如違反了這個道理,心會受傷,到了秋天就會得瘧疾,供給秋天收斂的能力也就差了,冬天就病重了。

在中國傳統的修煉的文化中,遵循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人的五臟「心」與「火」相應。立夏時節正處於春夏交替時期,此時心陽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易受寒而傷陽,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活動。因此,立夏養生重在養心。提醒人們從“養”開始,修一個“心”字,如能靜心養性,提升人的情志修為和道德情操,相信這樣將會過一個無憂無怒之夏。

但今年的夏季,在世界上發生的中共病毒大瘟疫,所引發的後效應波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時,人們面對各種災難和疫情,將以什麼樣的心情和修為來對待呢?


責任編輯:jordana


#新紀元 #傳統 #價值 #真實 #大陸 #禁聞

支持我們 👌訂閱👍按讚🔔小鈴鐺


 

《全球抗疫 共黨現形》新紀元5月號

👉 購買網址: https://bit.ly/2z61dRN

-----------------------------

支持《新紀元周刊》請 follow #新紀元周刊

🔔 官方網站  ➡️ https://www.epochweekly.com

🔔 購物商城  ➡️ https://shop.epochweekly.com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newepochweekly

🔔 Line@      ➡️ https://line.me/R/ti/p/%40epochweekly

🔔 YouTube  ➡️ https://bit.ly/2T8nQe8

🔔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newepochweekly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newepochweekly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