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赤字激增 中共地方財政被指20年來最緊張


中國地方財政收入下降快速,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最大降幅已32%。圖為2022年10月17日,上海陸家嘴金融區一座陸橋的電子看板顯示股票下跌。(Hector Retamal / AFP)

中共二十大召開,當局堅持推行的極端動態清零政策讓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房地產的持續低迷使中共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受嚴重影響。有分析認為,目前中共正面臨二十多年來最嚴峻的地方財政困局。

文•楚寒石

中共地方政府赤字激增

10月14日,中共財政部通知顯示,一些地區和部門未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現因公出國、公務用車和公務接待等「三公」經費不降反增、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通知還顯示,有中共地方當局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

中共統計局稱,1至7月地方財政赤字為6萬億元(約合8,333億美元),環比增長9%。上海在31個省市中唯一實現財政盈餘,23個省市財政赤字超過千億元。其中,四川、湖南和河南位列前三,分別為3895億元、3799億元、3274億元。

7月底舉行的2022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野村證券董事總經理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曾表示,今年中共地方財政收入缺口將非常大。

此前5月25日,李克強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承認,「3月份尤其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經濟已惡劣到嚴重衝擊財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下降更快,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降幅到32%,小的也超過了全國平均降幅。

對此,麥格理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目前中共地方政府的財政緊張程度是過去20年裡從未見過的。

城投企業、地方國企買地托市 或加劇政府負債

中共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項來自:稅收、非稅收入(行政收費、罰沒收入等)、賣地收入,以及轉移支付收入。稅收和非稅收入都大幅受挫,很多城市只能寄希望於賣地收入。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土地市場不振,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約40%的土地出讓收入大受衝擊。即使有超過130個城市當局出台了房地產鬆綁刺激政策,包括降低房貸首付比例、放寬限購限售門檻等,但市場反應仍然冷淡。

中共財政部稱,今年1至8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萬7218億元(約合516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8%,其中,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萬3704億元(約合4681億美元),同比下降28.5%。而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相關支出7萬83億元(約合9734億美元),同比增長21.5%。

為此,多地城投企業、地方國企下場拿地托市,尤其是作為地方政府「錢袋子」的地鐵公司,在土地市場蕭條的情況下,為地方土地市場兜底、為樓市托底,成為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9月底,深圳第三輪供地推出7宗土地,成交6宗,其中3宗被深圳地鐵公司拿下。


9月底,深圳第三輪供地推出7宗土地,成交6宗,其中3宗被深圳地鐵公司拿下。圖為2022年7月20日,廣東省深圳的城市地鐵施工現場。(Jade Gao / AFP)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各地鐵公司拿地金額為:廣州地鐵165億元,廈門地鐵125億元,深圳地鐵98億元。杭州地鐵51億元,瀋陽地鐵43億元,合肥軌道37億元,蘇州軌交35億元,南京地鐵31億元,均進入前100名。

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在1至9月拿地金額前100名中,城投、平台類公司數量占比49%。然而,截至2022年2月9日,去年地方國企拿地的開工率僅有21%。

對此,經濟學家柏文喜10月17日撰文表示,地方國企買地來支持土地財政,實際上是將政府負債從表內移至表外的負債搬家遊戲,無法改變資金來源於金融機構和形成政府負債的實質。

他說,這是地方政府為應付財政支出壓力的臨時和應急之舉,極有可能導致其被長期化且尾大不掉,從而加劇政府負債風險。

多地政府財政困難 壓縮基層開支

過去20年,地方政府通過城投等融資平台積累了大量債務。中共財政部數據稱,截至2022年8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4.7838萬億元(約合4萬8311億美元)。

《中銀研究》9月30日發布報告稱,今年上半年,各省市有息城投債規模進一步擴大,絕大多數省市有息城投債規模環比和同比均繼續增長,未來城投還本付息壓力將進一步增大。此外,地方政府還有規模不小的隱性債務,進一步加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事實上,多地政府因財政困難而壓縮對基層工作人員的支出。

比如,甘肅蘭州市公交集團發不出工資,讓員工自行向銀行貸款;河南周口市鄲城縣公交發布公告全縣公交停運;四川省將大佛景區的未來30年的經營權拍賣。

黑龍江鶴崗市因債務付息超過財政支出10%,不得不啟動財政重整計畫,並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畫。

從去年底,江、浙、滬等發達省市相繼傳出消息稱,當地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平均降薪15%~20%。有消息稱,廣東部分地區已停止發放公務員津貼,只發放基本工資,而廣東是中共財政收入最高的省份。

與此同時,中共紀委發公告稱,允許公務員下班後開網約車、送外賣等行為。

動態清零政策令地方政府財政雪上加霜

此外,嚴苛的動態清零政策令地方政府財政雪上加霜,該政策要求出現疫情的城市必須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並增加封鎖、封控措施等。


中共推行的極端動態清零政策讓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圖為2022年10月7日,上海長寧區一個被封鎖的社區周圍架起圍欄。(Hector Retamal / AFP)

10月15日,中共黨刊《求是》發布習近平署名文章。文章聲稱,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都要毫不動搖堅持所謂動態清零政策,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9月1日,成都市當局要求「全體居民原則居家」,成為繼上海之後實施封城的又一個兩千萬級人口大市。9月2日,深圳市六個區發布通告,實施全區「靜態管理」。

金融服務機構野村集團估計,截至10月10日,中國有36個城市正在實施不同程度的封鎖或控制措施(當局稱靜態管理),約1.97億人受到影響。

高盛經濟學家估算,今年剩餘時間中國大城市居民每三天做一次核酸檢測,所需費用可能達到人民幣7060億元(合981億美元),而這些大城市的人口僅占中國總人數的30%。◇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