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恆指慢熊 香港恐淪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金融業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香港股市下跌拖累了樓市和消費信心,加上移民潮下人口大減,令整個香港經濟彌漫負面情緒。(Isaac Lawrence / AFP )

受國際資本撤離、中共對金融市場監管等影響,恆生指數從33000點水平一路下行,2024年1月22日收於14961點,創15個月來新低。如今再實施《民商事判決中港互認》措施,香港不再安全,有錢人出逃,人們擔心香港恐淪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文•齊先予

中國股市下跌之時,全球股市卻在美國科技股狂熱的推動下逼近創紀錄高點,亞洲市場也基本穩定,中國的困境成了一起孤立事件,香港也正在與世界其他地區脫節。

四年慢熊 恐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在國際股市開始不斷上揚時,香港的恆生指數卻逆勢下跌。從2020年以來,港股連跌四年,大跌39.5%,光2023年就跌了13.8%。

過去四年來恆生指數從33000點水平一路下行,2022年10月底創下14597點的低位,其後曾有反彈,但由2023年初至今已下跌超過三成,同期美國道指和印度孟買指數卻升逾一成,台灣加權指數及日經指數更分別升兩成和近四成。

2024年1月22日,恆生指數再次跌破15000點的心理關口,收於14961點,創15個月來新低。同日,香港股市總市值(約4.29萬億美元)被印度股市(約4.33萬億美元)超越,失去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場的地位。於是很多人擔心,香港會喪失原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從而淪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2024年開年以來中國股市三大指數集體低開,自2021年2月達到峰值以來,滬深300指數下跌了47%,恆生指數下降了49%。主要是因為復甦乏力的經濟增長、人口減少和低迷的房地產行業。

下跌原因 土壤變質

金融業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占2022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近四分之一。香港股市下跌也拖累了樓市和消費信心,加上移民潮下人口大減,令整個香港經濟彌漫負面情緒。

《信報財經月刊》1月發表了林一鳴的文章,呼籲「珍惜生命,遠離港股」。他指從波浪理論的角度分析,以往由金融風暴、雷曼倒閉等危機造成的熊市,最多持續一兩年就結束,但現時港股屬於「慢熊」,形態是「一浪低於一浪」,未必有終結的一天,成交會出現持續萎縮的「陰乾跌」。

港股熊市背後的根本性問題是「土壤變質」,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中國普通城市,外資就會離開香港金融市場,國內企業也不會在香港融資。林一鳴指,「影響股市走勢的因素,盈利能力從來排第二,第一是資金流向,如果資金要走,就算騰訊P/E跌至十幾倍、內銀跌至三四倍,資金還是要沽,大市還是要跌。」

據BBC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香港「由治及興」沒有興的原因,「2019年到現在2024年已經第五年了,為什麼2019年的案件還沒搞定?黎智英案、47人案你要吿,但又一直拖著尾巴。全世界都在觀望你怎麼處理,商家最怕就是不確定性,但這個世界不會等你,他們走了就很難回來。」

此前兩個月美國聯邦政府的主要養老基金宣布,將在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中剔除在中國及香港的股票投資。另外,北京「鐵拳監管」的衝擊也很大。

研究機構Orientis首席經濟師徐家健也對BBC說,「港股A股化,中國股市不好,香港股市也不會好。」香港上市公司過半為內地企業,有逾1430家,占港股總市值近八成。「內地爆發房地產危機,政府又打擊科網股、手遊行業,這些都令投資者沒有信心,好像稍微有錢賺就會打壓你。」

以新股集資為例,香港過去曾有「IPO之都」的稱號,也是中國企業首選的境外上市地,但香港2023年僅73支新股上市,集資額為463億港元,按年大減56%,全球排名跌出前五位。多名投行人士都對BBC中文指出,中國證監會2023年3月31日起實施的報備制度,令許多來港上市項目卡關。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李兆波對BBC說,香港開拓新興市場的時機已過,一旦失去國際城市的形象,香港的吸引力不復存在。「去外國找生意當然要同聲同氣的,但你看現在的官員英文講得不好,怎麼吸引外資?最多是吸引到內資,問題是現在國內經濟又不好。」

他表示,拯救香港市場的唯一方法是恢復昔日的角色,而且要盡快實行,「世界不會等我們的,分手越久就越難挽回。如果我們再找不回來國際定位,恐怕會像日本迷失數以十年計,甚至永不翻身。」

「香港搞壞了 共產黨將成為歷史罪人」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香港之所以是東方明珠,是因為香港是東西方的交界,不光是地理上的,更是文化文明的邊界,香港既有西方現代文明的東西,也有東方傳統中國文化的要素。在這兩個文明的融合過程中,香港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東西,就是我們經常叫香港精神。它的法治體系、社會個人自由保障體系、言論自由、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創新創意等等,香港都曾經輝煌一時,而且遙遙領先。

90年代之前的香港,除金融貿易投資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領域,如服裝、金融、珠寶設計、廣告創意、電視、電影、音樂、文化、文學等,即使工廠都搬去了中國大陸,但是香港仍然是非常繁榮。

以前新加坡的李光耀總理見到鄧小平,他告誡鄧小平時說,香港是一個能下金蛋的雞,意思就是說你別去殺雞取卵。有人問鄧小平說,香港人能不能反對共產黨?鄧小平當時說可以,可以反共,只要支持一國兩制這個框架就行。

其實不光是李光耀,中共高官包括李瑞環也講過同樣的話,90年代他是主管政協和統戰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環講過很有名的茶壺論:有人說,收回香港要把殖民地文化的污垢徹底清洗掉;李瑞環當時說,香港就是一把有歷史的紫砂茶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它裡面的茶垢,如果洗乾淨變成新茶壺的話,那就不值錢了。

朱鎔基到香港訪問,看到香港的繁榮,他在香港公開演講說,「香港搞不好、搞壞了,不但你們香港官員有責任,我們共產黨員也有責任,我們如果這樣,我們都將成為歷史的罪人。」這個是朱鎔基在香港的公開演講,當時電視全部都播出了。


90年代朱鎔基在香港演講說,「香港搞不好、搞壞了,我們都將成為歷史罪人。」圖為2023年12月24日聖誕平安夜,香港中環蘭桂坊一帶警察巡邏。(余鋼/大紀元)

兩種貨幣的結算中心

資深媒體人石山在「菁英論壇」也表示,中共到現在還是特別看重香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不是因為它覺得香港可以作為一個未來發展方向的示範,而是中共希望香港能作為國際結算中心存在。

也就是說香港是一個單向閥門,中共可以控制這個錢如何進出,而且通過中國大規模經濟對全世界施加影響。「我曾經跟香港的一些朋友聊天,有一些是搞金融的老行家跟我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控制兩種貨幣,只有中國可以,一個是港幣,一個是人民幣;一種是自由的,一種是不自由的;一種是可以跟美元掛鉤的,一種是這個內部掛鉤的。所以中共在裡面可以交換的東西,空間非常大,它又玩這個遊戲玩得非常的順,而且可以玩所有對它有利的東西,換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沒有這種條件。」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沈旭暉在「菁英論壇」表示,恆生指數跌破15000點時,香港人最大的擔心不是說中共有沒有錢救市,而是究竟這些錢從何而來,「你通過香港把錢弄進大陸去,很多人擔心這些錢是否就是香港自己的儲備,然後把它送進去中國大陸,把它說成了一個境外投資。要這樣子的話,香港的經濟不但不會好起來,而且還會有更大的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2月6日報導,美國企業的合計總市值正接近全球整體的50%,集中度創下了約20年來的最高水準。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和香港上市企業在2015年6月一度合計達全球總市值近二成,但目前占比幾乎腰斬,僅剩10%。

據彭博社統計,美國股市市值目前比大陸和香港股市市值的總和還高出38萬億美元(273萬億人民幣),創下新紀錄。聯博中國首席投資官朱梁表示,近期發生的事情,「可能是投資者能夠承受的最後一滴水。」

中港互認 比《送中條例》還狠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香港恆生指數周一跌破了15000點,就是非常接近2022年10月的低點,差不多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比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的時候還要低。

香港經濟有雙重性,它是腳踩兩隻船,哪邊好就跟哪邊,「一國兩制」嘛,但現在香港只能踩中共這一隻船,大陸經濟下滑,香港只會跟著往下滑。這是香港股市下跌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國際資本的撤離。美國不再承認香港存在「一國兩制」,美國國會正在立法,把香港和中國大陸視為等同,看成是對美國利益威脅最大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美國資本恐怕都不會在香港再投資了。香港資本市場大約有差不多一半資金來自美國,尤其是美國的一些退休基金,數字非常龐大,現在都在撤離過程中。

第三個原因就是中共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中共的監管重在「管」,要割韭菜,外國的監管重點在「監」,就是我看著你。在2024年的反腐重點中,金融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去年在金融領域抓了近百人,今年說還要深化,估計還得抓不少人。在中國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現在都不願意放貸,因為資金鏈如果出事了,資金鏈斷掉了,就會連帶很多公司出問題,所以大家現在都很保守,盡量不投資,當然流去香港的錢自然也會減少了。

第四個原因,香港從1月29日開始實施一個新的措施,就是《民事和商業案件判決中港互認》,也就是說,香港法院將會承認所有中國大陸法院針對民事和商務糾紛的裁決。這比那個《送中條例》還厲害,《送中條例》還只是說把香港居民中涉及到中國大陸法律的罪犯送到中國大陸去,前提還是承認雙方司法是獨立的,兩個司法體系還是有一定的隔絕。而現在這個《民事商業案件判決中港互認》規定,其實就是對香港「一國兩制」最根本的最新的摧毀。

香港「一國兩制」唯一的制衡就是獨立的司法體系,香港是實行英美法系,一旦和大陸互相承認,那等於中國大陸的民事和商業法庭可以延伸到香港去執行。過去香港的繁榮很大程度是把中國大陸的資金拿到香港,讓香港變成一個避風港,成為一個安全港,既躲開了中國大陸共產黨的監管,又不會丟掉在中國大陸的商機。


香港「一國兩制」唯一的制衡就是獨立的司法體系,《民商事判決中港互認》措施是對香港一國兩制最根本的最新的摧毀。(宋碧龍/大紀元)

在中國真正賺大錢的都必須有政治背景,有高官當靠山,但這種政治靠山不一定總是可靠,會隨時出問題。所以有錢人他需要香港這個安全港,把錢放在這裡。但是現在這個安全港不再安全了,他們就會出逃,主要是去新加坡或者中東,也有跑歐洲和美國的。原來躲在香港這個安全港的資金,過去一直是投資在香港股市和香港樓市,但現在這個資金在逃跑,表現出來,我們看的就是港股的賣盤壓力增加,連帶房屋的價格也在下跌。最近一些香港的豪宅,打折30%、40%賣出,跑得非常急。這和中港法院這個互相認同、裁決互認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就是私營企業老闆也在跑,尤其是據悉現在中共開始倒查20多年前國有資本的流失,就是要查到90代末國企改革的時候。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很大一部分私營企業老闆可能都有問題,都要跑,而很多這類人都有錢放在香港、藏在香港,那他們就必須都要撤離。

這些原因促成了香港股市的一路下行。◇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