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節說文】今日早秋 金秋加油(第二十二集)|#新紀元

                       睡蓮 (張德容/新紀元)

觀眾朋友們好!
今天8月7日是立秋。上午九點零六分,只在那分秒之間,涼爽的空氣便注入天地人間,秋高氣爽,風清月明,令人神往的秋天露出了笑臉。

古人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對於立秋的黃曆時間,古人認為「七月立秋慢悠悠,六月立秋快加油」,即如果在黃曆六月立秋那就要更勤快、更努力了。

今天的《談節說文》專題第二十二集,我們一起來品味《今日早秋  金秋加油》

一葉落知天下秋,稻花田裡聊豐收。
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更是一幅畫。
在那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畫卷中,
群山、草原、樹木、花叢,慢慢由碧綠染上微黃。悅目的色彩成為秋日美不勝收的完美背景。
紅彤彤的蘋果,白絨絨的棉花,黃澄澄的稻子映入眼簾,水稻上結滿了果實,微風吹過,金色的水稻隨風擺動,猶如金色的海洋。
秋天,不僅僅是景色最美季,春華秋實。秋天也是收穫的豐收季節。
辛勤耕耘的人們,迎來了人生的秋天。一邊享受著楓葉紅瓜果香的美妙景色,一邊美滋滋地收穫著秋天的果實,一邊體驗豐收背後的艱辛、汗水、喜悅和歡樂,大自然用特有的方式祝賀付出的人們得到充實的回報。

立秋,是中國古語簡練的總結。包含著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以及古人的劃分與總結。立秋二字,區別涼熱,指示規律,它年復一年地告訴我們,天道有序。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

立秋,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暑去涼來,天氣轉涼。

立秋時,水稻正值成熟期,需要持續的晴天。相傳,在古代,若立秋過後雨過五天持續不斷,朝廷或各邑城會舉行祈求停雨的祈晴祭。立秋是穀物成熟之際,人們根據當天天氣占卜。立秋日,天空晴朗意味著萬穀豐收,濛濛細雨是一個好兆頭,陰雨連綿則不利於水稻的生產。打雷意味著水稻產量低,地震則意味著次年春季牛羊亡。

立秋三候

古代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是指立秋時會刮涼風,不同於夏天的熱風;「二候白露生」是指早上起來大地上開始有白霧;「三候寒蟬鳴」是指蟬在秋天感到寒冷開始鳴叫,寒蟬淒切,使人聽了多有不忍。三候都說明了自立秋始,天氣開始轉涼。素有「一葉知秋」之說,宋代皇宮之內還會有專門的儀式報秋,比如會把盆內的梧桐移到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梧桐會應聲掉落一兩片葉子,是為報秋。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節氣習俗

 在中國古代,三千年前就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立秋日,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也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立秋節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在周代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昊、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等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時,就要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啃秋
  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立秋養生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皆以養收為原則。

事實上,真正的「養生高手」,並不是那些名貴的中草藥材或保健品,而是我們身邊一些非常普通的食材。特別是下面的4種果實,只要搭配得當、正確食用,則稱得上秋日「四大名補」。

1、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
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2、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濕效果優於紅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3、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4、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立秋飲食有講究,立秋後不宜吃過分油膩的食物,而禽類、海鮮、瘦肉等既清暑熱又可補益。

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秋天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此外,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為迎接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為了控制體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這種做法不可取。人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儲備應全面而均衡,必須通過豐富的飲食提供,主食更是不可缺少的營養來源。無論任何季節,忽視主食進行減肥的行為都極其不當。秋天熱量的攝取大於散發,稍不小心,體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應多吃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紅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此外,常被減肥一族鄙視的肉類,也同樣含有其他食物無法替代、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盲目改變飲食結構,對於身體有害無益。

立秋吃瓜果即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夏天人們吃蔬菜、水果以瓜豆為主,比如黃瓜、冬瓜、西瓜、甜瓜、西葫蘆之類,四季豆、豇豆、毛豆等。除了西瓜、四季豆之外,瓜豆類中胡蘿蔔素含量較低。所以,到秋季來臨,人們體內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夜視能力下降、眼睛乾澀、呼吸道容易感染之類的問題。因此要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蘿蔔、番茄等。另外,瓜豆類食物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如果維生素C長期缺乏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換季的時候容易感冒。因此,多吃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瀋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著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普通人立秋後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強肝臟功能,要多吃蘋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療效。《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養肺四要

立秋過後在飲食上就要多注意不可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啦,要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

立秋後是養肺黃金期!傳統醫學認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傷肺。如肺氣太強,容易口乾舌燥、喉嚨痛。而肺氣虛則會傷及元氣,令多種疾病接踵而來。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所以立秋後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只有養好肺,到了冬天才能少生病。

1、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使人體損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在秋天更要多喝水,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一杯以上的水。以保持體內津液充足,肺臟和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雖然已經立秋,但有的地方天氣還是比較炎熱,人體出汗較多,除喝水外,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這樣不僅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汗液中流失的鉀元素。從潮濕悶熱的夏季進入秋天,一下子氣候乾燥起來,溫度也降低不少,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濕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乾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2、吃白色食物潤肺
從中醫五色論來看,白色入肺,對滋養肺部有益。所以,立秋養肺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

銀耳: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中醫認為銀耳性溫潤、性平、味甘,有補脾開胃、滋陰潤肺、益氣清腸的功效。可以加入蓮子、枸杞子等熬製銀耳湯食用。

百合:現代研究發現,百合含有生物素、秋水鹼等多種生物鹼,對人的情緒有很好的安定作用,對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都非常有益。百合還能滋陰潤肺,對陰虛燥咳也非常有效。

雪梨:梨性涼,微寒,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功效,秋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所以特別適合吃雪梨。雪梨可生吃,也可以蒸食,還可以做成湯羹。

蜂蜜:蜂蜜被譽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食品」,蜂蜜含有多種無機鹽、有機酸和微量元素,有滋養、潤燥、解毒之功效。將蜂蜜配以溫開水飲用,不僅能潤肺還能養顏排毒。

3、運動養肺
秋天是鍛鍊身體的黃金時節 
今日立秋「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中醫講究「天人相應」,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們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秋季運動鍛鍊以 「養」和「收」為原則。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氣溫已經開始有些低了,鍛鍊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椎間盤鬆弛,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可能會發生扭傷腰背部的現象,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有的人習慣早上起床就先去鍛鍊,練完再吃早飯,這樣對身體不太好。因為運動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經過一夜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前一天晚上吃的東西已經消化殆盡,身體中基本沒有可供消耗的能量了,如果還在腹中空空、饑腸轆轆時鍛鍊,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對老年人來說更為嚴重。所以起床後運動前應該適當喝些糖水或吃點水果「墊一墊」,這樣讓身體得到一些啟動的能量,會更有利於健康。

對於任何一種運動來說,準備活動都是必須的,秋天氣溫下降,時常陰雨連綿。肌體在這種環境下會引起血管收縮,關節活動能力減弱,鍛鍊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鍊反而成了一種傷害。專家提醒,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時間長短和內容可以因人而異,一般應該做到身體微微有些發熱比較好。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適當,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不僅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肌功能,還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還有增加身體能量的消耗,有助於減肥健美。秋天在林蔭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氣有利於人體健康。但是現在在城市裡,車水馬龍的馬路越來越多,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鍊,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因為秋季氣候乾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污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晨跑和鍛鍊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乾淨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

跳繩是一項適宜秋冬季進行的大眾健身運動,每天在家裡抽出10分鐘跳繩,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臟,提高肺活量,還能強身健體,有益身心健康。早上跳繩,可清醒頭腦,使精力充沛。晚上跳繩,能有助於睡眠。長期堅持跳繩,身體會變得更加靈活。

有的人覺得運動量大身體才能練好,抵抗力強,其實不然,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適度才好。從中醫理論講,秋天又是一個人體的精氣都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鍊後感到輕鬆舒適,這就是效果好的標準。相反,如果鍛鍊後十分疲勞,休息後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麼您的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適時有度地進行。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而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

健身運動一定要在最佳的精神狀態和生理狀態的情況下,用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健身運動中,才能取得身體鍛鍊的成果和精神情趣的愉悅。俗話說「春困秋乏」,進入秋季氣候宜人,日照時間變短,利用這一好時機盡可能保證睡眠充足不僅能恢復體力,保證健康,也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在秋季要遵照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時再加上有序科學的鍛鍊,身體才能越來越好。 

秋季還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鍊項目,如太極拳、慢跑、登山、呼吸操、快走等。鍛鍊身體可以增強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增強體質。除了鍛鍊,也可以適度進行深呼吸,如腹式呼吸,以達到清肺的效果。

4、常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的說法,所以秋季可以經常笑一笑,甚至大笑,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同時笑還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立秋諺語

中國傳統的立秋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大農民使其鮮活明亮,配合農事豐收道出無數人生智慧,創造了無數生動有趣的諺語,人們歌頌立秋,盼望豐收,活潑熱鬧。而中國的古代文人又賦予立秋和秋天不同的色彩,文人悲秋,帶有對天地、自身命運、人的本質、國家命運等等的哲理思考,還賦予其文學情感,使秋天帶上了神祕的詩情畫意。正是古人智慧使現代人嘗到立秋豐富多彩的味道,嘗到了我們民族的智慧,並被優秀的傳統文化深深吸引,立秋諺語雖只是滄海一粟但足夠精彩。


一,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
立秋有秋老虎的說法,而且還分為公老虎和母老虎,民間叫做:公虎把扇丟,母虎熱死牛。意思是公秋的話,天氣會比較的涼快,甚至連扇子都不用扇,涼爽的天氣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扇子,而母秋的話,天氣會異常的炎熱,就連耕田的老牛都會經受不住如此的高溫環境,關於公秋母秋的說法有很多,其中一種被認為是比較靠譜的,那就是按照立秋時間來定,白天為陽,夜間為陰,所以白天出現的立秋被叫做公秋,而晚上出現的立秋則是母秋。
今年的立秋節氣是在黃曆的六月十八日09時06分,所以按照民間的說法,今年的秋是公秋,是比較涼快的秋天,那麼除了立秋有公母之外,還有早、中、晚三種立秋的說法,分別被稱之為早秋、中秋和晚秋。這個如何區分呢?立秋節氣的西曆時間是基本上固定的,但黃曆的立秋節氣的時間則隨著節氣、閏月的更迭,並不會固定,有的時候會在六月下旬,有的時候會在七月的上旬,也有時候會出現在七月的中旬,所以根據立秋的日期早晚,劃分成為了早秋、中秋和晚秋。

六月下旬出現的立秋,是典型的早交秋,所以也就是早秋,而七月初一至七月初九出現的立秋,被稱為中秋,七月初十之後出現的立秋則是晚秋。按照民間的說法,早立秋會出現糧食丟失,也預示著收穫不佳,而晚立秋則很容易獲得好的收穫,而中秋則會比較炎熱,今年是六月十八立秋,也是早秋,農諺稱之為: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也是側面的說明了早秋和晚秋的區別。

早立秋因為立秋節氣來得比較早,天氣的氣溫會明顯的降低,過早的氣溫下降,對於農田生長的秋糧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秋糧的生長是完全要依靠高溫高濕的環境,才能夠完全的長成,失去了高溫高濕的環境,就會出現「秋分不出頭,割了餵老牛」,這句話說得也是因為立秋節氣來的過早,到了秋風節氣的時候,秋糧生長還沒有出現結穗,那麼就很難有好的成長,對於這樣的秋苗,村民會乾脆將其收割下來去餵牛,所以立秋的早晚對於秋糧的生長是極為重要,主要是因為節氣的更迭,會帶來氣溫天氣的變化,從而影響到秋糧的生長。

二,六月立秋,兩頭不收
由於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倒春寒的跡象,所以今年立秋時間比較早,在小麥收割的時候不少地方就下起了大雨,而到真正需要雨水的地方卻出現了乾旱,今年雨季相繼較早,所以在還沒有收完小麥的時候就對收割產生了影響,導致糧食減產,而現在有整治抽穗的時期,很多地區卻比較乾旱,尤其在河南、山東一帶,雨水不多這也導致糧食產量,所以「六月立秋,兩頭不收」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老輩人可是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

三,六月立秋緊溜溜,七月立秋秋後油
在黃曆六月因為太早,那麼收成也肯定有影響,可能有些人不懂農事,這糧食生長期是有一定規律的,不能太早更不能受到一些天氣影響,不然會導致減產,如果收成不好,那麼這一年的生活就可能比較緊一點,在生活上就需要節省一點,如果七月末八月初秋那就不一樣了,七月八月算是正好立秋的季節,這莊稼長的時間也比較長,生長也比較好,肯定會迎來大豐收,所以這生活上就比較好,這「七月立秋秋後油」說的就是收成了能吃得飽的意思。

3、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秋老虎意思就是雖然夏天比較炎熱,但是在秋天還有一段時間會更加炎熱,人們常常稱作是秋老虎,但如果立秋時間過早,那麼天氣就會提前涼爽很多,另外大家想必也發現,現在這幾天確實涼爽了許多,也說明這個夏天比較短,而晚立秋則夏日會比較長,天氣相對也比較炎熱。

下面一些諺語大家思考一下,都是什麼意思?
4、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5、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6、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濕裳。

7、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8、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9、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捆起。

10、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11、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

12、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諺語中所說的「立秋雨」,是指「秋前五日為大雨時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日暢茂,歲書大有」。諺語說「騎秋一場雨,遍地出黃金。」人們希望立秋時最好下雨,處暑時最好別下雨。諺語說:「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果也難留。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看著古代人的諺語,我們真是從內心讚歎先人的智慧與傳統文化的精深啊!



校對審稿:張姬英
責任編輯:Jordana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