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認識膿疱瘡


膿疱瘡常流行於夏末初秋,中醫治療可調體質,常用藥物包含連翹(圖)等。(公有領域)

文 _ 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膿疱瘡(Impetigo),又稱為傳染性膿疱瘡(Impetigo Contagiosa),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接觸傳染的感染性淺表性皮膚病,以出現水、膿、易潰破結膿痂為特徵,可分為大型與非大型膿疱瘡。

膿疱瘡常流行於夏秋季節,尤其是夏末初秋,氣候悶熱,最容易發生,常在2至7歲兒童身上出現。

膿疱瘡常見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發大型膿疱瘡;而非大型膿疱瘡也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偶由β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引起。膿的形成是因為細菌釋放表皮剝脫毒素(exfoliative toxin),此毒素與細胞表面的橋粒芯糖蛋白1(desmoglein 1,DSG1)結合,造成表皮細胞間黏附喪失,細胞鬆解,大形成。

大型膿疱瘡,好發於面部、四肢,初起散在,一兩天後水迅速增大,液由清亮變渾濁,膿液沉積於底部,呈半月形積膿現象,潰破後顯露出糜爛面,乾燥後結黃色膿痂。

非大性膿疱瘡,好發於面部、口鼻周圍、耳廓及四肢,先出現紅斑,再發生薄壁水,很快轉變膿,膿潰破後,膿液乾燥結成蜜黃色厚痂,結痂一周左右自行脫落痊癒,不留瘢痕。有些會併發淋巴結炎、發燒等。

現代醫學的治療,治療主要是用抗生素,局部治療用抗生素軟膏塗抹。

中醫治療可調體質,可根據脈象、舌象與與症狀判定,若是暑溼蘊熱型,可用祛暑化溼的方式,常用藥物有如銀花、連翹、滑石、車前草、淡竹葉、澤瀉、天花粉、赤芍、野菊花、萆薢、黃芩等;若是熱毒薰蒸型,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上蒲公英、紫花地丁、黃連、黃柏、山梔等清熱解毒。若單純為脾虛溼盛型,可用黨參、茯苓、白朮、黃耆、山藥、扁豆、薏苡仁、砂仁等健脾去溼。

若膿數量較多,癢痛合併高燒,可酌情給予抗生素,否則一般使用中藥調理就可使疾病消退了。若是重症患兒,尤其是重症新生兒,應給予大劑足量的抗生素,並加強支持療法,給予足夠的輸液,甚至是輸血漿或是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免產生敗血症。◇

新紀元周刊 第604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特朗普的中國政策

一路走來,從國際局勢變化到面對北京政府的心路轉折,如何演變?且看分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