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元宇宙與數字替身

(Fotolia)
(Fotolia)

隨著這一兩年來疫情在全世界起伏不定,親友聚首的機會也變得不定,對網上聯繫互動的依賴日深,待在社群網路、線上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科技巨頭的牽引下,進入數位世界沉浸於虛擬空間,甚至通過數字化替身生活其中,似乎距離現實世界的日常生活僅剩一步之遙了。

「元宇宙」(Metaverse)就是這樣運應而生。

究竟元宇宙是什麼?將給人們帶來什麼,是禍還是福?

文:方天亮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全球疫情導致很多人不用到學校上學、不用到單位上班,在開發電子遠程辦公教學的同時,電子遊戲更成了人們度過足不出戶的封城日子中最能慰藉心靈的消遣。

進入2021年後,無法控制住的大疫不時出現,催生了民眾普遍的不滿。當人們對糟糕的現實越來越失望時,就會更加渴求在虛擬世界中找到那些在現實世界中失去的東西,甚至想創造出一個「更完美世界」。

於是,這些需求催生了科技巨頭的「元宇宙」,尤其在扎克伯格宣布臉書改名為meta之後,2021年儼然成了「元宇宙」的開局之年。

在扎克伯格宣布臉書改名為meta之後,2021年儼然成了「元宇宙」的開局之年。(Axel Heimken / AFP)
在扎克伯格宣布臉書改名為meta之後,2021年儼然成了「元宇宙」的開局之年。(Axel Heimken / AFP)

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市值超過380億美金;7月,Facebook宣布要在五年內轉型成元宇宙公司;8月,晶片巨頭英偉達花費數億美金,推出了為元宇宙打造的模擬平臺Omniverse;目前還有Cryptovoxels、The Sandbox、Decentraland三個元宇宙平臺在建設中。10月28日,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宣布,將FB改名為Meta,並宣布2021年投入100億美元,還要在歐洲新招聘1萬名工程師。

Beamable公司創始人Jon Radoff提出「元宇宙」由七個層面構建:體驗(Experience)、發現(Discovery)、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光基礎設施就包括軟硬體設備技術和網路基礎設施,有晶片、頭部顯示設備等;中間層為要素服務集成,包括平臺分發、管道銷售、內容運營,核心要素即包括NFT、虛擬貨幣等。經濟系統交易及一些獨立身分、社交場景等要素。

要實現這七個複雜層次,創造出一個具有永續性、實時性、無准入限制、經濟功能、可連接性和可創造性的虛擬世界,人類有很多工作要做,有人預測,真正實現這些功能,可能是10至20年後的事了。

名稱來源與數字替身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詞最先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現年61歲的美國著名推理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描述了人類通過數字化替身(Avatar)在一個虛擬電子化的空間中生活。

美國推理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描述了人類通過數字化替身在一個虛擬電子化的空間中生活。(Bob Lee/維基百科)
美國推理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描述了人類通過數字化替身在一個虛擬電子化的空間中生活。(Bob Lee/維基百科)

在斯蒂芬森的筆下,那個元宇宙是一個令人上癮、充斥暴力的地方。「雪崩」是元宇宙中的一種病毒,能讓很多數字人被感染而死亡,就像我們今天的疫情一樣。

在那裡,國家和政府都已經消失,只剩下一些超級公司,少數老闆很富裕,絕大多數人都失去了個人資產,其中有一類人被稱為「石像鬼(Gargoyle)」,他們由於過分沉迷虛擬世界,而選擇讓自己永久待在那裡,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在現實世界中這個人被永久毀容。

為什麼把這個虛擬世界叫Metaverse,而中文翻譯成元宇宙呢?斯蒂芬森創造了metaverse,詞根meta-來自古希臘語,它有三種不同含義:「在中間」、「變換」或者「超越」。

中文的翻譯者也很有水準。據知乎上的「全球文化觀察員」分析,為何不譯為「超宇宙」呢?因為原創者要表達的不是super-universe,或ultra-universe,而是用meta,因此,翻譯成「元」就具有希臘語那種「莫測高深的玄乎感」了。這讓人聯想到道家的「元」,比如元始天尊,元神、元嬰等,元好像就具有開創萬物的能力了。

遊戲並不是元宇宙

說到元宇宙,很多人會聯想到遊戲,但遊戲並不是元宇宙,因為元宇宙是通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來形成的,而遊戲是中心化的。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個性、髮型、服裝和裝備等,但整個身分系統是由遊戲開發商預先制定好的,玩家並不能左右什麼,玩家的一切帳號數據、行為數據,都掌握在遊戲運營商手中。

而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沒有提前寫好的劇情,沒有可供選擇的角色,也沒有像遊戲通關那樣一個終點,一切都是由參與者自己策劃,元宇宙給了參與者充分的自由度,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創造自己的世界。比如互聯網上的一個演唱會,與元宇宙相比,互聯網是在「觀看」,而元宇宙是在參與。

早在1984年出版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小說中,主角是一個網路駭客,把自己脫離肉體的意識切入交感幻覺世界中。

2003年美國推出的網路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沒有VR眼鏡」的元宇宙雛形,遊戲靈感也同樣源於《雪崩》。玩家在其中購物、工作、經商、存錢、談戀愛、結婚,註冊用戶超過千萬人。豐田、通用、阿迪達斯、聯合利華等多公司也在遊戲中拓展商業領土,IBM購買了幾十座島嶼,瑞典在遊戲中建立了大使館。

2003年美國推出的網路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沒有VR眼鏡」的元宇宙雛形。圖為「第二人生」中的社交化身。(HyacintheLuynes/維基百科)
2003年美國推出的網路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沒有VR眼鏡」的元宇宙雛形。圖為「第二人生」中的社交化身。(HyacintheLuynes/維基百科)

《阿凡達》與《駭客帝國》

科幻電影《阿凡達》(Avatar)與《駭客帝國》(The Matrix),算是對元宇宙最直觀形象、最簡單明瞭的描述了。

科幻電影《阿凡達》與《駭客帝國》,是對元宇宙最直觀形象、最簡單明瞭的描述。圖為《駭客帝國》電影海報。(Pete/維基百科)
科幻電影《阿凡達》與《駭客帝國》,是對元宇宙最直觀形象、最簡單明瞭的描述。圖為《駭客帝國》電影海報。(Pete/維基百科)

Avatar英文的原意是「頭像」或「化身」,中文根據發音翻譯成了阿凡達,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撰寫劇本並執導。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卡麥隆和其上千人的團隊,經歷15年,花費3億多美金製造的、獲得了20多億收入的電影級的「元宇宙」。

故事虛構的是在2154年,人類到潘朵拉星球開採珍稀礦產,那裡的空氣對人是有毒的。當地藍色皮膚的納美人身高3.6米,於是科學家培養出了人類在那個星球的替身,他們可以通過心靈連接而受基因匹配的人類控制。也就是說,未來科技能把人類的智力注入到其他生物中。

《駭客帝國》(The Matrix),(香港譯《22世紀殺人網路》,臺灣譯《駭客任務》),描述的是2199年人類真實世界已經被電腦機器所占領統治。

Matrix在英文有矩陣、模型、子宮、胎具等意思,電影中被稱為母體。為了培養人類當成能量來源,機器人模擬1999年的人類世界,創造出虛擬程式世界「母體」,藉由和人體大腦神經聯結的連接器,使機器製造出虛假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心理(六根)等訊號,傳遞到人類大腦時,卻都彷彿是真實的,並以此來囚禁人類的心靈。

主人公NEO發現,他的真實人體,不過是為機器母體控制的世界提供生物電能的「一節電池」。

有人擔憂,假如元宇宙發展到了極致,人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那人活著只是為了能讓電腦遊戲進行下去,人成了電子化身的「生物能源」,人不再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那些電子化身而活著。那不可怕嗎?

假如元宇宙發展到了極致,人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人活著只是為了能讓電腦遊戲進行下去,人成了電子化身的「生物能源」。(余鋼/大紀元)
假如元宇宙發展到了極致,人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人活著只是為了能讓電腦遊戲進行下去,人成了電子化身的「生物能源」。(余鋼/大紀元)

莊周夢蝶與電子遊戲

早在幾千年前,莊周夢蝶的故事就引發了很多思考。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醒來後他不知道是自己做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自己,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實的?莊子探討的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稱:「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來後不知是自己做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自己,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實的?圖為〈夢蝶〉,選自明代陸治《幽居樂事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來後不知是自己做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自己,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實的?圖為〈夢蝶〉,選自明代陸治《幽居樂事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不過到了近代,電子技術能幫人製造出與夢境一樣的電子世界,能幫人做出「白日夢」,於是電子遊戲產生了。

幾年前的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就描繪了一個虛擬遊戲元宇宙,人們進入其中並化身為另一個3D存在,體驗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做到的種種事情,甚至成為超級英雄。

署名「青銅洞見」的在〈元宇宙:現實版駭客帝國?〉一文中說,「上古之人是通過莊子式的精神反思,在思想上包容和超越現實,從而與天地相容、與萬物為一,獲得『詩意的棲居』。但是讓現代科技尤其是互聯網虛擬技術賦能的巨頭們並不這麼想。Facebook扎克伯格定義的元宇宙,是一種打通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沉浸感:你不需要反思,只要帶上一副超級眼鏡,就能沉入到『全息圖』構成的夢想世界,在那裡你還是你,你也可以不是你。」

中國人講「天人合一」,莊周夢蝶的意境引人反觀內在,從而精神昇華;然而,元宇宙讓人沉浸在虛擬空間獲得五官五味的巨大滿足,人作為一個代碼活在元宇宙裡,個體的榮譽感、成就感、幸福感,完全來自於元宇宙,真正的人在現實中,活著也是個行屍走肉罷了。

中國的元宇宙及可能

《經濟學人》在2021年11月發表了英國新創公司Improbable執行長納魯拉(Herman Narula)的文章〈元宇宙為什麼重要?誰將擁有元宇宙?元宇宙價值多少?〉該公司提供全方位虛實整合技術,是「元宇宙」的弄潮兒。他們在2017年獲得日本軟體銀行(Software)的投資,軟銀曾經率先成功投資雅虎、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

2021年6月,中共的文化和旅遊部下發《「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在娛樂業方面,中共明確「支持線上K歌、迷你歌詠廳、音樂派對等新型歌舞娛樂業態發展;促進電子競技與遊戲遊藝行業融合發展;鼓勵開發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要達到沉浸式娛樂,就意味著要發展元宇宙。

有專家指出,由於中共政府大力支持,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AI、5G網路、終端用戶設備和應用程式,以及虛擬眼鏡頭盔等感知設備上,具有優勢。加上騰訊的遊戲和微信本身就是一個原生態的元宇宙,只要在微信加上人工智慧和沉浸式設備,連結上5G網路,可能不久中國就會推出元宇宙。

中共大力發展人工智慧AI、5G網路及虛擬眼鏡頭盔等感知設備,又「鼓勵開發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中國或將推出元宇宙。圖為2019年4月25日北京「一帶一路」論壇會場的沉浸式虛擬實境體驗。(Wang Zhao / AFP)
中共大力發展人工智慧AI、5G網路及虛擬眼鏡頭盔等感知設備,又「鼓勵開發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中國或將推出元宇宙。圖為2019年4月25日北京「一帶一路」論壇會場的沉浸式虛擬實境體驗。(Wang Zhao / AFP)

沉迷元宇宙像毒品般讓人上癮

不過,元宇宙將給人們帶來什麼,是禍還是福?

財新網在2021年9月發表了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永利的文章,他表示,如果虛擬世界的運行規則與現實世界發生重大異化,「就可能引發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嚴重分化乃至極端對立,人們越是陷入一種虛幻的自我想像的美好世界之中,就越可能對現實世界產生厭惡甚至仇恨,進而催生心理扭曲與極端行為,對現實世界帶來巨大威脅。」

專家表示,人們越是陷入一種虛幻的美好世界之中,就越可能對現實世界產生厭惡甚至仇恨。圖為2017年7月18日,在東京,一名記者在體驗虛擬現實乘坐系統。(Toru Yamanaka / AFP)
專家表示,人們越是陷入一種虛幻的美好世界之中,就越可能對現實世界產生厭惡甚至仇恨。圖為2017年7月18日,在東京,一名記者在體驗虛擬現實乘坐系統。(Toru Yamanaka / AFP)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比如人類社會有個運行規則是「善惡有報」,做了壞事最終要遭到報應,假如Facebook在歐洲僱用的那1萬名計算機專家很多都是反傳統、反家庭、反信仰的,那他們在設計元宇宙的價值觀時,可能就會刪除人類的傳統價值理念,而自行規定一些變異的運行規則,那麼在元宇宙中,也許做好事反而遭到懲罰。

而且在元宇宙裡,每個人都是導演,都想把自己設定好的劇本拿出來上演,不同價值觀的人就會上演不同的劇本,比如有人構建的是美好生活,有人就專門設計出暴力和戰爭,有的戀童癖就專門虐待兒童而不遭受任何譴責,有的劇本認為勞動最光榮,有的就以不勞而獲為準則。

因此有人建議說:「我們要在法律、文化、價值觀等層面,讓社會各個階層貢獻建議,參與討論,提前制定價值共識。」但這句話是不成立的,因為元宇宙不是哪個國家政府或聯合國制定的,而是一些科技巨頭自行設立的、去中心化,也就是沒有多少監管的法律蠻荒之地,制定法律的可能就是扎克伯格這樣的人。

王永利表示,「如果不能形成虛擬世界真正科學合理並可得到監督執行的運行規則(避免被少數人通過技術和資本所操控),相關技術和資本不能堅持好為現實世界服務的宗旨,而是過於追求自身利益,創造虛幻神話給人洗腦,誘惑人們脫離現實湧入虛無,實際上是非常可怕的,其結果甚至可能像誘惑人們無節制地沉迷於網路遊戲甚至吸食毒品一樣,對遊戲和毒品提供者而言,可能獲得巨大暴利,但對整個人類而言卻是貽害無窮。」

也就是說,現在的青少年可能是最容易沉迷在元宇宙中而上癮的人群,他們是最危險的,比如那些在現實社會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就會到元宇宙中找發財的機會,就可能陷在其中不能自拔,最後淪為「石像鬼(Gargoyle)」那樣的犧牲品。◇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