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用藥如用兵 為醫識藥性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徐彪,明代醫家,字文蔚,號希谷,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正統十年(1445年)被薦入太醫院,先在御藥房任職,三年後升為御醫。有一次,明景帝問藥性遲速,徐彪回答:「藥性猶人性也。善者千日而不足,惡者一日而有餘。」治病或許很久才會好,但是吃錯藥立刻讓人出問題。

《本草原始》,古代中醫本草學著作。共十二卷。明代李中立撰。刊於1612年,將藥物分為草、木、穀、菜、果、石、獸、禽、蟲、人10部。收集藥物近5000種。其中的一篇序,由名醫馬應龍所寫,其中提到:「夫本草者,醫之肯綮也。之生而致死,之死而致生,所繫在呼吸間,可弗慎乎。」用藥得當則生之,用藥不當則殺人,生死在呼吸之間決定,以活人濟世為宗旨的醫師,能不慎乎用藥?能不熟乎藥性?!

《證類本草》,又名《大觀本草》,是宋代重要的醫書,唐慎微撰,為明代李時珍編修《本草綱目》時的藍本。艾晟在其中作序時寫道:「夫病未必能殺人,藥之殺人多矣。而世之醫者,不復究知藥性之溫涼,功用之緩急,妄意增減,用以治病,不幸而危殆者,時蓋有之,茲何異操矛而刺人於衽席之上哉!」這是庸醫殺人不用刀的意思。

用藥如用兵,開藥應對疾病,就有如帶兵打仗一般。李延為《賈氏藥品化義》一書作序時寫道:「古謂用藥救生,用兵救亂,其事急,其義一也。故處方猶之五花八陣,而藥者特其甲仗之屬,藉以克敵,若甲仗朽鈍,是以卒予敵也。更或長短異宜,先後倒置,直可以不戰而敗,救亂云乎哉。則將以救生者,亦可以肅然懼惕然悟矣!」用藥瞬息即定,開方不可不慎!

顧逢博,明末名醫,在其著作《分部本草妙用》中的自序提到:「嘗聞用藥如用兵。余讀兵書。而知兵之水土有異也。伎倆不同也。南人習於水戰。北人習於陸戰。山川利於峻險。邊境利於沙漠。或有長於劍戟。長於弓弩。長於矛盾。長於火攻。長於車戰者……而知用藥亦猶是爾。心肝脾肺腎。藥之性也。各走其臟。寒溫補瀉平。藥之能也。各效其靈。引經謬則生克顛倒。補瀉差則證候反劇。」醫者將帥也,用藥如用兵,用兵須知兵,知兵士與武器的特長,知布陣之法,方能克敵。

許希周,明代醫家,字近濂,道州(今屬湖南)人。少業儒,後酷嗜醫,尤精於本草學之研究,編寫《藥性粗評》一書,並於序中寫道:「人不可以不知醫。而藥不可以不明性。秦火之前。岐伯彭緩以神醫名。秦火之後。李華張吳以明醫名者。病賴於醫。識其原也。醫資於藥。洞其性也。故藥性之作。有本草。有圖經。有拾遺。又有四聲。有開寶之詳定。又有嘉祐之添注……」這裡再次強調醫家識藥性的重要。

要熟藥性,首要的是讀本草,為醫不學本草,猶如為將不讀兵書;行醫不識藥性,猶如為將用兵而不知兵,以人命為兒戲,十分危險。◇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