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節說文】大暑是炎蒸 最苦也最樂(第二十一集)|#新紀元

                                                         
                                                                                                 攝影 (Amy zha)  圖編 張德容

 

2020年7月22日開始進入大暑節氣,古人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一個「極」字,概括了這一節氣最為顯著的特點:熱!悶熱!燥熱!酷熱,極熱!炎熱無比。

正像南宋詩人戴復古在《大暑》一詩中說: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熱。

所以,在赤曰炎炎似火燒的三伏天,大家出門一定要注意防曬,防中暑。身體需補脾健胃。

雖然,一般人認為三伏天極熱極苦;但對有些人來說,熱也能鍛鍊意志,陶冶情操;對於有信仰的修煉人來說更是放下自我,幫助他人,提高修煉層次樂在其中的好時機!

今天的【談節說文】第21集,我們就一起聊聊《大暑是炎蒸最苦也最樂》。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斗指丙;太陽黃經為120°;「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我國多地高溫潮濕多雨。這個時節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卻十分有利於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受夏季風的影響,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中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有資料指出,全中國31個省會城市中,一年中的極端高溫紀錄有12個出自大暑這一天,是出現頻率最高的。

所以,大暑這天,稱得上是中國高溫天氣的「冠軍」了。

三伏天對農作物來說倒是好事。所以過去有「六月宜熱,於田有益」、「夏末一陣雨,賽過萬斛珠」的說法。

大暑三候

傳統上在二十四節氣之下,又分了七十二候,每一個節氣都有三候,各占五天。用來更細緻地描述這一節氣的天候特徵。大暑自然也有三候:

一候曰腐草為螢:流螢產卵,枯草卵化。

二候曰土潤溽暑:天悶地濕,桑拿天來。

三候曰大雨時行:風雷雨作,雨後漸涼。

大暑節氣中有許多傳統的習俗,包括各種祭祀活動、各種消暑的特色飲食以及在一些靠水而居的地方,有賞荷的出行活動等。

大暑節俗

大暑天氣,一方面給人們帶來濕熱蒸騰的體驗,另一方面又對農事和農業的收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長久以來人們在大暑前後也就逐漸形成了兩個方面的歲時節俗,其一就是各種對豐收的祈禱與祭祀,其二自然集中於防暑降溫。此外,在一些傍水而居的地方,也有一些特色的出遊活動,最典型的便是「賞荷」。

1、大暑祭祀

民間有「伏日祭祀」的傳統,先民認為炎帝讓太陽發出了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

大暑已經接近收穫季節,經過漫長而辛苦的勞作,農民們此時對豐收有著滿滿的期盼。所以大暑節氣前後,各地有很多以祈禱豐收為主要目的的祭祀活動。

在浙江台州地區,在大暑這天有送「大暑船」的習俗,據說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個大暑船是按照古時帆船的模樣縮小建造的,上面畫有各種圖案,非常漂亮。船上裝滿了各種祭品,祭祀的時候要由50多個村民抬到碼頭上,大家一起進行祭祀祈願儀式之後,將船下海燒掉,以此來祈願秋日的豐收。

除了「大暑船」這種有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外,更多的地方採用比較常規的嘗新並祭祀祖先的活動以求神靈祖上的保佑。活動時將夏收的作物做成各種麵、餅等食品,鄉里鄉親之間互相贈送,並將新的收穫敬奉給祖先,以求祖先的庇佑。

2、大暑防暑

大暑時節一直都有「苦夏」之說,暑氣彌漫,熱氣蒸騰,對老人、孩子以及常年在戶外耕作的人們來說,很容易得各種「熱病」。

所以,飲食應清淡多樣,適當食用薑、蔥、蒜、醋,即可殺菌防病,還健脾開胃。

在古代沒有空調、電扇這些高科技的降溫手段。但先民們很有智慧,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了很多防暑降溫的辦法,有一些逐漸形成民俗並流傳到現在。

首先,從南到北許多地方都有大暑吃羊肉的習俗。比如:山東的不少地方在大暑這天有「喝暑羊」的習慣。羊肉屬溫熱,但當地人認為把羊肉湯放上辣椒、蒜等調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帶走體內的毒素和積熱,有利於健康。此外,福建莆田也有「過大暑」的習俗,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廣東很多地方也有大暑「吃仙草」的習俗。這個仙草可不是神仙吃的,它實際上是一種食藥兩用的植物,可以用來製作涼粉,有很好的消暑功效。當地民諺還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說法呢!這種「仙草」的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一種叫「燒仙草」的涼粉,是很好的消暑降溫甜品,至今在廣東和臺灣地區都挺流行。

由於暑天容易傷津耗氣,所以也可以吃一些生津補氣的藥粥來調養身體。比如綠豆南瓜粥、苦瓜菊花粥等,或者在粥裡放點新鮮的薄荷、藿香等。李時珍就特別推崇藥粥養生,他認為「每日起食粥一大碗,……能補腸健胃。」不過這藥粥畢竟是藥,具體怎麼吃,用什麼方子,這還得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來決定。

大暑天,作為一個美食家首先想到的是吃什麼,喝什麼能夠解暑,最後就給大家介紹三樣降暑神器。

A.西瓜

在酷熱的天氣裡,西瓜是最常見的解暑水果。西瓜是原產於非洲沙漠的野果,而在中國,西瓜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西瓜全身都是寶,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入藥,有「暑天半個瓜,藥物不用抓」的說法。

B.荷花

夏天的暑熱,會讓我們自然想起美不勝收的荷塘月色,涼風送來荷花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陶淵明有句名言:出污泥而不染,說的就是荷花的高風亮節。荷花不僅好看還好用,可以說全身都是寶。

C.飲茶

大暑,四季中屬長夏,脾胃二官當令。這時是一年中陽氣達到鼎盛,同時也是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的時期,俗話說「暑天無病三分虛」。針對大暑酷熱與濕重的特點,人們會多喝一點去濕熱的茶。可以讓人體更為通泰舒暢。

另外喝茶宜熱不宜涼,一昧貪涼,容易損害脾胃和陽氣,不利健脾補氣。

茶湯苦盡甘來,蘊藏禪理,清茶一杯,爽口甘甜,自能滌去暑熱煩憂,助人心靜。喝茶還有靜心的妙處。

過去,出家之人,會在夏日飲僧茶幫助入定。

大暑節氣,大家還可以喝柑普茶或陳皮水。

《本草綱目》中記載道:「青橘皮,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者不可用。」

普洱熟茶有養胃護胃、去膩、利水、通便、助消化、提神醒腦等功效。一枚正宗的小青柑,融合了陳皮和普洱熟茶的保健功效,發揮了1+1大於2的保健價值。

作為烏龍茶的大類,武夷岩茶不熱不燥,也不會過於性寒。

盛夏期間,喝上一杯色香味醇的岩茶,身心實在愉悅。

黃觀音、黃玫瑰、雀舌、金牡丹……

多變的花香,如梔如桂,夜來香、米蘭、晚香玉、玉蘭等各色茶香,次第綻放。

不斷變化的茶香,出現在杯蓋上,更遊走在湯水裡。

又香又醇的茶湯,勾得人只想著一杯接一杯的喝,什麼也不想,什麼也可以想。

蒙頂黃芽屬於黃茶,產於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古時為貢品供歷代皇帝享用,近年來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蒙頂黃芽,湯色黃中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為黃茶之極品。它在悶黃工藝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它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

3、大暑出行

大暑天氣炎熱,一般來說除了必須外出勞動的人,其他人還是以少運動為主。不過陰曆六月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所以也有一些靠水而居的地方,會有賞荷花的民俗,算是炎炎夏日不多見的出行民俗了。

比如在江浙一帶,有農曆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的說法,在這一天前後一段時間,人們經常會結伴遊湖賞荷。當然這個季節也經常會有雷雨,若出行遇雨,那結果可能就比較狼狽了。所以當地也有「赤足荷花蕩」的戲稱,不過大夏天的淋點雨也不見得是什麼大事,反倒別有一番趣味吧。而在北方一些地區,荷花開放可能更早一些,比如河南河北的一些地方,賞荷從六月六就開始了,到仲秋才結束。

4、頒冰儀式

  由於酷熱氣候,在以大暑為代表的三伏天內,人們以安居靜養為主。為了消暑,還發明了種種民俗,在古代尤為昌盛。古有伏日頒冰之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們消暑。史料記載其「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人們憑藉冰票自行領取。

5、暑月遊船

  大暑時期,古人絕不是獨守在家裡,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這樣的酷暑時節當節日來過。「暑月遊船」是當時的民俗之一。舊時每至六月,士女雲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後開始種植青蓮,文人雅士暑日則泛舟其上,賞月觀景,風光無限,想想也覺得涼快呀。




審稿校對:張姬英
責任編輯:Jordana



#新紀元 #傳統 #價值 #真實 #大陸 #禁聞

#支持我們 👌訂閱👍按讚🔔小鈴鐺

《二龍爭珠 新冷戰下全球選邊站》新紀元7月號

👉 購買網址:https://bit.ly/2Xma3V0

-----------------------------

支持《新紀元周刊》請 follow #新紀元周刊

🔔 官方網站    ➡️ https://www.epochweekly.com

🔔 購物商城    ➡️ https://shop.epochweekly.com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newepochweekly

🔔 Line@       ➡️ https://line.me/R/ti/p/%40epochweekly

🔔 YouTube   ➡️ https://bit.ly/2T8nQe8

🔔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newepochweekly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newepochweekly

 

您也許會喜歡