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痱子的內治與外治


若皮膚潮紅,刺癢灼熱,屬於溼熱鬱滯型痱子,食用薏苡仁等可清熱利溼。(Fotolia)

文 _ 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痱子是因環境中的氣溫高,溼度大,出汗多,不易蒸發,於汗孔出現的疹與丘疹。高溫悶熱環境下,汗孔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溢滲入周圍組織所引起。一般可分成紅痱、白痱和膿痱,兒童比較多,天熱時發病,天涼時可自動痊癒。治療方式通常是使用痱子粉,有繼發感染可用抗生素。

痱子在《黃帝內經》中稱之為痤疿,並指出好發於「炎暑流火」之際;《諸病源候論》稱痱子為疿瘡;《聖濟總錄》:「痱瘡,蓋熱盛汗出,陽氣發泄而腠理疏,反以寒水洗浴,則熱氣內鬱於皮腠之間,輕則為痱,重則為痤也。」《外科正宗》稱為痤疿瘡,並指出可用苦參湯外洗,內服消風散;《證治要訣》稱之為疿,並提出「香撲粉入朴硝末,如常撲使,更入少許枯礬末。」仍為現代臨床常用藥。《外科大成》認為痱子是「由肺熱脾溼所致」。

痱子最常出現在盛夏酷暑季節,兒童及肥胖的人最容易得,主要分布在頭面、頸項、胸腹、腰背或肘及膕窩,常見有三型:晶型、紅色型、膿型。晶型壁薄微亮;紅色型輕度紅暈,自覺輕微燒灼和刺癢;膿型針頭大淺表性小膿,通常無菌。

痱子的治療,可分為內治與外治。內治是調整體質,外治可有一些外用藥。在內治方面,若液清澈透明,無自覺症狀,屬於暑溼蘊蒸型,可解暑祛溼,藥用連翹、車前、藿香、甘草、滑石、澤瀉等;若皮膚潮紅,刺癢灼熱,屬於溼熱鬱滯型,可清熱利溼,藥用黃芩、黃連、丹皮、赤芍、銀花、連翹、薏苡仁等;若皮膚出現紅丘疹、膿,身熱口渴,屬於暑熱化毒型,可清暑祛溼解毒,藥用黃連、黃芩、梔子、銀花、連翹、蒲公英、地丁、野菊花、浮萍等。

中藥痱子粉的製作,可用蛤粉、白石脂、白龍骨、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粟米粉,研極細末,擦抹患處。或直接用滑石、甘草、枯礬研極細末,混和外擦。

《外科正宗》:「痤疿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癢痛如常,渾身草刺。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宜服消風散,洗用苦參湯,甚者皮損匝匝成瘡,以鵝黃散,軟絹帛蘸藥撲之。」《瘍醫大全》中提出:「疿子乃暑氣傷熱而生也。疿瘡痛癢,綠豆粉微炒,四兩,滑石五錢研勻撲之。又方雪水洗之,隨洗隨減。又方黃瓜切片擦之,即愈。又方,石粉撲之良。痱子摩破成瘡,生肌止痛。」◇

新紀元周刊 第628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