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全球最強大財團 羅斯柴爾德家族探密


2020年10月19日德國法蘭克福猶太博物館展覽中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畫像〈Salomon Mayer von Rothschild〉(中)。(Thomas Lohnes/Getty Images)

羅斯柴爾德集團董事會主席本傑明.代.羅斯柴爾德2021年1月15日因心髒病發作而離世, 令神祕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矚目焦點。 這個曾主宰歐美金融世界長達200年的家族被稱為「第六帝國」,也是史上最有權勢的金融商業集團。

文:王淨文

羅斯柴爾德集團 董事會主席去世


羅斯柴爾德集團董事會主席本傑明.代.羅斯柴爾德。(Yvan Zedda / Gitana SA / AFP)

羅斯柴爾德集團(Edmond de Rothschild Group)董事會主席本傑明.代.羅斯柴爾德(Benjamin de Rothschild)2021年1月15日心臟病發作而離世,終年58歲。

本傑明生於1963年7月30日,是法國銀行家,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第七代。他從1997年起擔任羅斯柴爾德集團董事會主席。

中國人對他了解不多,只知道他身家約15億美元,原因是持有大量Facebook股份。

不過,與那些公開募集資金、從而財富公開的股份制公司不同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是靠自有資金來做生意的私人企業,加上家族已傳承數代,開枝散葉、人員眾多,計算起來無比繁瑣。因此外界無法知道這個家族到底擁有多少財富。

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主宰歐洲和美洲金融世界長達200年。在當代歐洲五大強國之外,該家族被稱為「第六帝國」,也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有權勢的金融商業集團。在最鼎盛時,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的財富,甚至等於世界總財產的一半。


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主宰歐洲和美洲金融世界長達200年。在當代歐洲五大強國之外,該家族被稱為「第六帝國」。圖為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授予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家徽。(維基百科)

2015年有報導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50兆美元的財富,也就是5後面加13個零。

50兆美元是多少?美中兩國2014年度財政預算相加,大約為6兆20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個家族的財富足夠養活世界兩大霸主7、8年之久。

然而誰能想像到,這個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卻源於一個貧民窟。

出身貧民窟的 全球經濟地下統治者

據風傳媒綜合外媒報導,起初並沒有「羅斯柴爾德」這個姓氏,它是家族創始人邁爾.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在決定創立家族時,看到自家紅色門牌而命名的,在德語意指「紅色的盾牌」。

邁爾生於1743年,來自德國法蘭克福一個貧困的猶太人地區。他曾在銀行學習金融實務,他眼光獨到地發現,貨幣極具收藏價值,跟貨幣相關的交易會是門好生意,於是他創立家族第一間公司,專門從事貨幣兌換、古董和古代錢幣買賣。

不久邁爾輾轉認識了德國黑森國國王繼承候選人之一的威廉伯爵,因為威廉伯爵特別喜歡收集古幣。邁爾為了討好他,不但將自己最珍貴的古幣收藏全數贈予,甚至不遺餘力幫他收集古幣。長期往來下,讓威廉伯爵逐漸對邁爾產生信任感。

黑森國國王死後,威廉伯爵成為新國王,繼承了鉅額的遺產,邁爾也順勢成為國王的御用金融管理人,就此奠定家族財產的基礎。

邁爾有五個兒子,其中三兒子納森.邁爾.羅斯柴爾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是最早到國外發展的,也是最能幹、最成功的一個。


納森.邁爾.羅斯柴爾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1777年至1836年)。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的創始人之一。(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納森1804年隻身來到英國經商,從棉布生意做起。當時歐洲動盪不安,大小戰爭不斷,部分德國貴族也流亡到英國,包括與羅斯柴爾德家族交好的威廉伯爵。他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同時協助納森在英國發展,他委託納森購買大量英國債券,並交由他管理。

納森不僅將威廉伯爵的生意管理得很好,自己也做起債券和股票生意,每當有戰爭,便貸款給需要經費的各個小國,賺取戰爭財,成為英國當時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巨頭。

納森的成功,激勵家族成員在歐洲拓展事業的野心,其餘四位兄弟先後在德國、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和義大利那不勒斯開辦銀行與證券等金融業務,於是,全球首家跨國銀行出現了。

靠情報在幾小時內 財產翻了2500倍

1815年英國和法國爆發了滑鐵盧戰役,當時戰情膠著,勝敗難料,當時的王室和銀行家無不擔心萬一英國輸了,手上持有的國家債券會暴跌成為壁紙。

作為英國銀行巨頭的納森,手上當然也持有大量的債券,但就在戰情即將揭曉的時候,他的一項決策,不但在英國造成轟動,還徹底翻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聲勢與財富。

1815 年6 月18 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雙方惡鬥進入了最後階段。到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othworth)的 Rothschild 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Ostende)港。

當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Rothschild快船時,已經是深夜時分。這時英吉利海峽風急浪高,在付了2000法郎的費用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海峽。當他於6月19日清晨到達英國福克斯頓(Folkstone)的岸邊時,納森親自等候在那裡。納森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1810年的倫敦交易所。(公有領域)

納森走進倫敦交易所後,開始拋售手上的債券,這個舉動嚇壞交易所內的所有人,斷定銀行巨頭納森一定已經得知英國戰敗的消息,於是紛紛跟進,造成債券恐慌性拋售,價格暴跌。

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已成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

這時,納森指示代理人將債券全數買回,讓眾人驚訝不已。不久後就傳來英國戰勝的消息,國債價格一路飆升,納森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賺進數百萬英鎊,是原有資產的2500倍。

納森在這一天之內賺的錢,超過拿破崙和威靈頓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有的說,這次他們家資產翻了20倍,從5%升到100%,不過,納森可能從原來持有債券的數量,升到幾十倍或百倍千倍,這就有可能讓總資產升到原來的2500倍。

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這麼翻身一躍,成為當時全英國最大的金融商業集團。納森甚至入股英國最大的英格蘭銀行成為最大股東,擁有英國貨幣的發行權與管理權,實質掌握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的金融體系。

也就是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靠情報發家的,後來人們傳說他們是深層政府中最高控制者,也是因為他們不光掌握金錢,還掌控信息。

早在戰前,Rothschild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成立了數量龐大的祕密代理人機制,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該家族稱為「孩子們」。

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它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令人歎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滑鐵盧一戰使納森一舉成為英國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今後的公債發行,英格蘭銀行也被納森所控制。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繳納的各種稅賦的義務,變成了Rothschild銀行向全民變相徵稅。

從此之後Rothschild家族開始快速的翻倍,到1950年時,家族資產大概是全世界的一半。

他們一貫的絕招:「手上持有巨量資金,掌握巨大的情報訊息,在必要的時刻快速進場,整盤端走。」

不顧良知道義 靠戰爭累積巨額財富


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霸權的終點,卻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權傾天下的開端。圖為〈滑鐵盧戰役〉,威廉.薩德勒作。(公有領域)

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霸權的終點,卻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權傾天下的開端。

到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已是歐洲最富裕的家族;不過,他們發的卻是令一般人良心難安的戰爭財。只要爆發戰爭,羅氏家族就提供各國政府軍事貸款,即便該國打敗也無所謂,因為他們常以清償債務為理由,獲得戰敗國礦業與鋼鐵業的特許權,並透過開辦銀行和證券公司,進一步壟斷該國的金融體系。

譬如,普法戰爭結束,法國付給普魯士的賠款,即由羅氏家族代為支付。此外,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聯邦政府的主要財源亦來自羅斯柴爾德銀行。基本上,19世紀的歐洲國家尚未建立健全獨立的貨幣、稅收、債券和公共財政等體制,金融家的力量得以充分放大,承攬多國債券發行的羅氏家族,因此可將手伸進這些國家的內政與外交,有時甚至有能力阻戰或興戰。

事實上,鴉片戰爭的發生,就與羅氏家族有莫大關聯。出口鴉片至中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其背後控股人即是羅斯柴爾德。此後,他們又間接控制英鎊的發行,並為金本位體制打下基礎。

羅氏家族的通天本事與雄厚財力,還可從蘇伊士運河一案一窺端倪。1875年某晚,納森之子黎昂內爾(Lionel de Rothschild)於倫敦宅邸宴請同為猶太裔的英國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席間,黎昂內爾突然收到一封寄自法國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資金短缺,打算把手中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賣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的喊價極不滿意,願以400萬英鎊的價格售予其他國家。


納森之子黎昂內爾(Lionel de Rothschild)貸款給英國政府搶得先機買下蘇伊士運河股票,堪稱富可敵國。(公有領域)

迪斯雷利隔天立刻召開內閣會議,眾閣員一致同意英國認購這批股票。可惜,時值國會休會,無法在短期內籌足這筆資金,於是黎昂內爾當機立斷,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貸予英國政府400萬英鎊搶得先機買下。連國家都拿不出來的錢,他們短時間內便可湊足,名符其實的富可敵國。

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凡從亞洲駛向歐洲的船隻,依舊得通過蘇伊士運河;獲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等於掐住歐洲大多數國家對亞洲貿易的咽喉。

猶太復國的重要推手 堅守猶太傳統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Edmond James de Rothschild)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定居生存。(公有領域)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是羅斯柴爾德家族貢獻最大。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Edmond James de Rothschild,1845至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

倫敦的沃爾特(Lionel Walter Rothschild,1868至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Chaim Weizmann)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沃爾特.羅斯柴爾德(Lionel Walter Rothschild,1868至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公有領域)

儘管羅斯柴爾德家族坐擁巨富,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守猶太人的傳統,不遺餘力地維護猶太人的利益。譬如,他們曾因沙皇政府迫害俄國猶太人而拒絕沙皇的貸款。至於貸款給蘇伊士運河案的黎昂內爾,則於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要求頭戴猶太小圓帽、手按《希伯來聖經》而非《聖經》宣誓。

起初上議院的貴族大力反對,但最後不得不礙於羅氏的勢力而讓步。27年後,黎昂內爾的兒子納森(Nathan Mayer Rothschild,老納森的孫子)受封貴族,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猶太裔貴族,並獲選為上議院議員。和父親一樣,他也用猶太教方式進行宣誓。

不過,正因羅氏家族的財富太過驚人,在金融界和政界影響力太大,運作方式又黑箱不透明,間接導致各地的反猶或排猶聲浪。有鑑於此,羅氏家族買下路透社(Reuters)等多家媒體,希望控管反猶言論,並積極參與猶太復國運動。日後以色列得以建國,羅斯柴爾德功不可沒。

錢多到沒處花 轉向「新大陸」美國

19世紀的歐洲尚未建立健全的財稅、貨幣和債券等體制,加上自法國革命以來戰爭始終未曾停止,因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得以繼續承攬多國發行的債券,甚至掌控這些國家的外交與內政。

等到了19世紀中葉,羅斯柴爾德家族已實質握有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等歐洲主要工業國的貨幣發行權。不滿足僅握有歐洲大陸支配控制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把目光轉向新大陸——美國。

他們先是計畫性扶植握有花旗和摩根銀行的摩根家族,力圖控制美國。當時的洛克菲勒、杜邦和梅隆等家族雖然試圖抗衡,卻因抵抗不了其強盛的金融實力,最終只能妥協,間接被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

不過,由於挹注過多資金於美國,羅氏家族對歐洲的掌控稍微鬆動。普魯士的「鐵血首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抓住機會,利用普法戰爭獲得的巨額賠款籌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企圖擺脫羅斯柴爾德的箝制。

另一方面,包括摩根在內的美國四大家族也蠢蠢欲動,想削減羅氏在美國的影響力。可惜,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兩股力量均大幅減弱,羅斯柴爾德家族再一次大獲全勝。

不過等到二戰後,由於猶太身分,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少人被害死,加上歐洲在二戰後為求金融自主性,建立新的財政體系和金融秩序,國債也改由政府發行,加上戰後的歐美銀行紛紛透過上市發行股票籌措資金,羅斯柴爾德堅持用自有資金發展的的作法已無法跟上世界的變化,兩百年來無法撼動的「第六帝國」開始沒落。

這樣做也確保了家族的財富不被外人所知。儘管他們在2004年取消了對全球黃金的定價,有消息說,羅斯柴爾德家族至今依舊是全球財富的掌控者,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這個美國的中央銀行,據說就是該家族幕後掌管。


羅斯柴爾德家族至今依舊是全球財富的掌控者,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圖)這個美國的中央銀行,據說就是該家族在幕後掌管的。(Olivier Douliery / AFP)

自從1917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與金融寡頭們成功取得美國聯儲局後,變相是他們在製造美鈔。美國政府用國債向聯儲局取鈔,聯儲局收國債債息無限收入。或者把美債賣往其他國家。通過1944年布林頓森林協議美元為世界唯一結算貨幣,他們發行的紙幣便是國際通鈔。

家族企業現狀 和在中國進行的收購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三個傳統的投資領域:葡萄酒、藝術和銀行,還投資於鐵路,包括在中國和印度的鐵路。

如今家族的投資銀行在世界排名僅在10多名,主要業務是企業的併購與重組。即便如此,家族後代仍在媒體業、酒莊、飯店業、珠寶業等產業有著頂尖的成績。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來源於南非戴比爾斯公司的廣告詞,耳熟能詳。這家公司擁有著全球70%的鑽石產量,幕後投資人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此外,羅斯柴爾德也青睞投資自然資源,占據全球70%鐵礦石交易的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企業都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還有,中國富豪們喜歡的拉斐紅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就是羅斯柴爾德酒莊的產品。習近平上臺後,限制了茅台酒的控制,不過一桌富豪聚會,花十多萬來喝紅酒,卻是官方美元限制的。

另外,《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和麥當勞都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子。該家族目前還控制了一家保險公司,這家名為皇家太陽保險公司目前併購了歐洲30多家保險公司,公司的市值達到了十幾億美元。

至今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是各種陰謀論的核心,由第一代羅斯柴爾德開始就對中國非常感興趣,而家族第五代傳人羅斯柴爾德爵士(Sir Evelyn De Rothschild)曾是英女皇的財務顧問,其妻子是希拉里的朋友,二人創辦的E. L. Rothschild公司也將投資重心轉向中國。

在中國,人們把羅斯柴爾德家族控股的金融集團,稱為洛希爾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在香港、上海、北京都設有辦事處。

洛希爾集團參與了與中國相關的許多大宗併購案,中國聯通以240億美元收購網通,吉利併購沃爾沃的18億的歷史性併購,等等。

洛希爾還入股了青島銀行以及合資在國內進行紅酒銷售拉菲紅酒,以及參股了東方餃子王。

總結來看,羅斯柴爾德家族無論過去或現在,都在世界財富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